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我們是否承認,OTT業務就這樣氣勢洶洶地來了。它們在傳統電信業務領域“攻城略地”,電信運營商自然不甘淪為啞管道。盡管,中國電信希望通過翼信等業務來與OTT業務抗衡,這是一種積極的應對態度,然而卻不是應對OTT業務的根本手段。到底有沒有有效的應對方式?答案便是運營商手中的王牌——流量。
流量經營,這個詞語對于運營商而言并不陌生。許多年前三大運營商便開始了對此類業務的探索,希望通過布局互聯網類應用,去獲得增量的流量收入。然而,由于在這個領域“醒得太晚”,在市場的大浪淘沙面前,能夠達到此目的的應用寥寥無幾,運營商迫切需要一個跨時代的應用來突破這個困局。
正在電信運營商困于僵局之時,另外一個市場卻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IDC預測,在2013年九大科技發展趨勢中,有三分之一的趨勢是與云計算相關的。咨詢機構Gartner那條著名的新技術曲線也顯示,全球云計算產業進入理性發展時期。從國內來看,在剛閉幕不久的云計算政策與發展論壇上,專家們一致認為我國云計算產業日趨成熟,發展云服務正當時。
市場的緊逼、自身的醒悟、大勢的驅動,讓運營商不約而同地把目光鎖定在了云服務上:通過加大在云存儲這類新興流量消耗產品的投入力度,同時降低流量資費,并為用戶提供更優質服務,逐步讓用戶形成對應用的依賴而黏住用戶,這才是對抗OTT業務的根本手段。
為此,三大運營商也加快了在云計算領域的業務部署。以中國電信為例,其在云計算業務上具備很多優勢,中國電信擁有移動、固定、衛星天地空一體化通信網絡,在融合業務運營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同時,它擁有全國規模最大的寬帶基礎設施和寬帶用戶群。值得一提的是,CDMA網絡具有保密性強、可平滑過渡等特點,這一點在發展云存儲業務上的優勢尤為明顯。在這一點上,天翼云就是中國電信發展云存儲平臺化戰略部署的先鋒,與中國移動的彩云、中國聯通的悅云相比,其平臺化優勢目前看來更加明顯,尤其在移動客戶端上,從其版本升級速度可見用戶增長規模顯著。
但是,這不意味著電信運營商可以高枕無憂。因為云存儲是面向互聯網市場的業務,不能局限于三大運營商內部的“較量”,需要與互聯網企業的同類型產品進行比較。在互聯網云存儲業務迅猛發展的今天,電信運營商可以而且應該借助類似天翼云這樣的業務,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在渠道資源上的優勢,從而在與百度云、阿里云等互聯網企業的競爭中分得一杯羹。因此,運營商還需加大在此類業務上的投入力度,并通過更大的扶持力度,鼓勵這類業務采用更貼心的服務吸引用戶。
那么,怎樣的云計算業務才能真正打動用戶?舉個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要面對手機、平板電腦、PC機。然而終端多了,煩惱也就多了:一臺終端上的照片、信息、軟件如何同步備份到另外的終端上?亂如麻的數據線還是來回拔插的U盤都不會是優選。如果通過云計算服務比如天翼云,去實現“一云多端”的功能,上述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而此類貼近用戶的應用,必然將得到市場的認可,隨之產生的流量也就不在話下了。
來源:人民郵電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