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趨勢正在加速城市管理職能的升級變革,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4G)的引入,為智慧城市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動。將智慧城市建設與4G發展相結合,已成為了運營商業務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
7月18日,中國電信天翼4G試驗網在南京開通,中國電信江蘇公司將為2013南京亞青會提供全方位的通信保障與綜合信息服務,打造以高科技和信息化為引領的“智慧亞青”。而這也標志著在亞青會期間,我國三大運營商將全部引入基于4G的各項網絡服務。與此同時,4G網絡建設掀起的熱潮也將推動物聯網發展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運營商亞青會4G較量
2013南京亞青會是亞洲青年共同期盼的體育盛會,掀起了三大運營商4G網絡試點應用的再一次高潮。
7月18日,中國電信天翼4G試驗網在南京開通,為2013南京亞青會提供全方位的通信保障與綜合信息服務。而在本月10號,中國聯通南京公司也召開LTE(4G)網絡建設啟動會,宣布在今年亞青會之前,正式開通近百個4G基站,并在亞青會期間開通4G網絡室內試點。
而作為亞青會通信服務唯一合作伙伴,中國電信將發揮網絡、技術、服務優勢,為2013南京亞青會提供全方位的通信保障和綜合信息服務,打造以高科技和信息化為引領的“智慧亞青”。
據了解,中國電信南京天翼4G試驗網,首期規劃站點以亞青、青奧場館為主線,覆蓋全部競賽場館與非競賽場館;以交通、服務為補充,覆蓋機場、火車站和交通主干道;以歷史、文化交流為延伸,覆蓋南京主要風景區和高校。
除了聯通電信以外,作為國內推動4G發展最早的運營商,中國移動江蘇公司近日宣布與南京市衛生局120急救中心合作建立了基于TD-LTE(4G)的120急救服務平臺,并在亞青會期間正式投入使用。
據悉,通過利用基于TD-LTE的無線傳輸技術,江蘇移動將120車載設備與急救中心服務平臺連接,實現急救過程中,急救車與急救指揮中心、醫院間的實時聯網。通過車載視頻、生命體征監護儀、錄音設備、讀卡設備的同步接入,以平均15Mbps的速度,高效穩定傳輸多路數據,確保急救全過程被記錄。
4G借道物聯網加速推進
進入4G時代之后,有了更快的網速作基礎,物聯網的一系列應用才能夠得到更快的發展。
物聯網諸多分支的應用,例如車聯網、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方面都需要通過巨量的傳感設備才能即時接收各類感知數據。在這些數據收集的過程當中,當然不能通過有線網絡相聯,畢竟傳感器設備都不具備大的體積,無線網絡就起到決定性的聯絡作用。 而與3G網絡相比,4G最大的優勢是速率更快,4G具有高帶寬、高速率、低時延等特點,最高速率可以達到80兆,因此可支撐豐富的無線網絡應用,能夠滿足幾乎所有用戶對于無線網絡的要求。未來隨著網絡需求的發展,更高一級的網絡體系出現也將只是時間問題。
目前, 三大運營商紛紛掀起4G網絡建設熱潮,中國移動宣布至2014年底,將在國內多個城市建設35萬個基站,全面推進4G業務應用步伐。其中,融合物聯網項目將作為未來商用模式重要突破口之一。中國聯通也明確態度,以最豐富的終端、最成熟的技術、最暢快的網速、最廣泛的漫游、最實惠的價格,繼續為用戶帶來最便捷的體驗。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也稱,今年將加大LTE 4G 實驗網建設。
未來,通過4G網絡,急救車內的工作人員可以與醫院醫生實時召開視頻會議,對尚在運送過程中的病人提前會診,對車內急救進行全面指導;通過4G網絡,可以快速獲取公交車上的數據或是信息(監控圖像、運行線路、故障情況),尤其是圖像數據,使指揮調度中心實現實時對車輛中出現的狀況進行管理。
隨著4G網絡與物聯網完美融合,會讓我們的城市更加安全、智能,并逐步覆蓋交通、醫療、城市管理、民生、旅游、教育等八大行業。
關鍵提升感知莫變概念炒作
不過,雖然4G網絡通常都會被理解為“更高速的網絡”。因為運營商實施高速移動通信網絡的過程中,在媒體中常會強調帶寬。但實際上,帶寬、覆蓋范圍、連續覆蓋程度、配合網絡的終端支持等因素,都會對最終客戶的感知帶來重要的影響。而最終客戶對網絡的感知實際上才是4G網絡建設所應考慮的首要問題。莫讓4G變成新一輪的概念炒作,是運營商們應該注意的問題。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移動電子商務專委會副主任王汝林對通信世界網表示:4G網絡的高速率確實可以有力的推動物聯網產業發展,實現諸多應用。但一定要避免概念炒作,而要落到實處。應勁量確保實際速率的數據與宣傳的百兆相符,包括信號覆蓋面積等,不要隨著各地4G熱情的空前高漲,就快速布局,上項目。紛紛試水涉足,搶著推出各類產品。如果網速達不到,覆蓋面積到不到,所有應用都實現不了。
有業內人士也表示,國內4G“大躍進”的動力不單單因為前景廣闊以及運營商的危機意識,還有一點就目前輿論不斷宣講的“中國4G/FTTH 發展落后了”。但僅僅與美日韓進行簡單對比得出的結論顯然是經不起推敲的,無論從市場環境以及技術設備角度,國內與國外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運營商更需要針對當下國內的具體情況,循序漸進的未量身打造出適合的策略。
來源:通信世界網 作 者:王熙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