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度貼吧:有興趣才能有深度


    時間:2013-06-26





      你已經多久沒在媒體上看到新的社交產品推薦和社交巨頭們的喜訊了?



      實際上,在2012年末Snapchat大紅大紫一陣子之后,互聯網(包括移動互聯網)界就再沒出現過令人眼前一亮的社交抑或社區產品。



      Facebook,Linkedin,Twitter,Instagram,Color,Path,微信,Pinterest……這些都曾經紅極一時的社交產品,的確深刻的改變了世界。人們也在很長時間內認為,在技術瓶頸打破之后,在空間與時間的藩籬拆除之后,社交產品會繼續大放光彩。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我們看到的是,在技術越來越到位的背景下,新的互聯網社交產品已經創新乏力,而上述那些曾經大紅大紫的產品也幾乎都在走下坡路。



      而與此同時發生的是,一些基于興趣的社交平臺卻在逐漸羽翼豐滿。正如我們在5年間重新認識了手機一樣,時至2013年,是該重新反思“社交”的時候了。



      淺度社交的全球性疲軟



      一直以來,科技界普遍認為:技術是制約網絡社交的最大瓶頸。于是,在智能手機開始出現的時候,特別是當LBS等改變人與人時空關系的技術開始應用到社交的時候,人們普遍認為以SNS為代表的社交工具會成為互聯網上的持續爆發點和取之不絕的金礦。然而在媒體圈與投資圈的輪番熱炒之后人們發現,“能長期沉淀住用戶”和“能找到獨立商業價值”成為了這類社交平臺無法逾越的高峰。



      5年間先后出現的Kik Messenger(中國對應的是微信)、Foursquare、Instagram、Path和啪啪等SNS應用,當熱乎勁兒過去之后,無一例外地停止了自己用戶快速增長的腳步。Kik Messenger的通訊錄關系鏈已成為了多家應用的標配,最先把LBS引入SNS 的Foursquare也停止了用戶增長。Instagram被Facebook收購,Path則已經增加 Facebook、Instagram和 Foursquare 接口,相當于和當年的Myspace一樣選擇了“投降”。



      可見,這些SNS超新星都沒有長久的生命力,無法沉淀下來有價值的用戶關系。如果分析其共同的原因,那就是這些超新星都是執于“陌生人社交”或“熟人社交”的一端。實踐證明,因為溝通程度較淺,前者難以沉淀用戶,后者難以保證社交的頻率。而誕生于2011年的Snapchat在“世界末日”前的突然大放異彩,恰恰是其閱后即焚的功能迎合了人們因淺度社交的過度而產生的反向需求。



      面對Pinterest、Path,Instagram,LinkedIn一擁而上的蠶食,Facebook的日子同樣也不好過。就連YY創始人李學凌都認為,他可以以語音溝通的方式顛覆Facebook。其實,“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也早已經成為了中國各大SNS平臺的現狀寫照。人人網和開心網的用戶流失已經不是新聞,轉型游戲是兩者的共同選擇。而曾經給騰訊賺來第一桶金的QQ空間正在被微信朋友圈所取代,微博則難脫新聞廣場的宿命。



      物極必反,興衰同源。之前的社交巨頭們似乎已經無法挽回自己在新時代的衰落。



      深度社交背后的興趣通道



      而在SNS領域一片草枯葉黃的時候,有一些人們意想不到的平臺卻正在蓬勃生長——一些基于興趣的社交平臺卻在逐漸羽翼豐滿。



      Pinterest的成功就很值得人們思考。在今年初完成2億美元的D輪融資后,公司估值已經達到25億美元。之所以能持續熱度并成功商業變現,恰恰是因為其與上述超新星不同,沒有定位于“陌生人社交”或“熟人社交”,而是定位為靠“興趣”為紐帶與綱目與線下對接的SNS產品。而興趣,恰恰是“陌生人”與“熟人”之間的深度社交管道。



      可見,“社交工具”的內生動力,正在逐漸從“技術概念”回歸到“興趣圈子”的范疇中去。它正在返璞歸真。



      在這些煥發生機的平臺里,垂直社區是典型的代表。例如,以旅行為UGC主題的垂直網站和BBS一直都存在,并且也各自經營著自己的小流量生意。當移動互聯網爆發之后,以螞蜂窩、窮游為代表的勢力,已經通過精細內容編輯與線下活動組織,將旅游社區變成了迄今粘性最高、活躍度最高的一種垂直社區。



      另外,被人們忽視的百度貼吧也正在重新將垂直社區的進行整合與推動,百度貼吧首頁打出了“為興趣而生”的口號。2013年正好是百度貼吧十周年,雖然,在十年間百度貼吧沒有太多跌宕起伏,但十年之際,百度貼吧已經聚攏了6億的注冊用戶,形成了800多萬個興趣主題吧,創造了上千億個貼子。



      不僅如此,筆者還注意到,百度官方在貼吧App和線下活動組織上都有了大刀闊斧的投入的變革。



      以不同興趣為導向的百度貼吧“我樂個趣”系列大賽已吸引了百萬級的網友參加,一方面,90后網友在比賽中脫穎而出,在佼佼者中占到半壁江山,顯示出作為社交活力風向標的這一族群對SNS平臺的認可;另一方面,例如偏門興趣的烙畫達人、貼著70后標簽的“配音”等群體比比皆是,印證了不分年齡的“興趣”作為社交工具關鍵屬性的地位。



      而反觀線上,百度貼吧App在“興趣星球”概念下標簽化社交的工作正越來越周密。而在百度貼吧巨大的影子下面,是無數的SEO商家和無數的興趣小組。App Store中也存在著諸如《貼吧捕手》這樣的第三方App。也許,在百度的搜索框之外,它的最大寶藏并不是愛奇藝,百度地圖與魔圖,而是百度貼吧這款最接地氣的產品。



      除了以上兩股勢力之外,最近一年多以來成為媒體焦點的陌陌,也正通過以興趣為紐帶的群組功能,試圖完成與線下對接。看來,SNS向興趣與圈子的回歸,正在成為這個領域的大勢所趨。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