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風雨15華年:起步、探索、突破、騰飛


    時間:2013-05-24





      從1998年中國向國際電信聯盟正式提交TD-SCDMA為3G國際標準的提案算起,由中國自主創新、廣泛國際合作發展起來的TD技術已經走過了15個年頭。

      在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和TD產業的不懈努力下,TD-SCDMA入選國際三大主流3G標準、在中國建成大規模商用3G網絡、確定了TD-LTE為長期演進技術方向,而TD-LTE更是在2012年初成為了4G國際標準。

      一路走來,TD的成長歷盡艱辛,TD的成熟盡顯輝煌,TD的前景充滿希望!

      起步:一定要做國際標準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國先后邁入了模擬移動通信時代和數字移動通信時代。不過隨著網絡和用戶規模不斷擴大,與普通消費者因為用上手機而倍感喜悅不同,中國電信行業感受到的是沉重的壓力。由于不掌握核心技術,從無線基站、核心網絡設備到手機終端,中國通信產業完全沒有主動權。

      有壓力才有動力。1997年4月,聯合國下屬機構國際電信聯盟ITU宣布征集3G技術標準,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初露端倪。為了在新一代通信技術領域占據一席之地,中國政府決心爭取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通信技術推上國際3G標準的舞臺。不過當時中國在移動通信標準領域還是門外漢,業內專家普遍擔心投資巨大卻收獲寥寥。關鍵時刻,西門子通信(諾基亞西門子通信的前身)與大唐移動合作,提出了3G標準TD-SCDMA。在國際通信業巨頭的西門子通信的鼎力支持下,中國向國際電信聯盟提交了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作為3G技術標準方案。

      2000年5月,在中國的堅決支持和西門子通信的積極配合下,國際電信聯盟經投票表決,由中國提出的TDD模式的TD-SCDMA成功入選國際3G標準。2001年3月,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準化組織3GPP也宣布正式接納TD-SCDMA,TD贏得了全球越來越多的運營商、系統設備廠商、芯片廠商、終端廠商等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支持,與WCDMA、CDMA2000并列全球三大主流3G標準。

      這是來之不易的歷史性的突破,中國人第一次在現代移動通信的核心技術領域有了話語權。

      探索:質疑聲中艱難前進

      獲得國際認可之后,2001年4月,TD-SCDMA就開始向外界展示實力,時任信息產業部副部長的婁勤儉與西門子CEO進行了全球首個TD-SCDMA視頻通話。不過一個好的開端,并沒有讓TD從此走上康莊大道。在隨后幾年間,質疑和擔憂始終伴隨在TD左右,揮之不去。

      在TD-SCDMA成為國際3G標準時,支持企業只有大唐移動、西門子通信等寥寥幾家。現代通信系統要走向成熟,需要一個涵蓋系統設備、芯片、終端、軟件、測試等各個環節的強有力的產業鏈來推動,只靠一兩家企業遠遠不夠。業界對TD-SCDMA的產業化前景并不看好,在是否跟進投資問題上多持謹慎態度。在一切都未明朗的2002年,西門子通信在不同場合公開力挺TD-SCDMA,并表示會繼續追加投資和研發力量,支持TD-SCDMA的發展。這對TD-SDCMA早期的發展無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為了加快TD-SCDMA的產業化發展,2002年10月,大唐移動、華為、中興等8家國內通信企業發起成立了TD-SCDMA產業聯盟。TD-SCDMA產業聯盟提出了友好的知識產權策略,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戒心和進入門檻,有效的吸引了更多企業加入到TD-SCDMA產業中來。

      2004年前后,TD-SCDMA從標準落實為了產品。但與此同時,WCDMA和CDMA2000已經迎來了規模商用,明顯的落差讓業界又對TD-SCDMA的研發進展、組網能力和商用前景產生了懷疑。為了對TD-SCDMA網絡成熟度進行驗證,中國組織了多次實地測試。2005年9月舉行的“3G在中國”峰會上,TD陣營公布了TD-SCDMA產業化專項技術試驗結果,最終的結論是TD-SCDMA系統達到了要求,初步驗證了TD-SCDMA技術可以同頻組網,打破了外界對TD-SCDMA商用前景的懷疑。隨后一系列以商用為目標的外場試驗陸續展開。



      為了配合終端、芯片的發展和完善,西門子通信在2005年率先向業界公開了TD-SCDMA開放實驗室,實驗室提供了當時業界最完善的測試平臺,供產業鏈上各方使用,為全產業鏈提供最完善的測試平臺。

      突破:規模商用終成現實

      時間到了2006年1月,原信息產業部宣布將TD-SCDMA確定為我國通信行業標準,這一舉措不但緩解了人們對TD-SCDMA最終能否獲頒3G牌照的疑慮,還進一步激發了國內外通信企業參與TD-SCDMA產品開發的熱情,并開啟了TD-SCDMA商用的前奏。

      當年晚些時候,國內幾家運營商在青島、保定、廈門三地搭建了商用實驗網,到2007年3月,TD試驗網擴大到了10個城市。試驗網的建設極大的提振了業界對TD-SCDMA商用前景的信心。更重要的是,這些舉措明確了由中國移動來主導TD-SCDMA建設,業界對TD-SCDMA的產業化前景再無疑問。隨后國內外各大通信企業紛紛加大了對TD-SCDMA的投入,讓TD-SCDMA逐漸走到了商用的大門口。在2007年的中國國際通信展上,TD陣營集體發力展示最新成果,多家廠商在真實的TD-SCDMA網絡環境下演示了視頻通話等典型3G業務。

      2009年初,中國電信行業的又一次重組塵埃落定之后,中國政府宣布正式發放3G牌照。TD-SCDMA牌照不出意料的被授予了實力最強的中國移動,命運波折的中國3G標準最終迎來了規模商用時代。

      TD-SCDMA在中國商用之初,另外兩種主流3G標準早已在全球實現了大規模商用,TD-SCDMA依然居于弱勢。除了大唐移動、中興等國內設備制造企業,諾基亞西門子通信也通過鼎橋這樣的合資公司為TD-SCDMA提供了大力支持,為TD-SCDMA網絡的大規模商用部署提供了豐富的3G商用網絡部署經驗、卓越的TD-SCDMA研發團隊、全面的解決方案和專業服務知識,幫助中國移動將TD-SCDMA網絡建設成為了一張高質量的3G網絡。到2013年初,TD-SCDMA網絡的用戶已經突破了1億大關。

      據匯總統計,發展TD產業直接帶來了上千億元投資,帶動了近萬億元的產品銷售和應用開發,對中國經濟增長和通信產業的做大做強起到了重要作用。

      騰飛:LTE和全球化

      實現規模商用部署突破,僅僅是TD的第一個目標。在后3G技術迅速興起的大環境下,TD爆發出了更大的活力。同樣由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LTE,不但成為了主流4G標準,還真正進入了國際市場,實現了全球化夢想。

      早在2005年,全球3G商用部署日趨火熱的時候,在兩次3GPP會議上,大唐移動等廠商提出了基于OFDM的TDD演進方案和針對TD-SCDMA后續演進的LTETDD技術提案,即通常所稱的TD-LTE。由于與WCDMA的演進技術FDDLTE只在物理層的實現有差異,通信行業普遍認為TD-LTE與FDDLTE完全可以實現共平臺方案,因此與TD-SCDMA的境遇不同,TD-LTE從一開始就得到了國內外各大通信廠商的支持。

      到2013年初,中國移動已在國內十幾個城市搭建了TD-LTE試驗網,部分城市開通了4G業務試商用,這表明TD-LTE已經具備了商用能力。中國移動計劃在2013年底前,將TD-LTE網絡覆蓋全國地市級以上的100個城市,部署超過20萬個基站,覆蓋5億人口,這將是目前為止全球最大的4G網絡。

      與日漸成熟的技術和產品相伴的,是TD-LTE的國際化取得重大進展。2012年初,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全會審核通過了4G國際標準,TD-LTE作為LTE-Advanced的一個標準分支入選4G標準。中國通信產業終于擺脫了2G時代跟隨、3G時代追趕的境況,在4G時代得以與世界頂尖水平并駕齊驅。與此同時,在諾基亞西門子通信等國際廠商的大力推廣下,TD-LTE還得到了眾多海外運營商的青睞。截至2013年3月底,全球共有15個TD-LTE商用網絡,另有40余家運營商公布了明確的TD-LTE商用計劃,全球TD-LTE用戶數也已突破200萬。與此同時,全球TD-LTE發展倡議(GTI)的廠商合作伙伴增至44家,運營商成員增至54家。



      TD-LTE的每一步成長,都是中國通信廠商,運營商和國際廠商共同努力的結果。諾基亞西門子通信作為在TDD和LTE技術領域擁有深厚積淀和資源,同時又扎根中國的國際通信廠商,對TD-LTE的標準化和產業化做出了巨大貢獻。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在2007年成立之后,一直在3GPP框架內積極推動包括TD-LTE在內的LTE標準化工作。通過與中國同行的相互溝通,在一些影響TD-LTE格局的重大技術問題上實現了合作共贏,有力地提升了中國在標準化工作中的話語權。

      目前諾基亞西門子通信的TD-LTE產品設計、研發、管理、生產和銷售等機構基本上都分布在中國。諾基亞西門子通信的TD-LTE團隊曾完成了全球首次遠程TD-LTE視頻通話,建立了全球第一個TD-LTE開放實驗室,并以TD-LTEA系統第一次呈現了1.6Gbps的吞吐速率。2013年,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因為在TD-LTE商業化和全球化方面所做的貢獻,獲得了GTI大會頒發的最佳市場拓展大獎。

      15年的風雨歷程表明,TD產業要發展,TD技術要取得商業化成功,不但需要國家的堅定支持、中國通信產業的積極投入,也需要國外通信產業力量來共同推動。只有合眾之力,打造產業鏈的整體優勢,才能讓TD不斷完善、成本不斷降低,吸引更多的運營商投入TD陣營,TD的未來才能蒸蒸日上。這是一條在全球化背景下,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也是我國技術標準和知識產權戰略的必然選擇。



    來源:CCTIME飛象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