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產業增長乏力,信息經濟成為新的亮點,數據顯示,1-5月,我國信息消費規模達1.38萬億元,同比增長19.8%。信息消費逐漸成為擴大內需、拉動經濟發展的一大動力。信息消費市場的向好給處于國民經濟基礎地位的電信運營商帶來新的機遇,但也面臨信息孤島、稅負增加等挑戰,除了電信運營商自身實現轉型為信息消費提供更大支撐外,在政策層面,基礎設施建設、明確產業政策、完善法律法規等多個方面也亟須突破瓶頸。
兩個拉動
信息消費作為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當中的“倍增器”和“催化劑”對經濟的拉動體現在直接拉動和間接拉動兩個方面。某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的信息消費沒有統一的定義,通常意義上將信息消費分為產品類和信息服務類。前者包括終端和平板電腦等的消費,后者則包括數字內容、傳統通信服務、電子閱讀、視頻、電子商務等。
信息消費對經濟的直接拉動就體現在購買信息產品和使用信息服務上,數據顯示,1-5月,通信業務收入4658.8億元,同比增長8.7%;軟件技術服務消費4590.4億元,同比增25.9%;信息終端產品消費4019億元,同比增長25.7%。1-5月筆記本電腦、彩電和移動通信手持機的內銷量分別為2525、3328和20100萬臺,
信息消費對經濟的間接拉動則體現在,通過對其他行業的信息化,間接地促進了其他產業消費規模提升,既包括旅游、文化、養老等新消費熱點,也包括了制造業、物流、農牧等傳統行業。用信息技術來改造傳統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催生了傳統產業的快速轉型和升級,并產生了智慧農業、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新型產業。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有400多個城市實施“智慧城市”和“無線城市”計劃;大中城市家庭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的擁有率為80%,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服務為主體的數字家庭消費明顯,其帶動效應進一步增強。
運營商機會與挑戰
信息消費市場的向好給處于國民經濟基礎地位的電信運營商帶來新的機遇。中國電信創新業務事業部副總經理李安民表示,電信運營商作為互聯網管道的主導者,在當前移動互聯網浪潮中,通過光網、物聯網、云計算、3G應用、智能終端等新技術及新應用,不斷推進信息消費的擴大。
而在“四化”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用信息技術來改造傳統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過程中,催生出智慧農業、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新型產業。電信運營商在產業融合中,不僅應成為管道的提供者,更應該做好平臺,實現為“智慧城市”助力和“戰略轉型”加速的“雙贏”局面。
電信專家楊培芳表示,運營商應找好自己的定位,轉變經營理念。當前,人們的關注點從物質慢慢的向信息方面傾斜,更加注重成本的削減,效用的提高。這就要求運營商注重社會化平臺建設,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產業大融合大變革的背景下,國內運營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四川通信設計院副總工程師程德杰表示,運營商重建設輕服務,其自身業務、服務水平不及騰訊等國內互聯網提供商,導致自身增量不增收現象進一步明顯。
運營商轉型勢在必行,而去電信化成為轉型必由之路。李安民表示,去電信化的核心,就是平臺化,平臺經濟是移動互聯網的主要特征。運營商應以綜合平臺作為運營核心,將信息經營作為未來方向。楊培芳表示,運營商可以在各類行業應用中發揮作用,但是又不能在各個行業的細分市場做到面面俱到,比如說淘寶、京東等領域。盡管如此,運營商還是會在大數據時代做好教育、醫療、社區等公共服務領域的平臺建設,服務大眾民生。程德杰表示,進行體制改革,強化互聯網意識,滿足用戶對信息的需求。目前,運營商的服務理念仍是引導消費,事實上現在的運營商根本做不到這一點,因此需要轉變思維,迎合用戶的需求,提供用戶所需要的服務。
在產業鏈方面,運營商的開發心態必不可少,業內人士表示,電信企業應和各增值企業不斷探索商業創新模式,在電子支付、網絡視聽、互動娛樂、數字出版、電子閱讀、推動城市智能化管理,以及實施數字城管、數字惠民、電子政務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加快形成建立在互聯網和新能源相結合基礎上的綠色環保經濟,充分發揮寬帶產業發展在節能減排、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的作用。
打破瓶頸
除了電信運營商自身實現轉型為信息消費提供更大支撐外,在政策層面,基礎設施建設、明確產業政策、完善法律法規等多個方面也亟須突破瓶頸。
信息消費對經濟轉型發揮作用,首先依賴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寬帶網絡建設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推動上層的應用服務,最終拉動整體的信息消費。研究結論表明,如果我國加
快寬帶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十二五”期間將新增3萬億元以上的信息服務消費市場,信息服務消費每年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0.45%以上。天津聯通總經理韋海波表示,我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發展不協調、不均衡,特別急需解決寬帶“最后一公里”問題。刺激信息消費,更需要將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家戰略。
我國信息化建設還存在的信息資源不能充分共享等問題,已成為制約信息消費的重要因素。浙江電信總經理盧耀輝表示從運營商開展業務的體會來看,由于目前信息資源比較分散,信息孤島、信息鴻溝的現象非常明顯,資源沒有得到充分整合與共享。因此,呼吁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和要求,協調、督促政府各相關部門和各行各業,及時、充分地將各自的信息資源讓全社會共享。
目前三網融合中的部門條塊分割也成為制約信息消費的瓶頸。韋海波表示,在內容和播控的管理上,不同終端展示的內容分屬不同的網絡和管理部門,在產業觀念上和對內容的監管要求上有巨大區別。希望國家出臺涵蓋多個管理部門的一攬子管理辦法或指導意見,以便三網融合工作能健康有序開展。李安民表示,有關主管部門需要突破橫向限制,比照國外成功經驗,在幾個重要的領域嘗試突破,例如三網融合。
此外,通信企業在是實施“營改增”后面臨稅負增加問題。據統計,“營改增”后將進一步加大企業稅負,企業反映:目前信息服務業企業利潤率不足6%,實施“營改增”后,三大基礎運營商利潤將下降36.5%,信息服務業和軟件業企業將下降20%。李安民表示,網絡基礎服務仍無法通過市場化價格機制進行調節,運營商需要同時承擔市場化角色和普遍服務角色等。
運營商人士呼吁國家提供專項優惠政策和資金補貼,鼓勵遠程教育、遠程醫療、虛擬顯示技術、3D等信息化應用創新。
在版權保護方面,業內人士表示希望國家加快健全內容版權保護的司法保障體系和行業規范,加大對網絡版權保護力度;結合現有金融機構和運營商提供完善的支付手段,構建起網絡信息消費良好的生態環境。當前互聯網相關知識產權保護仍顯薄弱。
鏈接
政策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5月21至23日赴浙江省進行信息消費專題調研時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工業和信息化系統要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育發展信息消費。
·要充分認識信息消費的重要性。信息消費發展潛力大、帶動性強,對于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要貫徹落實擴大內需的長期戰略方針,把培育發展信息消費擺在突出重要位置抓緊抓好。
·要進一步研究明確信息消費類別和范圍。信息技術應用廣泛、無所不在,涉及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方面面。從工作角度考慮,要選擇好重點領域,既要關注直接的信息產品類消費和信息服務類消費,也要重視通過信息技術平臺間接實現的居民消費等方面。
·要推動制定和出臺擴大信息消費的政策措施。要把工作著力點真正落實到企業上,按照改革的精神和要求,改變過去政府部門“重審批、輕監管”的管理模式,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維護市場秩序,出臺一些扶持政策措施,通過政策支持、營造環境,不斷激發出企業的動力、活力和創造力。
來源:通信產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