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運營商首批企業初露端倪 牌照或明年發放


    作者:郭曉峰    時間:2013-06-04





      繼日前工信部公布了《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之后,中移動、中電信和中聯通上周在各自官網宣布,正式啟動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工作,這也意味著民資進電信業邁出了實質性的第一步。

      騰訊科技從接近申報的知情人士獲悉,一些民企已陸續開始和三大運營商進行初期洽談,如果順利,首批虛擬運營商名單將在10月公布,迪信通、天音、國美、蘇寧、阿里巴巴、京東將有望入圍,相關運營牌照將在明年第一季度發放。

      6家企業有望成首批虛擬運營商

      據了解,自今年初工信部提出開放移動通信轉售業務以來,約20多家企業提出牌照申請,主要由三大類型企業組成。一類是傳統手機渠道商,包括迪信通、天音等;第二類是綜合型渠道商,包括蘇寧、國美等;第三類來自互聯網企業,如263、阿里巴巴、京東等,其中又以零售類型的互聯網企業為主。

      工信部的《方案》指出,在有轉售企業提出合作意向之日起4個月內,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以下簡稱三大運營商)與2家以上轉售企業簽署合作協議,并在試點受理期間與2家以上轉售企業開展合作,這意味著首批虛擬運營商牌照數量上至少有6張。

      轉售業務類型上,《方案》也做了明確規定。“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是指從擁有移動網絡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購買移動通信服務,重新包裝成自有品牌并銷售給最終用戶的移動通信服務,也就是被業界稱為“虛擬運營商”的業務。虛擬運營商可以經營的業務范圍是以自有品牌開展包括移動話音業務、短信/彩信業務、移動數據業務等在內的移動通信業務。

      按照流程,首先三大運營商在《方案》公布后14日內給出相關洽談事宜,包括相關部門、負責人、聯系方式時間等,上周運營商已完成了這一步。之后申報企業與三大運營商在未來四個月中進行洽談,并達成合作意向簽署協議,最后工信部再對申報企業相關資質進行審批并發放虛擬運營商牌照。

      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根據規定至少有6家企業會在首輪洽談脫穎而出,迪信通、天音、國美、蘇寧、阿里巴巴、京東將有望成為首批虛擬運營商。

      不難看出,首批企業涵蓋了上述申報的三個類型。迪信通、天音傳統手機渠道,其自身條件非常運營商符合轉售業務對象,加上多年與運營商的合作,代理運營商業務,可謂輕車熟路;國美、蘇寧有著同運營商一樣的全國性實體店經營渠道,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務,加上3G以來和運營商的緊密合作,獲批希望也是非常之大;而阿里巴巴、京東雖沒有上述實體門店渠道,但在互聯網的渠道能力上則符合工信部對通信業務差異化競爭的要求。

      虛擬運營商的博弈前行

      早在2005年,國家就開始鼓勵民企進入電信業,但由于大環境和各方博弈一直未有進展。直至去年6月,工信部正式明確民營資本可進入電信業的8個重點領域,民企進入基礎電信業務才算真正開始。

      在國外虛擬運營商早已有先例。虛擬運營商在歐洲、美國、日本均屬合法經營,領取專門牌照。國外現存的虛擬運營商通過借用或租用運營商的網絡,可以向用戶提供自己品牌的SIM卡、資費套餐、定期發送賬單,可以說除了沒有物理網絡,虛擬運營商具備運營商的全部功能。

      而虛擬運營商一旦開放對傳統運營商帶來的巨大沖擊是不言而喻的,這也是為何我國經歷了如此漫長的等待時間。對于新入場的企業要想贏得市場先機,成功從中國移動通信市場中分得一杯羹絕非易事。



      運營商高管此前就曾表態,“如果沒有政策保護,電信運營商沒有各種進入門檻,我們的話音業務就有可能被其他互聯網攻勢替代。如果有一天放開這種競爭,我們將面臨巨大的效益和客戶流失,整個競爭形勢就會發生巨大變化。”

      此次三大運營商公布的招商方案僅是一個洽談事宜,根本沒有涉及業務洽談條款。從業務角度而言,虛擬運營商與三大運營商未來將會是直接競爭關系,這就意味著虛擬運營商在洽談業務時即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能否在4個月內與運營商達成一致仍是很大的未知數,而工信部并沒有強制規定在這個時間內一定簽署協議。

      據一位申報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向騰訊科技表示,“此次轉售業務沒有排他性,所以企業可以和三家運營商分別洽談。從接觸的情況來看,大的運營商并不樂意轉售業務,畢竟會面臨客戶流失問題,而小的運營商也并非十分積極,只是相對客戶流失小些。所以說真要做了虛擬運營商前景也并不樂觀。”

      此外,由于《方案》要求運營商轉售給虛擬運營商的服務價格不得高于其自身對該服務的定價,所以理論上,虛擬運營商的轉售服務具有一定降價空間。這是運營商不愿轉售業務的另一難題,也是洽談的關鍵之處。因為價格若低的太多,對運營商沖擊就會越大。

      除了與運營商之間的博弈外,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各新進場的虛擬運營商之間也必然存在激烈的競爭。據工信部數據統計,受互聯網OTT業務的沖擊下,2012年語音通話市場增長乏力,逐年下滑,全國移動話音業務收入4814.3億元,僅增長4.9%。在這種情況下,留給虛擬運營商的業務發展空間其實已不多。

      而從首批名單來看,6家民企在各自領域已是數一數二的大企業,面對電信業高投入、高風險、低收入的現狀尚有應對能力,競爭上各自已形成固定市場群體。而更多后繼申報的企業則需要掂量一下自己,在僅有的市場空間下、如何應對來自運營商、較大的虛擬運營商的市場競爭。

      電信業接納虛擬運營商的初衷也是希望能借此促進自身的發展,因此利益的沖突在這一過程中將格外的激烈。如何平衡好運營商與第四方力量的利益是開放虛擬運營商進程中的重大難題。

      但也有申報企業人士認為,虛擬運營商一旦開放,可能將攪活通信業一潭死水。"來自民間的經營模式不同于體制下的運營商,會帶來更多差異化的服務,最終形成多層次業務結構、多元化投資、多方競爭的電信行業。"


    來源:騰訊科技 作 者:郭曉峰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