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營商身陷OTT困境 專業化公司化解管道宿命?


    作者:章芳    時間:2013-07-08





      移動互聯網讓運營商愛恨交加,愛是移動互聯網帶來了數據流量的激增,恨則是以微信為代表的OTT業務不斷蠶食著電信運營商的短信語音等傳統業務的利益。為了避免淪為管道,國內三大運營商紛紛成立專業化公司推動戰略轉型,意圖改革管理體制,開創新興業務以順應時代發展。

      但在變革和創新的背后,我們也同時看到,由于專業化公司天然具備的“運營商基因”,讓其在運營中仍然遭遇著不小的挑戰。

      管道之殤 利益不斷被蠶食

      一直以來,運營商在整個數據業務產業鏈中起著主導作用,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運營商正面臨被管道化、邊緣化的危險。隨著基于互聯網的語音、短信、視頻通話等服務異軍突起,電信運營商的傳統業務都不同程度受到沖擊。

      根據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的統計,2012年我國運營商的整體短信量比2011年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電話業務量甚至也下降了5%。而工信部數據也表明,2012年我國移動短信發送量達8973.1億條,同比增長僅2.1%。按照去年我國手機用戶增長11%來計算,人均短信發送量下滑了9%左右。

      在短信語音業務量下降的同時,數據流量增長快速,但運營商依然糾結。事情起源于中國移動說微信占用信令資源過多,占用60%的資源,流量收入只占10%。

      傳統業務收入的大幅下滑,新業務對運營商的重重沖擊,讓運營商近年來加快了戰略轉型部署。中國移動總裁李躍就曾表示,中國移動要割除傳統運營商身上的弊病和不足,用創新的精神迎接互聯網時代的變化,中國移動九大基地將全部向專業化公司運營邁進。與此同時,中國電信在專業化公司的道路上也邁出了一大步。

      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電信運營商傳統的大企業集團下機關部門管理與區域公司運營相結合的運營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無法應對市場靈活多變的需求。針對新興業務,運營商的專業運營能力不足,難以有效應對行業內及跨行業的競爭沖擊。”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也認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價值鏈被拉長,運營商的利潤被分流。在這樣的局勢下,缺乏互聯網基因的運營商正在轉變角色,以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爭奪話語權。基地公司化是運營商尋求突破的途徑之一。

      成立專業化公司 逐利移動互聯網

      據了解,從2011年下半年至今,我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在推動專業化公司方面動作頻頻,而且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中國電信提出要將全國的八大基地成立八個獨立公司。目前,天翼視訊、愛游戲、天翼閱讀相繼步入公司化運作。2011年6月,“天翼視訊”基地成為其首個開始獨立運作的基地,僅用一年多時間,就拿到了估值高達19億元的外部投資。據統計,天翼視訊用戶數已超過9000萬,付費用戶數近1400萬。

      “愛游戲”于2012年8月正式設立為炫彩互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其憑借自主開發的獨具特色的支付SDK,分享SDK、社區化SDK等,大大提高了付費轉化率和平臺競爭力。目前用戶數已突破1億,月活躍用戶數突破3000萬。天翼閱讀也成績出色,用戶數已突破一億大關。

      在中國電信八大基地公司化的同時,中國移動也在悄悄推動旗下九大基地公司化。目前已經成立的專業化公司有四家,分別是國際公司、終端公司、政企公司和財務公司。其中,中移動終端公司承載了2012年終端銷售6000萬臺的目標,智能手機占比超過50%的戰略目標。

      在“2012中移動全球開發者大會”上,中移動總裁李躍稱,中移動正向集中化、專業化和市場化方向發展,中移動正籌建移動互聯網公司和物聯網公司,預計2013年完成。

      在移動支付領域,中國移動專門設立中移動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湖南移動為唯一出資人和股東;中國聯通也看好移動支付前景,去年4月份成立了中國聯通支付公司。

      中國聯通還在去年初,將中國聯通網絡分公司變身為獨立運營的網絡子公司,集團信息化部變成信息化事業部。有消息稱,中國聯通云計算公司已開始運營,主要從事聯通云平臺產品的營銷推廣工作。

      經過這一兩年的發展,電信運營商的專業化公司版圖逐漸清晰。這些專業化公司一方面突破了管理體制的限制,另一方面肩負開拓新興市場的重任。有分析師表示,成立專業公司的最大好處是可以為某重點業務或重點領域開通綠色通道,例如避免復雜流程,減少審批環節,加快執行進度和市場反應速度。

      德國電信咨詢公司高級顧問譚炎明也表示,這種將集團公司的主要職能和業務剝離出形成獨立公司的模式,可以用市場化競爭的方式提升內部協作能力,能有效提升運營商的管理效率,特別是在國外市場化程度高的情況下,還能便于不同運營商之間基礎設施的共享和銷售。

      運營商基因作祟 面臨眾多挑戰

      對于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來說,公司化主要是職能部門的公司化和新興業務的公司化,這條路尚在摸索之中。公司化的好處是提高了企業管理效率,但不足的地方是專業化公司存有運營商基因,在與互聯網公司競爭的過程中遭遇眾多挑戰。

      某運營商管理人士向記者透露,專業化公司首先在市場化動力上不能與互聯網公司相提并論。相對傳統的互聯網公司,專業化公司生存壓力小。這些公司一般都有雄厚的資金支持,有運營商的品牌和龐大用戶資源做支撐,可以免費使用運營商的網絡資源、營銷資源、渠道資源以及計費通道。

     “同時,還很容易從運營商處獲得政策支持。缺少市場化最需要的生存壓力,專業化公司的發展前途往往捆綁在運營商身上。這些運營商基因導致公司的市場能力較弱。”

      此外,專業化公司多在在創新機制上也是急功近利。“專業化公司的創新很難脫離運營商固有的創新模式,高層決定創新策略,接著從上到下,層層按計劃行事,項目投資后對創新項目進行嚴格的管控和評估。出于完成績效考核要求,強調短期收益,一些新產品還沒到成熟的時候就可能被取締。”該人士表示。

      再有,運營商基因還注定專業化公司在人才激勵機制上存在先天不足。與互聯網公司能者上的模式不同,專業化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基本采用原有的運營商模式,經營者更多的是執行能力強,而在市場敏感度和冒風險方面比較欠缺。

      在提升管理效率上,專業化公司與互聯網公司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上述運營商管理人士指出,“新公司業務仍是采取傳統國企嚴格的計劃、招標、審批流程,層層審批,層層落實,無法進行快速調整,很難與反應迅速的互聯網公司競爭。”

      在中國移動提及九大基地公司化時,易觀國際分析師黃萌也表示,運營商調整并沒有想象中的容易,涉及利益的博弈,阻力不小,而且領導班子沒有太大的變動,公司化治標不治本。“運營商仍然缺乏互聯網基因。”

      不管是缺乏互聯網基因,還是帶有運營商基因,最關鍵的是要讓專業化公司走向市場化,實現電信運營企業的戰略轉型,擺脫管道困擾。業界普遍認為,與互聯網公司結合,取長補短是個不錯的選擇。

      中國聯通何華杰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我們正和互聯網公司結合,把我們的優勢資源和互聯網公司創新能力結合起來,共同把這個市場做大。”



    來源:CCTIME飛象網 作 者:章芳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