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移動支付產業邁入規模擴張期


    時間:2013-06-14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以及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移動支付逐漸成為金融、通信、交通、電商、移動互聯網等眾多行業的焦點業務,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然而,正因為其巨大的市場“誘惑”,我國的移動支付產業一直在“七國八制”的標準之爭、不同行業的利益糾葛之中徘徊行進。隨著6月9日中國移動、中國銀聯攜手推出基于TSM可信服務管理平臺)系統互聯的移動支付平臺,以及NFC“手機錢包”正式上線,通信、金融兩大行業在移動支付領域的合作進入實質性階段,而行業壁壘的破除與發展目標的統一將促使我國移動支付產業邁入快速發展的規模擴張期。

      從“有情人終成眷屬”

      到“愛情結晶”

      據中國移動數據部副總經理沈紅群介紹,中國移動與中國銀聯聯合發布的“手機錢包”業務上線后,用戶只需持有符合中國移動規范的NFC手機和NFC專屬的橙色SIM卡,通過中國移動手機錢包客戶端下載銀行卡、公交卡等,便可在具備銀聯“閃付”(Quick Pass)標志的POS機上“刷”手機付款,還能乘坐公交、刷門禁等,“真正進入‘刷機’消費時代”。

      此前在移動支付領域一直存在中國移動主導的2.4GHz標準與中國銀聯主導的13.56MHz標準之爭,而NFC手機支付產品采用的正是金融行業的13.56MHz標準。去年6月,中國移動與中國銀聯在上海簽署了《關于移動支付業務合作框架協議》,就采取NFC-SWP技術標準發展手機支付達成一致意見。該標準2011年11月被GSMA確定為全球統一標準,目前已被全球45家主流通信運營商采用,覆蓋90%的移動用戶。彼日在上海,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笑稱雙方是“有情人終成眷屬”。今時在北京,移動、銀聯經過一年的研發合作,已經實現各自TSM平臺的對接上線和手機錢包客戶端的推出,可謂收獲了“愛情的結晶”。

      TSM平臺的建立與對接意義非常。由于NFC產業鏈條復雜、各方利益難以平衡,以往對于SIM卡、手機等支付介質控制權的爭奪十分激烈,由此帶來的“諸侯割據”現象已經影響到移動支付產業的規模發展。

      對此,政府主管部門主導相關領軍企業建立TSM可信服務管理平臺,該平臺是一個可信任的、為各行業提供基于安全模塊的各類應用發行及卡片管理的公共開放服務平臺,支持多種業務的接入。我國三大通信運營企業與中國銀聯均建立了TSM平臺。對于此次中國銀聯與中國移動TSM平臺的對接以及NFC聯合產品的應用,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金琦評價相當高,“這是金融行業移動支付標準發布后,我國首個商業化應用的跨行業可信服務管理平臺,填補了我國移動支付領域的空白,對加快我國移動支付產業發展、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促進銀行卡產業轉型升級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銀聯董事長蘇寧表示,通過中國移動與中國銀聯互聯互通的TSM平臺,在手機SIM卡上可以下載銀行卡,實現電子現金充值、充值消費和現場小額支付,未來將支持現場大額支付。“一方面可以幫助商業銀行實現從傳統‘柜面發卡’向‘空中發卡’轉變,改變銀行卡發行模式;另一方面,可以支持通信運營商開拓業務,幫助消費者擁有低成本、便捷和應用豐富的手機錢包。它不僅代表了移動支付的主流模式,更為參與各方提供了加強合作、互利共贏的舞臺。”據了解,中國移動與中國銀聯已經通過TSM平臺聯合推出9家銀行的13個電子卡應用。

      我國移動支付產業

      將迎來井噴

      不同于以往的移動支付產品,此次中國移動與中國銀聯聯合推出的移動支付平臺與基于該平臺的“手機錢包”應用,最大的價值在于其在商業銀行、通信運營商、手機廠商、芯片制造商等產業鏈上下游之間架起了相互開放、資源共享的橋梁。

      上海浦發銀行副行長姜明生認為,移動、銀聯發揮各自的行業優勢,為整個移動支付產業打造了一個開放、規范、靈活、可信的支付平臺。“這是移動支付產業規模化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平臺,首次實現了銀行與通信之間應用系統的互聯互通,為今后移動支付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撐。”

      有研究機構預測,2014年全球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將達到9840億美元,用戶數近4億,全球NFC手機出貨量將達到5億部,由此帶來的產業市場規模數以千億計。業內專家表示,隨著通信、金融、終端等行業的合作動起“真格”,我國的移動支付產業將進入大發展時代。

      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透露,今年中國移動將把“手機錢包”作為重點業務,加快在全國范圍內規模推廣,全年計劃銷售NFC終端超過1000萬臺。同時,中國移動還將加強與國際主要通信運營商的合作,積極推動NFC手機錢包在全球的應用。

      由于使用“手機錢包”業務,需要用戶將現有手機以及SIM卡更換為中國移動認證的NFC手機和NFC-SIM卡,因此,降低終端更換門檻成為中國移動推廣該項業務的重點所在。

      “TD-SCDMA與TD-LTENFC終端產業鏈已經成熟。”據中國移動終端公司總經理助理唐劍峰介紹,目前主流TD基帶芯片公司高通、展訊、MTK對NFC支持的產品已經開展規模商用,Marvell、聯芯將在今年6月內推出支持NFC的商用產品;在NFC控制芯片方面,恩智浦、博通已經推出與TD基帶芯片配套的NFC商用產品;在終端方面,三星、HTC、中興、華為等十多個主流手機品牌已經推出或即將推出NFC產品。

      據了解,目前中國移動終端公司已經發布NFC終端開發指南,建立了包括NFC芯片測試、基帶芯片測試、支付類應用測試、機卡兼容測試、業務并發測試、整機以及用戶體驗測試等六個維度的測試體系,可以在一個工作日完成NFC功能質量驗收。“預計到9月底,將有超過20款TDS NFC手機上市,有數款TDL手機上市;這些手機涵蓋國內外主要手機品牌,價位全面覆蓋從500元~5000元各檔位,以滿足各類用戶群的需要。”唐劍峰表示。

      商業受理環境對“手機錢包”的發展至關重要。對于該領域的拓展,中國銀聯與相關商業銀行同樣力道十足。據了解,中國銀聯已經完成了130萬臺非接觸POS終端的改造,建立了超過100個示范商圈。目前,已有中國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廣發銀行、民生銀行、北京銀行、上海銀行等8家銀行接入移動銀聯的聯合移動支付平臺,用戶已可以申請“手機錢包”業務。“工行、農行、建行、交行、郵儲、華夏、招行、興業、平安等9家商業銀行正在接入過程中,長沙銀行、江蘇銀行等多家銀行正在進行技術業務準備。”中國銀聯相關負責人透露,各商業銀行對于移動支付應用的熱情相當高,“這已是大勢所趨,將為銀行卡產業的轉型升級注入全新動力,今后全國將有幾十家商業銀行加入。”

      記者獲悉,目前“手機錢包”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蘇州、南京、杭州、寧波、成都、福州、廈門、合肥、長沙、蘭州等14個重點城市先期應用,未來將逐步推廣到全國,重點發展銀行卡、市政公交卡、校園卡/企業卡、會員卡/優惠券等領域。

      對于“手機錢包”業務的市場前景,中國移動相關負責人很有信心,宣稱“預計今年手機錢包應用將出現井噴式增長”。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手機錢包”要想井噴發展,還必須邁過三道坎兒:一是信息與金融安全;二是終端給力;三是應用便捷。“改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首先必須從用戶與商家兩個層面,在成本、易用性上降低使用門檻。”記者從中國銀聯獲悉,“手機錢包”首期營銷活動即將在全國多個連鎖超市、連鎖餐飲、地鐵公交、加油站等優惠商圈展開,包括滿額贈禮、買一贈一、消費折扣等。

      或許不久的將來,NFC功能就會成為手機的“標配”,而出門三件寶“手機、鑰匙、錢包”將真正合而為一。



    來源:中國信息產業網-人民郵電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