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對歐盟雙反 電信設備商更不應讓步4G市場


    時間:2013-07-08





      5月15日,歐盟宣布計劃對我國無線通信設備及組件發起反傾銷、反補貼“雙反”調查,并引起了多方關注。歐盟宣布調查計劃后,中國電信設備商企業稱會積極面對。隨后6月21日,歐盟貿易委員德古赫特又在北京表示,暫不會對中國企業發起調查,歐盟希望對此事進行進一步協商和談判。

      此次歐盟的調查目的在國內引起不少人猜測。既然發起調查又無意立即調查,而表示可以進一步協商,歐盟此舉態度十分明顯。可見“雙反”只是籌碼,其意在限制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擴張,并將在中國獲得更多4G市場份額。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4G網絡招標關鍵時期,愛立信、諾西、阿朗等歐洲企業正計劃借助歐盟對我方施壓,預期拿下4成左右市場份額。事實上,在中國移動4G一期招標中,歐洲廠商的中標份額已經高達到30%。

      面對歐盟的調查和有意試探,面對歐洲廠商的種種舉措,近日網上有傳言,有相關行業人士聲稱,中國設備商應與歐盟積極談判,如有必要,國內部分電信設備商可以適當降低在國內市場的份額。

      在清楚歐盟意圖的情況下,準備出讓4G市場份額,這種應對方式顯然無法得到認同。

      其一,中國企業在4G建設招標關鍵時期,主動提出讓出部分份額,并不是明智做法。

      按照以往的反傾銷、反補貼結果顯示,主動示好歐盟并不能換來對方合理公平的貿易環境。當年3G市場建設招標過程中,中國設備商成為最大贏家,可謂一片中國紅,愛立信、諾西、阿朗等海外設備商在中國沒有獲得較大市場份額,所以歐盟企業此次在中國贏取4G較大份額勢在必行。

      其二,斯諾登棱鏡事件以來,企業有責任和義務保護國家信息安全。

      根據棱鏡門曝光的消息,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思科路由器監控中國的網絡和電腦。要命的是思科作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商,幾乎參與了中國所有大型網絡建設!中國可以秉持貿易公平原則允許思科進入中國市場,但思科正在對國家的安全構成威脅,這無疑是一則“農夫與蛇的故事”。眾所周知,美國一直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中國設備商進入其電信市場。

      企業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通過“市場換市場”的方式對歐盟妥協,但就通信產業特殊性來說,海外設備商一旦占有很大份額,無疑會給國家信息安全帶來隱患。用一己私利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顯得不夠劃算。

      從另一層面講,國家應該大力支持本土企業的發展,促進企業創新,拉動本國經濟。歐盟和美國反復“找茬”,目前中國的光伏產業危在旦夕,設備商市場決不能重蹈覆轍。



    來源:賽迪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