• 微信其實不輕松 用戶黏性沒有想象中牢固


    時間:2013-07-30






      周前,由于連接服務器的通信光纜被挖斷,大量微信用戶無法正常登錄和使用微信,之后經過騰訊緊急搶修,故障在當天排除。但此事件也引發廣泛議論,至今余波未平。

      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微信用戶已超過4億,是目前最為熱門的智能手機APP應用程序。一旦出現問題,其影響將是全網性的。就像這次故障導致大量用戶不能通過微信聯絡、聊天,不能發朋友圈,不能接收推送新聞,其波及面積之大,稱得上影響到了整個移動互聯網。

      另一個角度看,微信故障的影響力也或許被高估。微信只是一款具備聊天和社交功能的手機APP,它的故障確實引起了眾多用戶一時的不便,但如果換作同樣用戶眾多的QQ或者微博發生故障,又會是怎么樣的結果?其實,對幾億個人用戶而言,故障的影響,可能僅僅是一時的不方便、不習慣、不適應,而且這種不適應主要體現在網絡社交生活的休閑、娛樂層面。微信故障事件的關注度之所以高,多少有外界的過度渲染和推波助瀾因素。因為相比QQ、微博而言,微信是個正當紅的移動互聯網“明星”,也是一個可“被消費”的話題。

      但微信的這次故障確實也折射出微信的不輕松一面——即便人氣旺如微信,以及同類型的產品,始終生存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環境中,危機感始終存在。

      一方面,微信處于移動互聯網應用層,總會被底層的硬件層所限制。一根破損的光纜,折射出強大如微信都如此脆弱的現實,會引發用戶對社交網絡產品穩定性乃至網絡安全的擔憂。猶如在微信引起的電信運營商和騰訊之間的利益“沖突”中,建設、維護和運營“信息高速公路”的電信運營商更具有“議價”能力。因此,微信必須避免再次出現像這次故障的問題,否則將失去用戶的信賴感,因為對用戶而言,產品的穩定維系著社交圈的穩定。

      另一方面,微信用戶的黏性可能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牢固,再強大的產品和平臺,都可能倒下——逐漸被用戶冷落,或者被更具創新力的同類產品迅速替代。

      原因在于,隨著社交網站和移動互聯網社交產品的興起和占據主流網絡應用地位,網絡作為渠道的特性更加彰顯,微信的成功更證明了這一點:微信既是一款具體的社交網絡產品,也是移動互聯網的一個用戶平臺,它并不生產內容,本質上是內容的渠道,生產內容的是微信的用戶,包括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乃至向用戶推送新聞的騰訊自身,都是這個平臺的內容制造者。

      也正是微信的“實踐”證明,在大數據時代,有效信息或者說是受歡迎的內容彌足珍貴,內容可能會比渠道更重要,利用微信平臺的自媒體是典型的例子。尤其是,在APP時代,對技術的努力挖掘和對用戶需求的深入琢磨,都只能以手機上那個小小的圖標形式出現,這降低了渠道建設的成本和難度,也意味著降低競爭的門檻,導致競爭更為激烈。

      未來,各種垂直領域的專業“微信”,可能會蠶食微信的份額,因為它們能夠提供深度定制、專業化的內容。而無論是微博還是微信,這些綜合性的社交網絡平臺之間,也可能會出現“搶內容”的大戰。

    來源: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