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運營商開禁 通信資費劇降可能性不大


    時間:2013-05-31





      世界電信日期間,工信部為國內意欲進入電信行業的民營資本送上了一份大禮。其發布的《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僅讓民營資本看到了投身電信業,變成“虛擬運營商”的現實可能,也讓普通百姓對電信資費,尤其是移動通信資費進一步下降充滿了遐想。但事情的發展真的會如此順利嗎?

      數十家企業有意加入戰團

      根據《試點方案》的規定,工信部將只管對申請企業進行資質審核和最終的牌照發放,對轉售企業的數量并沒有限制,而且為了推進試點,《試點方案》還要求三大運營商積極配合,并且最晚到10月需轉售至少2個虛擬運營商牌照,這意味著到年底前國內市場至少會出現6家的虛擬運營商,決心之大,前所少見。

      對于《試點方案》的推出,國內民營企業也的確相當雀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有意向工信部和運營商提出轉售資質申請的已經有數十家,其中不乏國美、蘇寧、中域電訊等知名手機企業,由于《試點方案》中對申請企業的外資比例有著明確的規定,用戶寄望最大的百度、騰訊、阿里等資金結構復雜的互聯網企業反倒基本上沒有申請轉售的資格。

      那么究竟什么是虛擬運營商呢?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給出的說法,“虛擬運營商”無非就是一些批發商,從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家基礎運營商處批發打包購買“話音”、“數據”、“短信”等服務,再零售給普通消費者。由于《試點方案》中要求運營商轉售給虛擬運營商的服務價格不得高于其自身該項服務的定價,“所以理論上,虛擬運營商的轉售服務具有一定降價的空間,也就是說在虛擬運營商的推動下,通信服務的資費有可能進一步下調,但這只是理論上。”Reational AB的分析師張星表示。

      通信資費劇降可能性不大

      張星表示,虛擬運營商的出現只是為通信市場競爭提供了更多參與者,從而讓更加個性化的服務成為可能。“資費的降低是個性化服務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而且拼資費降價的空間和能力,虛擬運營商從根本上就受制于運營商,因為它獲得的轉售服務都是有成本的,除非虛擬運營商根本就不打算用轉售服務賺錢,要不然它就算有價格優惠,也不會太多,所以理論上通信資費大降的可能性并不大。”

      出云咨詢分析師劉正昊則表示,根據《試點方案》的規定來看,目前虛擬運營商最有可能展開的就是IP電話業務,但這個業務近年運營商自主資費下調和OTT業務的沖擊下,市場需求和利潤空間都已經不大,所以虛擬運營商們大搞價格戰的可能性同樣不大。

      根據工信部的統計,2012年全國移動話音業務收入4814.3億元,僅增長4.9%。“語音通話收入對于電信行業來說已經進入緩慢增長階段,因此對于虛擬運營商來說,發展這塊業務還要血拼價格的話,真的可能做的是賠本生意。”劉正昊表示。

      事實上,在全球范圍來看,虛擬運營商的生意也并不好做。上世紀90年代,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引入虛擬網絡運營商,一時間成為電信界的潮流。被引用最多的例子是英國的維京公司,躋身英國第五大移動運營商,占英國移動通信市場5%的份額。但發展到如今,成功的虛擬運營商卻并不是太多,尤其是從2008年開始,虛擬運營商的數量開始萎縮。“移動互聯網、OTT業務的興起,對傳統的語音、短信業務替代性明顯,這將是國內虛擬運營商和傳統運營商一樣需要面對的強大挑戰。”劉正昊稱。

      

    來源: 南方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