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發牌傳聞最近云山霧罩,讓很多人摸不著方向,不過相比12年才最終落定的3G發牌過程,4G從試點到準備發牌似乎果斷了很多,但是,監管部門顯然還在左右權衡市場布局。最終方案尚未公布,業界傳聞此起彼伏,從中國移動一家做TD-LTE,到和中國電信兩家做,到三家都上馬,再到雙模融合型網絡,傳出的版本囊括了可以想象到的各種可能。中國移動基本確定采用TD-LTE,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站在市場角度考慮,更希望演進到FDD-LTE。
中國聯通近期對傳聞作出回應。總經理陸益民強調,中國聯通并未收到關于4G發牌的確實消息;如有資源,中國聯通可以留意TD-LTE發展,但會優先發展FDD。此后,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也作出類似的表態。王曉初稱,中國電信尚未收到政府相關部門關于4G牌照發放的決定通知;如果三家運營商同時獲得TD-LTE牌照,中國電信將租用中國移動的部分網絡資源。王曉初強調,中國電信目前正就TD-LTE和FDDLTE在技術和投資等方面進行試驗分析,初步認為后者的投資會相對較小,待定量研究有結果后,中國電信將提交數據給政府相關部門作參考。
與此同時,來自TD產業聯盟的游說最近也很頻繁,在4G發展初期,中國有必要形成“單一的”TD-LTE市場,如此才能加速推動TD-LTE產業成熟。從設備商角度來說,采用何種制式、何時發牌都直接影響設備商下一步市場布局和資源調整,因此,也更希望政策早日明朗。發放4G牌照的不同方式,將會直接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進程,甚至改變三大運營商的市場走向。值得一提的是,三大運營商在4G發牌過程中顯得多少有些被動,從三大運營商高層的表態不難看出,誰都不能準確把握監管部門制定政策的取向。那么,何不順應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的大勢所趨,給電信央企必要的自主選擇權,這樣的結果也許更能提高市場資源配置有效性。
黨的十八大召開以后,“市場化”正成為下一輪央企改革的重點,對于央企的新一輪改革,北京大學副校長海聞指出,如果說朱镕基時代的國企改革解決了人浮于事的問題,解決了國企的競爭力問題,那么下一輪的國企改革應該重點打破壟斷,打造中國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公平競爭機制。對于電信業來說,公平競爭的市場構建貫穿了30年改革歷程,然而,真正公平的電信業競爭遠未實現。經歷過嚴峻市場失衡考驗的電信業,如何實現公平競爭,是全行業都必須長期破解的難題。
國資委明確的2013年央企改革發展工作重點還指出,要深入推進布局結構調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國資委也強調要進一步改善央企內部大而全、重復建設等問題。對于電信業央企來說,4G顯然是新的宏觀調控重點,但是,調控不意味著就一刀切地確定發展路徑,三大運營商都應該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選擇最佳路徑,避免資源重復建設和市場過度競爭損害產業基礎。同時,運營商也只有在自主選擇的發展路徑下,才能更加積極地參與市場創新和競爭,更能激發企業的發展活力。
既然4G發牌已經如箭在弦,不如早日一錘定音。電信業行政拆分重組的改革模式延續至今,盡管整體改革取得了驕人的成就,但也不能否認,行政命令式的改革存在諸多弊病。當前的電信業是典型的投資和創新拉動型產業,讓電信業迸發活力,給運營商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機會不一定是壞事。
來源:通信信息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