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浙江省進行信息消費專題調研,他指出,信息消費發展潛力大、帶動性強,要高度重視信息消費的作用,用信息消費拉動內需擴大、經濟增長。苗圩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工業和信息化系統要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育發展信息消費。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信息中心楊春立博士表示,目前研究部門正在進行信息消費框架的研究。
政策層面傳遞的利好信息,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信息消費的前景被看好。專家預測我國的信息消費將成燎原之勢。
盡管如此,信息消費在我國仍面臨頂層設計、基礎設施瓶頸制約等問題。
頂層設計需均衡考慮
直接或間接以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為消費對象的信息消費活動,不同于傳統產業消費,其減少了對資源的消費,具有綠色經濟的特點,在傳統工業消費乏力下,信息消費將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之一。數據顯示,2012年,信息消費帶動的就業已經達到了1600萬個。
在5月30日舉行的2013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援引數據稱,信息消費每增加100億元人民幣,將帶動國民經濟增長338億元,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十分強勁。
據世界銀行統計,我國人均信息和通信技術支出還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與國外差距大,“數據顯示,美國、日本的人均信息消費支出分別為3400美元和2400美元,我國僅為190美元,信息消費還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全國人大代表、騰訊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表示。
面臨著巨大潛力的市場,在目前的信息消費中,存在各部門不能互聯互通,信息資源比較分散,信息孤島、信息鴻溝現象比較明顯,資源沒有得到充分整合;測評標準還沒有建立起來,沒有上升到規范化、制度化的高度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頂層設計。
擴大信息消費而言,政策推動進行相應的頂層設計,均衡考慮信息消費各環節。
如何衡量信息消費的成果,專家表示,目前是從最終用戶的角度計算,楊春立表示,目前將信息消費分為產品類和信息服務類,前者包括終端和平板電腦等的消費,后者則包括數字內容、傳統通信服務、電子閱讀、視頻、電子商務等。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產業與市場研究中心杜子芳教授表示,政策層面擴大信息消費設定目標要均衡考慮,例如,從最終用戶的角度來衡量,鼓勵用戶使用信息服務,則服務提供商應該降低流量價格。像韓國一樣,將網費價格降得很低。但目前對運營商考核收入,在這樣的指標考核下,運營商會作為“理性經濟人”會以收益最大化為導向。他表示,要么改變考核方式,例如考核網絡的利用率,而不是單純考核用戶和收入。
對此,電信專家楊培芳表示,在信息經濟中,電信運營商的定位是基礎網絡提供者和公共平臺建設者的角色。在這個角色下,電信運營商應該回歸公益性國企的定位,將流量費調低。除此之外,電信運營商可以提供內容服務等,參與市場競爭,讓消費者自主選擇。
破解寬帶基礎設施瓶頸
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信息化應用的基礎。信息技術先行,是確保信息消費和信息化應用的前提。
隨著全球ICT產業融合化浪潮的不斷深入,各類新興業態逐漸成熟,無論是云計算、物聯網,還是其他新興信息經濟形態,其規模化發展必須建立在高速、泛在的寬帶信息網絡基礎之上。專家分析,我國信息產業在下一代物聯網、通信網、三網融合推進等方面與國際領先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
為迅速彌補差距并創造有利條件,2012年,我國相繼出臺《關于實施寬帶普及提速工程的意見》、《“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國家寬帶網絡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等措施助推“寬帶中國”發展。同時,各地方政府積極響應,江蘇、上海、廣東、福建等地將寬帶基礎設施建設提上日程。“寬帶中國”的建設目標應該是拉動刺激中國的信息消費。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赫建營預測,到2015年,信息消費將達到5.5萬億元的規模,能占到那時GDP的10%左右。
探討新的經濟模式
信息消費相關政策的即將出臺,對于處于其中網絡服務提供商的電信運營商既有機遇更面臨挑戰。
業內人士表示,以往那種簡單的語音服務以及網絡接入服務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信息消費需求。據互聯網數據中心提供的數據,2012年電信運營商的短信量同比下降了20%,彩信量下降了25%,電話業務量下降了5%。但與這個數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移動應用業務量和用戶數正以幾何級的速度激增,新浪微博的用戶數達到5億,而騰訊微信的用戶數已經突破3億,信息消費呼喚新的經濟模式。對運營商而言,只有創新才是引領這個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專家表示,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如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不僅應用在一般的搜索、娛樂這樣一些淺層次的融合上,更要用在提升傳統產業的科技水平,探索新的模式。
政策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5月21至23日赴浙江省進行信息消費專題調研。苗圩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工業和信息化系統要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育發展信息消費。
·要充分認識信息消費的重要性。信息消費發展潛力大、帶動性強,對于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要貫徹落實擴大內需的長期戰略方針,把培育發展信息消費擺在突出重要位置抓緊抓好。
·要進一步研究明確信息消費類別和范圍。信息技術應用廣泛、無所不在,涉及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方面面。從工作角度考慮,要選擇好重點領域,既要關注直接的信息產品類消費和信息服務類消費,也要重視通過信息技術平臺間接實現的居民消費等方面。
·要推動制定和出臺擴大信息消費的政策措施。要把工作著力點真正落實到企業上,按照改革的精神和要求,改變過去政府部門“重審批、輕監管”的管理模式,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維護市場秩序,出臺一些扶持政策措施,通過政策支持、營造環境,不斷激發出企業的動力、活力和創造力。
來源:通信產業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