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計算成軟件業共謀 助力產業結構革新


    時間:2013-07-23





      近年來,軟件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網絡化、服務化、平臺化、智能化和融合化的趨勢突出,其中以云計算為典型代表。云計算作為基于互聯網,通過虛擬化方式共享信息資源的新型計算模式,具有按需服務配置資源,基于寬帶網絡資源池、資源的動態靈活配置,按服務收費等重要特征。作為軟件服務化趨勢的具體體現,云計算的實質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讓用戶可以按需動態的使用計算存儲寬帶等資源,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技術的應用。


      云計算是一個新興市場,在美國50大云計算公司中,傳統著名IT企業并不多,大量公司都是在這次云計算的浪潮中涌現而出。據統計,中國的市場規模目前在全球市場只占1.5%,但增長速度非常快。



      目前,全球云計算已經駛入快車道。經過近年來全力以赴進行技術開發和產業準備,中國的云計算也開始進入務實發展的軌道。但中國的云計算實踐目前還面臨很多問題,特別是在具體操作層面如何推進,各自的理解是不同的,中國云計算要想在這場全球化的IT計算模式變遷中搶占先機,需要牢牢把握住應用,以應用為切入點,強化產業協作,聚合更多資源,加速產業格局向有序化的方向發展。


      云計算可以說是軟件業的共謀,IDG資本副總裁牛奎光近日在“中國云高端論壇”中深有體會的談到。經歷了兩次轉移,計算從中心化到客戶端化又回回來再到中心化,技術上簡單的演進其實代表了很長時間的發展流程,為什么對于中國的軟件業發展云計算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牛奎光指出原因是盜版問題,他稱現在很多的單機軟件廠商每賣一套就有1.5-2套是盜版的,不知道是誰盜的版。 所以,借助云端服務的形式來改變軟件行業的收入結構是很好的核心和機會。另一方面,筆者認為云端服務同時也為企業大幅度節約了成本,降低的門檻有助于中國中小企業的蓬勃發展。


      不過,云服務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存在比較現實的挑戰,比如基礎設施與運營商之間的帶寬穩定性、互聯互通到目前收費的模式,這都是目前我們所面臨的挑戰。但是同時,我們也有巨大的機會,牛奎光指出,一個是中國現在基本上已經從以前的比較粗放的、機會型增長轉變,這種粗放型經濟增長開始轉變成精細化管理要求。其中,突出變化是現在人力成本上升非常快,從南方的用工荒到現在很多制造型企業的現狀來看,他們已經做好了以后勞動力成本的上漲10%-15%的準備,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對于云服務特別是整個軟件企業的發展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來源:比特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