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營商初戰移動互聯失利是好事


    時間:2013-07-15





      互聯網行業特別喜歡看空運營商,相關的媒體更是非常喜歡看空運營商,原因不是別的,只要是國有的就一定要看空,好像只有互聯網行業是最強大的最無敵的最創新的最有可能成功的,其實,這只是井底之蛙而已。


      比如,那個南方*市報,見到蘿卜就是菜,非要從中國移動調整JEGO、飛聊等業務直接得出運營商進入互聯網已經失敗的結論,照這樣的邏輯,即便是中國互聯網的騰訊百度阿里巴巴三座大山也早已失敗數百次了。



      運營商確實不擅長做互聯網,而且是十分的不擅長,正如很多人所說的是體制問題,但更多的卻不一定是體制問題,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和社會背景造就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實際上也已經不再持續,運營商在被動的情況下在這樣的時機進入互聯網困難絕對極大,但卻并不意味著失敗。



      評價一個業務是否成功,有很多的指標,但唯一沒有的指標就是這個業務是否在內部被調整。有人說中國移動的飛聊至今用戶只有不過幾百萬,而同時代的微信卻有幾個億,這種不在一個數量級上的結果自然意味著中國移動的飛聊的失敗。



      如果非要說飛聊是失敗的,但從這個失敗卻可以看出中國移動的進步。中國移動并沒有動用KPI的絕招來發展飛聊,這種自然的發展正是互聯網業務的必須,即便用戶數不理想,也是一次有益的嘗試,這種失敗比那種靠人海戰術得到的所謂成功更有價值。



      另外,中國移動的飛聊發展并沒有也一直沒有成為中國移動的戰略業務,而騰訊的微信卻是騰訊利用各種工具甚至犧牲QQ換來的,業務用戶數的不對稱也就不稀奇。微信看似成功,但這種成功之下的危機恐怕騰訊自己最清楚,微信與QQ之間的協調遠遠比飛信與飛聊的協調更難,畢竟,不管是飛信飛聊都只能算中國移動的邊緣性戰略業務,而微信和QQ的命運卻關乎騰訊的生死。



      互聯網公司的業務發展非常值得運營商學習,但互聯網公司也急需向運營商學習,妄自尊大的互聯網企業最終會為此付出代價。其實,從長期看,運營商與互聯網公司的相互學習能力是不對等的,互聯網那點事遲早會被運營商拿來主義,而運營商的資源和能力卻是互聯網公司根本無法學到或拿到的,這就是互聯網公司的危機,也是那些喜歡見風使舵的媒體看不到的。



      運營商實際上仍然沒有在互聯網上出戰,現在的幾個業務充其量也只是試探性的偵察兵而已,中國移動的試水喜憂參半卻收獲了經驗和教訓。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也已經在切實準備中。



      世界歷史和天下大勢告訴我們,初戰往往是不順利的,即便是號稱常勝將軍的也往往在剛剛上陣時遭受教訓,這種不傷筋骨的教訓對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百利而無一害。反而,初始賭博就獲勝的人往往是陷入騙局而最終輸得精光。



      當你看到偵察兵丟盔棄甲而走而彈冠相慶,卻看不到對手整裝待發的大部隊正在厲兵秣馬正面突擊而至,真正的危機就真的來了。


    來源:CCTIME飛象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