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G不是中國移動的救命稻草


    時間:2013-07-03





      在經歷了慘痛的3G教訓后,中國移動一直尋找翻身的機會卷土重來。最近數月,從輿論引導,到搭建4G測試網絡,以及牌照申請,中國移動的表現可謂是積極上進。對于中國移動而言,4G是一個翻身的機會。不過在筆者看來,4G不是中國移動的救命稻草,而是一味慢性毒藥。

      媒體和業內人士的觀點一致認為,中國移動在3G時代的不利局面是TD-SCDMA技術不成熟所致。事實上,3G技術制式僅僅是移動在3G領域落后原因之一,骨干網絡、終端、運營等多個原因導致中國移動在3G競爭中落后的格局。在4G時代,中國移動需要面臨的問題更多,3G時代未解決的問題會延續到4G,并有惡化的可能。

      4G制式之痛

      如果真如媒體和業內人士所說,中國移動在3G時代處處被動的局面是因為TD-SCDMA制式的不成熟所致,那么在4G時代已經搶先領跑的中國移動,同樣面臨4G技術制式不成熟的痛苦。

      作為一個2012年剛剛成為國際4G標準的TD-LTE網絡制式,與3G制式的落后局面并沒有本質的區別。與FDD-LTE相比,TD-LTE的擁護者寥寥無幾。在全球100多張LTE網絡中,TD-LTE網絡數量只有10多家,比3G網絡制式的運營情況略好。

      沒有足夠的市場份額,就很難得到產業鏈上各家廠商的支持,反應在消費市場上的表現就是終端數量匱乏,以及終端技術不成熟。在3G時代,中國移動使用的TD制式手機終端數量遠遠落后于WCDMA制式手機終端數量,甚至不及CDMA2000制式手機的終端數量。TD-LTE網絡數量10多家的現狀,注定TD-LTE終端匱乏的情況會重演。

      根據GSA的統計,截至2013年4月,全球共發布821款支持LTE的用戶終端設備,166款TD-LTE終端,655款FDD-LTE終端。從數量上來看,4G產業鏈上的芯片商和終端制造商仍然將重心放在了FDD-LTE標準上,中國自主產權的4G標準TD-LTE仍不占優勢。加之全球僅有10%左右的網絡基于TD-LTE制式搭建,這意味著TD-LTE標準未來仍舊難以成為主流的4G標準。

      沒有一個出色的網絡制式,沒有4G產業鏈上各家廠商的支持,終端匱乏和終端體驗差等各種問題也會隨之而來。就現狀而言,中國移動4G重蹈3G時代覆轍的可能性很大。繼續使用是技術不占優勢的4G制式,這必將成為中國移動4G競爭中的一大痛點。除此之外,3G時代的遺留問題,還會在4G制式沒有優勢下爆發,中國移動4G前景因此變得黯淡。

      骨干網之殤

      4G網絡的最大優勢就是網絡速度,近期移動對4G測試網的宣傳,也是基于網絡速度這一優勢進行的。從技術角度而言,3G時代中國移動有兩大劣勢,一是3G技術制式,二是薄弱的骨干網絡。最高理論下行速度可達100Mbps的4G網絡,會讓中國移動骨干網底子薄弱的現狀更加突顯,矛盾也更加尖銳。

      從字面上來講,4G是第四代移動通信及其技術的簡稱。技術層面的4G網絡,與傳統寬帶網絡的唯一區別就是最后一公里使用無線接入模式,傳統寬帶是有線接入模式。通俗地說,4G網絡中,手機訪問一家網站,數據經無線信號傳輸至基站,基站再將數據透過有線骨干網絡完成數據交換。也就是說,4G網絡速度要受兩個因素的影響,一是于網絡制式,二是骨干網絡的帶寬規模。



      按照TD-LTE的技術標準,以及測試回饋,中國移動4G網絡下行速率可達50Mbps。的確,這一速度很誘人,但對于中國移動來說,誘人的速率背后,是對骨干網絡資源的嚴重透支。

      眾所周知,中國寬帶骨干網絡90%以上的資源都在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手中,號稱中國電信行業巨無霸的中國移動,其優勢在無線通信領域。由于不涉足固網業務,中國移動的骨干網規模很小。盡管電信業改革時,中國移動兼并了中國鐵通,但與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相比,中國鐵通的骨干網絡不入流。

      拿到3G牌照后,中國移動曾不惜重金搭建寬帶骨干網,但如此大規模的骨干網絡建設是短時間難以完成的。要知道,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骨干網絡建設已經持續了十幾年,目前仍在不斷的擴張之中。

      除了骨干網規模小的劣勢之外,中國移動還需要向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交納互聯網流量結算費用。由于骨干網絡資源掌握在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手中,中國移動數據上網業務增長越快,流量結算成本也越高,4G引發的矛盾焦點也在這里。

      與3G網絡相比,中國移動4G網絡下行速率已經可以達到50Mbps,完全可以與寬帶媲美。速度快了,用戶規模變大,流量結算費用水漲船高。由于移動的3G和4G流量資費要向聯通和電信看齊,骨干網絡資源匱乏的中國移動在數據經營上面臨巨大壓力亦是必然。

      一旦中國移動的4G用戶達到千萬規模,按照每人每月的流量消耗按50兆來算,僅互聯網流量結算費用一項,都會讓中國移動不堪重負。也就是說,中國移動4G網絡用戶增長越快,上網速度越快,移動的運營成本壓力也越大。這一矛盾,皆因骨干網而起。對于4G時代的骨干網之殤,中國移動如何解決?

      4G業務運營之困

      骨干網的問題,不過是中國移動上馬4G面臨諸多問題的冰山一角。中國移動急迫的上4G,意圖很明顯,改變在3G競爭中的劣勢。由于在3G網絡建設的投資比較小,中國移動在3G市場無需考慮盈利。在4G網絡建設上,移動可謂是揮金如土,如何盈利自然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

      據中國移動透露,今年將投資417億元用于20萬個4G基站建設;TD-LTE終端采購將超過100萬部,TD終端補貼超過300億元。700多億元,只是中國移動4G網絡建設的一個序幕,不難想象,中國移動4G網絡建設將是一個燒錢的無底洞。持續巨額投入之下,中國移動必須思考盈利的問題。

      隨著OTT業務的興起,運營商面臨淪為管道的威脅。與此同時,微信、手機QQ等移動應用改變人們溝通習慣的同時,也在沖擊運營商的語音和通訊業務。談及4G的發展,一些通信專家指出:4G時代,中國移動如果仍舊靠留賣語音、短信和流量賺錢,虧損是必然。韓國4G危險的現狀便是一個例子。

      作為世界上快速商用LTE的國家,據統計,韓國現有3300萬智能手機用戶,其中超過60%的用戶已經購買了LTE服務。今年早些時候,韓國運營商LG U 發布的2012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由于LTE市場營銷費用大幅增加,使該公司在第三季度出現凈虧損;另外兩家運營商同樣壓力巨大:SKT業績大幅下滑40%。KT會長李錫采在某非公開場合甚至說“4G徹底失敗”。

      在2G時代,中國移動出色的運營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從全球通品牌的打造,到根據大學生市場定制“動感地帶”套餐,并將動感地帶塑造成為一個年輕的消費品牌,中國移動因此賺了個盆滿缽盈。在增值業務方面,彩信、彩鈴等增值業務也是中國移動出色運營能力的體現。那么對于斥巨資搭建的4G網絡,移動該如何運營?

      短信和語音等傳統業務下滑已是趨勢,流量在增長。只是,賣流量也未必靠譜。拋開骨干網資源薄弱引發的網間結算費用不說,下行50Mbps的高速4G網絡,還能搭載什么新鮮的業務嗎?客觀地說,手機QQ、微信、在線視頻等應用在3G網絡下都可以流暢運行,手機用戶對高速的移動網絡接入服務需求并不大。

      的確,中國移動的流量增長很快,但流量收入未來難以支撐4G網絡的發展。眼下4G網絡已經開始建設,如何運營成為中國移動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敢問中國移動,4G運營你想好了嗎?答案顯然是沒有,因為中國移動還陷在與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的3G較量中不能自拔。



      3G牌照發放已經三年有余,拿到好牌照的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還在探索轉型之路。在3G競爭中失利的中國移動,借4G翻身的愿望是好的。只是中國移動必須要清楚一點,在3G網絡運營不力的情況下搶灘4G,骨干網資源匱乏和產業鏈不成熟等矛盾會更加尖銳。既然這樣,移動拿4G當救命稻草著實有點天真。


    來源:CCTIME飛象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