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機領域,蘋果、三星兩大巨頭無疑是目前市場上的絕對霸主,但是,國內手機廠商也在強勢崛起,在國內市場本土廠商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在國內市場上與國際品牌分庭抗禮后,國產手機廠商加快了海外拓市的步伐。日前,聯想在印新推6款智能手機,為印度市場量身定制;華為將對印度投資3000萬美元,年前計劃售百萬臺手機。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消費者對智能終端的需求量空前的大,尤其是在亞太、非洲等發展中國家智能手機普及率低、開發潛力大。剛剛成長起來的國內手機廠商們顯然已經對這塊“肥肉”下手。但是,由于此前被山寨廠商破壞的信譽,國產手機想在海外市場取得成功也面臨著種種挑戰。
國產手機得市不得利
國內手機廠商由于起步較晚,但是憑借著技術更新快、生產成本相對低的優勢迅猛發展。國產智能手機以超高的性價比在神州大地串紅,在出貨量、市場占有率上與國際知名品牌有分庭抗禮之勢。然而,由于手機市場競爭愈演愈烈、價格戰致利潤低下、山寨手機橫行致品牌魚龍混雜等因素,國內手機廠商依然內憂外患。
不得不承認,近年來中國手機品牌漸漸深入人心。以“中華酷聯”為代表的中國手機廠商在國內已經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下。據Strategy Analytics的最新統計,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消費者共購買6740萬臺智能手機,除了三星以銷量1250萬臺排名第一外,第二至第五,均為中國手機廠商,分別是華為、聯想、酷派和中興通訊,銷量分別是810萬臺、790萬臺、700萬臺、640萬臺。在這些耀眼的數字里面,我們不難看出大多數中國人都在使用國內品牌的產品。
但是,國內手機廠商在種種輝煌背后又藏著多少辛酸與苦楚呢?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品牌知名度不如傳統國際大牌的國內手機廠商走上了“價格戰”道路,利潤之傷盡顯。繼許多廠商的“千元機”概念之后,“百元機”似乎也將要“步入正軌”。產品鏈上游的如芯片、其他硬件價格并無太大變化,生產流程人工成本也不會減少,能減的只有手機廠商自己的利潤。據市場分析機構Strategy Analytics 今天發布的數據顯示,在2013年第一季度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蘋果三星幾乎壟斷了所有智能手機的利潤,其中蘋果占比 57.0%,三星占比40.8%,兩者合計占97.8%的份額。也就是說,兩位巨頭給全球其它所有的智能手機廠商留下了僅2.2%的利潤。
國內廠商必須“走出去”
國內市場競爭激烈,而海外一些新興市場幾乎處于未開發狀態。亞太、非洲、南美等地區智能機普及率還很低,發展前景廣闊,同時國內品牌的定位也很符合這些地區的市場需求,所以想在競爭中生存發展,國內廠商必須“走出去”。
近期,國內廠商在海外市場的動作頻頻。華為緬甸開店并在印度投資f3000萬,聯想在印新推6款智能手機,4月24日,OPPO Find5在俄羅斯發布,開拓新一波海外市場。魅族去年發布MX2時宣布,俄羅斯將成為同步上市的國家,這成為魅族邁出國門的重要一步。小米手機不僅在國內受到追捧,在海外市場也有不少米粉,雖然小米還沒有在海外正式銷售,但通過網絡和快遞,已有不少小米手機流入外國,而且其MIUI系統的用戶也宣布過千萬了。
國內各廠商走上“國際化”道路具有一定優勢存在。首先,海外新興市場的智能機占有率與智能機發展較為成熟的市場相差較大,開發空間巨大。2012年,在亞太地區的發展中國家,擁有智能手機的人群占比為11%,非洲占比為4%,與北美市場的47%相去甚遠。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Analytics公布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印度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市場,市場廣闊。其次,中國品牌的智能機性價比高。由于亞太及非洲等國家的消費水平較為地下,消費者不愿意話費太多金錢去購買智能機,而國內手機品牌則可以為他們提供中低端產品。
謀發展須 “兩手抓”
國內手機廠商的發展前景被普遍看好,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海外市場。環球資源CEO區乃光說:“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產品成為家喻戶曉的國際品牌,可見中國電子產品供應商在這方面的努力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例如,中興于6月6日正式在俄羅斯發售的新Grand系列智能手機——Grand S、Grand Memo,俄羅斯是中興Grand系列智能手機海外發布的第一站,同時受到全球好評。在國內市場有專家指出今年的智能機出貨量將呈爆炸性增長。國際數據公司IDC公布了《中國手機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13年第一季度》。根據該報告,2013 年第一季度中國手機出貨量為9700萬部,與2012 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5%;而2013 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總出貨7800萬部,同比增長了117%。
但是,三星、蘋果等公司不會坐以待斃。在市場占有率被國內廠商侵蝕的情況下,三星和蘋果或許放下高姿態,進軍千元機市場。曾有消息稱,蘋果公司將出“千元iPhone”;三星公司一直以來高、中、低端通吃,所以其出貨量一路飆升。一旦國際知名手機廠商在低端市場興風作浪,國內廠商的日子必然不好過。此外,國內手機廠商信譽差,品牌口碑并不好,如何解決自身問題也是競爭成敗的關鍵。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智能機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依然是各廠商必爭的“肥肉”。在國內外市場,如何找準自己的定位、如何提升自身品牌價值及利潤將是業內不變的話題。不僅在地域上,在利潤及市場占有率方面也同樣需要“兩手抓”。
來源:通信信息報 作 者:陳勛濤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