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遍在”中尋找通信業的價值


    作者:楊沛奇    時間:2013-07-08





      15年前,有人問我,你學什么專業?答:傳播學。十個人里有九個會問:傳播是什么?于是,改口說新聞專業,便不再有追問。那時,傳播學的概念還只停留在一個小的專業圈,大家熟悉的是新聞這種大眾傳播模式,信息還算稀缺資源,通信作為傳播的載體,對公眾來說,還基本是銅纜模式,“大哥大”是少數人的身份象征,互聯網還聚焦在精英的小眾。

      在通信行業從業十多年,時間不算長,但傳播載體不斷更新升級的過程幾乎全部經歷,ADSL的市場起步,光纖寬帶的不斷推進,3G從無到有再到規模發展,4G也呼之欲出、體驗應用,App數量逼近50萬,永遠在線的移動互聯已然成了一種生活方式。傳播行為無處不在,傳播內容異彩紛呈,傳播工具日新月異,傳播學成了流行學科,已經不需要再用新聞學作為替代語匯。現在,信息是大數據的,生活是信息依賴的,通信是光纖的、移動互聯的。

      通信從“小眾”走向了“遍在”。空氣的遍在,是一種保障生命不可或缺的遍在;溝通的遍在,是社會組織得以維系的遍在;文明的遍在,是一種源于內力持續追求進步升級的遍在……通信的“遍在”又需要加上怎樣的定語,聚焦怎樣的價值?

      安全的“遍在”

      通信“遍在”,應該是安全的,就像我們對于空氣污染指數的關注一樣,PM2.5時刻牽動著我們的心。

      今年北京在全國率先實行手機實名制,推進過程并不容易,擔心身份信息泄露是用戶的主流情緒。千萬數量級的手機和固話用戶信息是寶貴資源,即使不作任何整合,如此規模的數據直接出售,就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但純粹的利益驅動,有違通信行業“遍在”的安全價值。認真踐行關于網絡信息保護的相關規定,確保用戶信息安全,是通信行業的道德底線。

      最近發生的棱鏡門事件,進一步推高了大家對通信安全的關注,如何在保障公民通信自由的同時,提高通信內容的安全性,是擺在通信業面前的重要課題。如果沒有通信安全,我們不僅會像《皇帝的新裝》中的皇帝一樣,成為赤裸裸的小丑;還有可能被經過“大數據”分析,八九不離十地預測出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更為嚴重的是,沒有通信安全,信息將處于強權之下,信息主權和通信自由將失去堅實根基。

      融入的“遍在”

      通信“遍在”,應該是融入的,就像溝通的“遍在”一樣,沒有對受眾的聚焦,沒有對主題的融入,價值就會被削弱。

      有一幅漫畫,跑完馬拉松,記者采訪冠軍最掛念誰,冠軍答:手機,都三個多小時沒看見啦。盡管這句話有藝術加工,但也反映了一種真實:沒有通信,人們會有信息隔離的惶恐,會有不知該干點什么的失落。通信對于個人工作、生活的融入無縫、縱深,網購的瘋狂、手機導航的自由自在、朋友圈的微互動,甚至對于街邊不認識的植物,也可以掃一掃二維碼獲得介紹……未來,我們還會擁有更加徹底的物聯網生活。

      通信不僅改變了個人生活,在國家發展中扮演的角色也越發重要。黨的十八大報告將“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并提出了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促進“四化”同步發展。信息通信業的定位已經不再只是一種手段,而成為發展的目標和路徑,在助力中國夢實現、打造經濟升級版的過程中,融入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是通信行業的價值所在。

      通信行業的發展如果僅僅聚焦技術進步,那閃爍的只是一道光芒,如果通信行業實現全方位對生活、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融入,更好地發揮對于穩增長的作用,將釋放出全景的光輝,智慧生活、智慧行業、智慧城市,這些愿景的實現還會遠嗎?

      責任的“遍在”

      通信的“遍在”,承擔著責任,就像文明的“遍在”一樣,承擔著人類不斷發展的歷史重托。“人民郵電為人民”是通信行業多年以來的信條,更是行業價值應有之義。

      “精于心、簡于形”的服務責任不可或缺。應用日新月異的通信技術,形成豐富多彩的產品線,再通過完善的電子渠道、優化的實體渠道,多元、便捷、高效、個性化地滿足大家的通信需求,是個復雜的過程,需要用心用情,傾注足夠的人本關懷。簡潔、精心的服務帶來客戶滿意消費,是服務之責,亦達成企業發展目標。其間,對特殊群體的關注理應重視,比如關注青少年的綠色上網,盡最大努力保障其健康成長;關注老年群體的居家養老需求,關注殘障人士的特殊通信等等。

      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不可忽視。對北京奧運會“無與倫比”的評價中,飽含著通信貢獻,通信是民族的至高榮譽;“十八大”、“神十”飛天等重點保障之時,通信是崇高的政治責任;地震、洪水、暴雪災害之際,通信是重要生命線。蘆山地震中,通信人用56個小時打通了所有“信息孤島”,信息生命線迸發出的溝通力量,彰顯得淋漓盡致。不可回避,信息時代還存在一種分化的現實,有面對海量信息的選擇困惑,還有信息貧瘠的信息饑渴,堅持普遍服務,盡最大努力填平數字鴻溝同樣是通信行業的社會責任。

      給通信行業的“遍在”,加上了安全、融入和責任三個定語,這僅僅是從一個視角上看通信行業價值觀的構成元素,如何在黨的十八大概括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中構建通信行業價值觀,還需要在行業管理、運營企業和員工個人三個層面更加精準地聚焦。

    來源:人民郵電報  作者:楊沛奇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