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三巨頭格局的形成并不一定是壞事。今天的信息行業已經不是過去遍地建網站的年代。彼時網絡信息尚不發達,用戶需要尋找信息,所有的工具都是在幫助用戶解決尋找信息的問題。而今天已是信息泛濫的時代,用戶需要的不僅是信息,而是精準的信息。用戶本身的閱讀行為和思維范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比如閱讀渠道從互聯網轉向了智能手機;從長閱讀變成了碎片化閱讀;思維方式亦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傳統廣告和官方渠道信息成為令用戶抵觸的信息渠道,他們更愿意相信社交媒體上各類意見領袖,或者朋友間流傳的各種碎片化信息,并通過自己的判斷來做出選擇。
阿里云CEO王堅在前幾天杭州的一個IT沙龍上分享了他對“大數據”的觀點,他認為,目前風行的“大數據”并不新鮮,很早以前就有,只是光靠“數據大”是沒有用處的。“世界上最大的數據估計和互聯網一點關系都沒有,歐洲對撞實驗室做一次碰撞的數據,可能一輩子都做不完,最大的數據估計在那里。”
他認為,今天的數據不是大,真正有意思的是數據變得在線了,這恰恰是互聯網的特點。“所有東西在線”遠遠比“大”更反映本質。為什么今天的淘寶數據值錢,因為他在線了。在線讓數據搜集變得非常容易,對數據的分析可以反過來快速影響社會。“大數據需要云計算;云計算需要云存儲和海量的服務器,還需要有足夠的技術支持人員,研發工程師等。這都不是普通的小創業公司能干的。小公司無力積累和維護海量數據;而到最后,我們會發現真正有價值的是數據。我們需要更精確的信息去指導我們每天的工作和生活;而精確信息的來源是基于海量數據的抽象和分析。”他說。
百度未來的搜索結果可能不能簡單停留在PageRank的地步;而是要搞明白用戶是誰,不同的用戶以同樣的關鍵字搜索希望得到的結果并不一樣。阿里巴巴最好能做到根據用戶所有購買記錄消費記錄和其他所有可能的信息,來提醒用戶或者幫助用戶做消費決策。而騰訊,也許某一天可以根據用戶所有曾經玩過的游戲記錄和行為,動態地為每個玩家設定符合他們興趣的玩法和任務,最終刺激更多的消費。
事實上,這三家的確都在往這些方向努力。有些工作做得已經相當不錯,但總體來說,仍然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三大巨頭的并購,并不簡單是為了業務增長或者多元化,更重要的是為了能掌握更多的數據。比如阿里巴巴對高德的并購,兩家合力,可以讓高德的傳統地圖優勢嫁接阿里的互聯網優勢,以便積累更多基于地理位置的數據。
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可能是另外一個推動寡頭壟斷的因素;這可能和我們之前理解的觀念相悖。但想想在PC互聯網的瀏覽器時代,每個用戶都會需要一個入口。無論是各類導航還是新浪、百度,總之用戶需要一個入口。既然如此,大家拼命搶入口就好,搶不到最高級入口的就搶垂直入口。騰訊能做成一個大的游戲平臺;4399只要做成一個閉環的小騰訊平臺也可以過得足夠好。但在移動互聯網的多App時代,入口的概念是模糊的;每個用戶都有其常用的若干個App,并不斷下載新的App。在這樣的情況下,誰控制了強大的后臺,誰就能擁有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從而推送或者顯示精準信息。加上手機和PC相比,手機的私人性和唯一性更強;如果用戶在多個App的行為能在后臺統一進行分析,自然可以更好地抽象出用戶的特征和行為。要做到這點,自然不能指望1000個獨立的App創業公司來整合數據。阿里收購友盟,看中的就是友盟的數據優勢,但如果友盟無法拿到各類App里面的內容,精準營銷就無從談起。
移動互聯網的碎片式閱讀習慣,使得單個App極難獲取用戶長久的注意力,這就使得其商業價值比起PC互聯網要打好幾個折扣。Facebook也同樣遇到這樣的難題——移動端變現難。說到底,不是移動端變現難,而是不能再用PC互聯網時代的觀念來考量移動互聯網。
來源: 青島財經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