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設備商博弈4G:市場與利潤不可偏頗


    作者:高驥遠    時間:2013-07-29





      4G的發令槍尚未響,通信設備廠商之間的爭斗已然十分激烈。諾西超低價競標、華為態度臨時轉變、中興啟動股權激勵制度……幾乎每家廠商都把4G看做是一次超越的機會,誓要在4G大單面前拼個你死我活。

      不過,網絡建設向來是僧多粥少,各家設備廠商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仍是“利潤與市場”的博弈。國內廠商最核心的競爭力,來自低成本高效率的研發、銷售和服務。然而這一優勢能否在4G延續,仍待觀望。

      諾西低價競標的背后

      媒體報道,中國移動TD-LTE擴大規模試驗網設備招標的競價結果近日出爐,報價從低到高依次為諾西、中興、華為、大唐、普天、上海貝爾、愛立信。出乎業界意料的是,國外設備廠商諾西的報價低于中興和華為。據了解,在此前13個城市TD-LTE擴大規模試驗網的基礎上,中國移動已于6月下旬啟動了新一輪TD-LTE設備招標,建設大約20萬個基站,覆蓋全國344個城市,其中包括100多個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設備招標金額高達數百億元。

      而在所有的設備廠商報價中,諾西單載扇報價3.35萬元,所有企業中最低;華為和中興報價單載扇均為3.5萬元左右;上海貝爾和大唐報價則大約為單載扇4萬元左右;烽火、普天和新郵通的報價在4萬元以上,愛立信最高,單載扇硬件報價達6.37萬元。

      此番結果出爐,可謂大跌眼鏡。按照慣例,國外設備廠商報價均高于國內廠商,一般做法是“在保證利潤的情況下搶占市場份額”,諾西此舉可謂是反其道而行,甚至有可能面臨虧損的境地。不過,諾西處于中間層,技術上不占優,市場份額也比不上其他廠商,承受的壓力較大。

      “我一點也不覺得奇怪”,對于這個結果,三網融合專家、融合網主編吳純勇這樣告訴記者,“諾西他們采取價格戰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通過低價快速切入到電信運營商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畢竟目前是4G建設工作的前期;另一方面,他們想挽回目前在手機終端市場頹廢的現狀,并由此重新在4G時代搶占一下制高點。”

      數據顯示,在諾基亞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務報告中,諾西本季度的凈銷售額為35.01億歐元,較去年同期的34.13億歐元增長3%,較今年第二季度的33.43億歐元增長5%;營業利潤為1.82億歐元,去年同期則為運營虧損1.14億歐元,今年第二季度運營虧損為2.27億歐元。營業毛利率為5.2%,去年同期則為-3.3%,今年第二季度為-6.8%。得益于戰略轉型,諾西專注于移動網絡基礎設施及服務,從目前看已收到了明顯效果,與競爭對手愛立信、阿朗等都形成鮮明對比。

      但是,中投顧問IT行業研究員李方庭告訴記者,“移動的4G基站并非都需重建,有一部分可以通過將3G基站進行升級。”這意味著,博弈的焦點不僅在基站的新建方面,在基站的升級方面也會存在著較大的變數。“中興、華為在TD-SCDMA基站建設上占據了全國80%的份額,競爭力較強。”李方庭表示。

      市場與利潤如何兼顧?

      “玩家越來越少”,業內人士這樣感嘆。按中移動找遍的20萬個基站、55萬個載扇來算的話,每個載扇5萬-6萬元計算,該市場的規模約為260億-270億元,因此,這也是從3G時代開始,中國移動最大規模的一次招標工作,且對未來的TD-LTE市場份額有重要影響。

      中投顧問IT行業研究員李方庭認為,“在通信設備商方面,受益的程度和先后需根據設備商與運營商合作的程度而定,4G訂單越多的設備商受益將越大。總體來說,通信設備商的競爭非常激烈,但國內廠商仍有較大優勢。”

      在技術、商用經驗、運營商總體擁有成本綜合比拼下,如果某個廠商一旦跟不上就很容易掉隊。更重要的是,國內市場的發展會與海外市場的發展程度逐漸同化,未來總體看設備商在全球的份額與中國是基本一致的。

      國內4G市場啟動,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華為與中興將會在4G建設當中脫穎而出。華為運營商網絡業務部總裁丁耕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華為專注于下一代網絡技術,正不斷地推動著華為運營商網絡業務實現兩位數增長,華為在停止了美國網絡業務后,現在寄希望與亞太市場,特別是國內市場來實現增長。

      而中興對于4G業務渴望尤為迫切。7月22日,中興通訊正式公布了《股票期權激勵計劃》,希望以股權激勵的方式發揮員工“二次創業”的激情,復制在3G時代的輝煌。根據數據顯示,中興2013年上半年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23.5%,雖然收入下降,但費用管控措施以及出售子公司實現的一次性利得提振了業績,中興同時表示,隨著主要電信運營商加大4G網絡投資,預計今年晚些時候商業環境將會有所改善。

      最大的變數來自于華為的態度。一般來說,4G網絡由新建或者是3G升級而來,以愛立信、阿朗為代表,堅決支持新建,而另一派則是新建、升級均可,比如說中興。但是一向模棱兩可的華為卻高調打出了“新建牌”,業內人士分析,華為加入“主張新建”的陣營,劍指中興。

      實際上,4G網絡存在“是新建還是升級”之爭,并非是單純的技術上的分歧,更多的是利益和市場之爭,牽一發而動全身,甚至可能影響到將來的4G競爭格局。數據顯示,2013年第六期招標,在TD-SCDMA市場,中興占29%的市場份額,是最大的贏家。如果升級,勢必對其他廠商不公,如果升級,勢必對中興不利。

      不過,不管是“諾西效仿華為”,還是“中興華為內斗”,歸根結底仍是“利潤與市場”的博弈。中興、華為最核心的競爭力,來自低成本高效率的研發、銷售和服務。這一優勢在相當長的時機內,仍將保持。

      新一輪洗牌即將開始

      參照此前的經驗,運營商絕不會把大部分市場份額偏向一家設備廠商,而是有所權衡,讓設備廠商彼此牽制。

      比如,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2013年第六期招標,在TD-SCDMA市場,中興占29%的市場份額,是最大的贏家;華為緊隨其后,占24%;阿朗、愛立信、諾西旗鼓相當,分別為13%、8%、8%;剩下18%的市場份額,則被包括大唐移動、烽火、普天在內的其他設備廠商分食。

      在3G網絡建設之前,一直都是愛立信、諾西等外資品牌占據著絕對的優勢。數據顯示,2007年,愛立信在進入中國20周年之際宣布,在過去20年中,單是從廣東移動獲得的GSM設備合同就達到400億元人民幣。在整個移動GSM市場,愛立信的份額接近50%。而在3G建設過程中,新的一輪洗牌已經開始,比如,由于愛立信自2005年起逐步退出CDMA領域,根據愛立信和中興之間的合作協議,中興接手了這部分市場份額,因此,中興的市場份額逐步從最初的7.5%,到2008年,中國電信接手C網為止,中興市場份額已經上升到32%。成為中國市場最大的CDMA設備供應商。

      顯而易見的是,4G網絡建設也會引發新一輪的洗牌。在此前的中國移動13個城市的LTE試驗網招標中,國產陣營份額高達70%,引發了愛立信、諾西、阿爾卡特朗訊等國際廠商不滿,業內人士表示,諾西、愛立信等廠商計劃通過讓歐盟放棄對中國光伏產業的雙反調查來保證自己的份額,并與中國移動溝通時提出明確的份額意愿,因此,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也考量這運營商的智慧。


    來源:華軍軟件園    高驥遠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