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回首:國產手機制造商如何破繭成蝶?


    時間:2013-07-26





      自《財富》(中文版)公布2013年國內500強企業名單以來,不到一周時間,已引起了社會上不少的關注。尤其是智能手機行業,首次有4家企業集體入圍,分別是聯想、中興、酷派和TCL。其中,僅酷派1家是幾乎全部業務,都部署在手機相關領域。

      在業界分析人士看來,從2003年即上一次國產手機的集體沒落算起,到今天正好走過10個年頭。如果一定要評價國產手機這10年來所做的成績,只能說是“慘勝如敗”。

      從在市場份額上,國產手機固然占據了主動。從近一年來出爐的各種數據,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都不難發現這樣一點,即以“中華酷聯“為代表國產手機四大金剛,僅從市場份額來看,已經占據了全球智能手機的半壁江山。

      但與此同時,過高的市場占有率,卻并沒有為國產手機換來豐厚的利潤回報,反而由于出貨量高企,導致倉儲成本上升、渠道壓力過大。事實是:多年來,全球智能手機利潤的90%以上,都被三星、蘋果兩家瓜分,留給國產手機的僅有不到3%,甚至更少。

     雖然海外不少報道,認為國產手機廠商未來仍然大有可為。如美國《福布斯》雜志就在近日正面引述了“酷派擊敗華為、蘋果,進入中國前三“的事實。華爾街著名投資銀行高盛,在今年上半年以來,也對該公司予以厚望,并多次上調了其上市公司的目標價。

      從酷派的實際情況來看,也相對樂觀。據賽諾5月份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酷派占有中國市場銷售份額的10.2%,僅落后于三星和聯想,領先華為0.2%,領先蘋果5%。在整體智能手機發展趨緩背景下,酷派仍能維持年度復合增長60%以上的非凡業績。

      不過,從整體來看國產手機一直都是舉步維艱。來自資金鏈、供應鏈、運營商政策、海外專利戰等一系列風險和考驗,讓中國的手機制造企業如履薄冰,能保持長時間的低利潤生存已經是奇跡。然而人為地唱衰整個國產手機行業,顯然不利于本土手機品牌的崛起。


    來源:CCTIME飛象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