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營商轉售試點如何入局需對號入座


    作者:于貴麗    時間:2013-06-14





      三大運營商近日同時發布公告,正式啟動了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工作。各不相同的轉售合作接口部門,意味著運營商有不同的合作思路,三大運營商都在據己所需打著各自的“如意算盤”。而再看相關民營企業,都想抓住電信業開放的大好機遇積極申請虛擬運營商牌照。但在當前基礎運營商利潤率不斷下降的背景下,虛擬運營商能否迎來光明的“錢景”還是個未知數。

      運營商移動轉售側重點各不同

      工信部5月17日發布的《關于開展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工作的通告》要求,三大運營商應在發文之日起15日內,在其公司網站的顯著位置向社會公開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的接洽部門,并明確與轉售企業合作的相關事項。

      截止日期最后一天的5月31日,三大運營商相繼發出公告,表示正式啟動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工作,并邀請符合要求的企業進行洽談。這意味著,備受業界關注的虛擬運營商改革啟動。

      對比可知,對接移動轉售企業,三大運營商確定了不同的職能部門,即中國移動采購部、中國電信公眾客戶事業部、中國聯通總部監管事務部。專家認為,不同的對接部門意味著不同的合作思路。

      事實上,由于擁有虛擬運營商牌照的主動權,三大運營商正可以借此機會根據自身的條件各取所需,選擇合適的企業去共同拓展市場份額。

     中國移動擁有龐大的用戶量,截至今年4月,其用戶總數已達7.306億,遠遠多于中國聯通的2.55億與中國電信的1.7019億。并且隨著多年對渠道及品牌的大力投入,中移動已經掌握了90%的渠道資源。但中國移動在固網業務市場上所占的份額遠遠無法與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抗衡。因此,增強自己的固網業務,是中國移動所需要的。

      對于中國聯通來說,雖然其設備是三大運營商中最為先進的,3G上網速度也是最好的,但其銷售渠道資源非常缺乏,產品品牌顯然競爭不過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由于接手了中國聯通的C網業務,網絡信號覆蓋率大大增強,并且其是國內最大的固網運營商,中國電信的網絡覆蓋率在三大運營商中處于領先地位。但中國電信在移動通信市場的占有率不高。由此,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最有可能與能夠幫助其拓展市場的渠道商進行合作。

     

      渠道商有望加入虛擬運營商行列

      電信業這扇門為民營企業打開,引來眾多希望參與其中的公司。但由于工信部規定,參與此次申請的民營企業,其民間資本占公司資本比例不低于50%;若在境外上市的,其外資股權比例應低于10%。因此,騰訊、阿里、新浪、百度等境外資本占比較大的國內互聯網公司無緣此次申請。

      另據了解,目前包括用友軟件、北緯通信、朗瑪信息、國美、蘇寧、中域電訊,天音控股、恒信移動、迪信通等多家公司都在積極申請虛擬運營商牌照。

      業內預計,鵬博士、國美、蘇寧、迪信通、天音等企業有望成為首批入圍企業。站在運營商的立場來看,中國移動必將通過此次對虛擬運營商的選擇盡力彌補自身固網業務的短板,鵬博士可能更適合中國移動的需求。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比較需要借助成熟的渠道類企業進行市場的拓展。因為國美、蘇寧等賣場具有全國性的銷售渠道和客服系統,對于需要營業網點的虛擬運營商來講已具有先天條件。迪信通這類手機連鎖銷售企業,除了營銷渠道外,還具有手機終端銷售優勢,開展虛擬運營商業務,有利于運營商品牌發展。因此,渠道資源豐富、成熟,在通信行業有豐富經驗的天音通信、迪信通等企業,很有可能會受到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的青睞。

      虛擬運營商前景不甚明朗

      對于手機渠道商來說,其希望加入虛擬運營商的積極態度是可以理解的,也可以說是形勢所迫。為了應對智能手機快速更新的競爭,當前的品牌廠商更愿意選擇與運營商深度定制,而隨著合約機的流行,昔日掌握手機銷售話語權的傳統渠道商遭到品牌手機廠商“拋棄”。面對如何生存下來的難題,各大專業手機渠道商紛紛尋求轉型謀出路。



      電信業為民營企業開放對手機渠道商來說無疑是一大機遇。一旦成為虛擬運營,渠道商就可以從運營商那里購買到移動通信服務,重新包裝成自有品牌,然后依靠強大的門店優勢來跟基礎運營商“搶生意”。

      虛擬運營商的“錢途”究竟如何?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認為,虛擬運營商如果10年前獲批的話可能有很大的影響,但現在已經時過境遷,特別是受到微信等OTT業務的沖擊,基礎通信業務的利潤已經不比當年,更不用說虛擬運營商了。

      移動運營市場當前確實已是一片紅海。目前三大運營商的話費價格已經非常低,而去年以來運營商打價格戰推出的“隨意打”、“隨意玩”、“隨意充”等業務,導致包括語音通話和移動數據流量業務的價格再次降低,移動通信業務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另外在終端方面,近年來運營商對終端的補貼一直居高不下,嚴重蠶食了運營商自身的利潤。在基礎運營商利潤率不斷下降的背景下,虛擬運營商要再推出更低的價格,利潤空間并不大。未來移動轉售業務未必能給相關公司帶來光明的“錢景”。


    來源:通信信息報 作 者:于貴麗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