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平臺開放、數據共享突然成為通信互聯網行業的流行語。雅安地震讓百度、搜狗、360、谷歌、新浪、騰訊等互聯網大佬摒棄偏見泯恩仇,開放各自平臺的尋人數據;微信則讓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攜手并進,打通應用商店的支付藩籬。4月27日,中國移動手機游戲基地與中國聯通“沃商店”聯合推出融合計費的手機游戲產品Touch-Pay。而此前中國移動開發者社區官網發布公告,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電信運營商將攜手于5月17日發布融合計費SDK,全面支持三大運營商的話費支付,實現一次開發,全面覆蓋;一點接入,共同發布。
運營商推手游融合計費打造大應用商店
此次中移動和中聯通發布的融合計費產品是針對手機游戲市場的一次創新。對于開發者而言,該產品可通過計費SDK軟件開發工具包融合以及業務流程優化,簡化游戲開發商的產品上線流程、降低開發成本。未來一款游戲上線中國移動手機游戲基地或中國聯通沃商店后,SDK將自動識別運營商并進行計費。開發者可實現“一次開發,全面覆蓋;一點接入,共同發布”。對于用戶而言,跨運營商的“大應用商店”可以實現在異網運營商的應用平臺上下載應用,相應的流量費和信息費則通過原有通信賬戶扣除,這不僅擴大了應用的選擇范圍,支付也更便捷安全。據悉,首批上線游戲囊括《捕魚達人2》、《保衛蘿卜》、《找你妹》等熱門游戲。
應用商店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重要入口,吸引了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終端廠商等產業鏈各方。事實上,三大運營商自2009年就開始涉足應用商店,但無奈發展一直不溫不火,在用戶黏性、應用數量等方面無法與蘋果App Store和谷歌Google Play相提并論。數據顯示,體量最大的中國移動MM移動商城應用數量近15萬個,各種應用下載達9.35億次。而App Store自面世以來已推出約100萬個APP應用,最新數據顯示,其應用下載次數已達450億次。91助手及安卓市場兩大移動應用分發平臺累計下載總量超過100億次。如今,OTT又來勢洶洶,不僅沖擊運營商傳統業務,還有望成為新的應用平臺,加劇運營商管道化趨勢。
國內運營商抱團迎戰行業外部挑戰,是以手機游戲為試驗田的一次大膽創新和嘗試。相對于互聯網公司和終端廠商,運營商擁有先天的用戶資源、成熟的計費能力和支付渠道等優勢,通過進一步向產業鏈合作伙伴開放,將有助于將運營商的這些傳統優勢延續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充分利用內外兩種資源,找到適合的移動互聯網盈利模式。
以支付為切入點謀求移動互聯網話語權
作為國家信息化基礎網絡建設者的運營商之間的合作其實由來已久,共建共享成為運營商推進低碳環保發展、減少重復建設的有效措施。而運營商此次在業務層面的融合則具有破冰意義,預示著在新的產業生態中,運營商正重新思考自身定位,無論對競爭者還是對合作伙伴,都以更加合作開放的態度應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挑戰,使自身平臺建設更進一步。
就3G和應用商店本身來說,運營商在手游支付方面的合體還隱藏著更深的意圖。一方面,融合計費可以簡化應用產品上線流程,共享運營商可觀的資源和用戶,為應用開發者創造良好的環境,有助于運營商籠絡更多的應用開發者,與互聯網公司等第三方應用商店和終端廠商的APP商店競爭,從而為運營商在移動互聯網這一重要入口的角逐中增添砝碼。另一方面,應用商店是運營商探索流量經營的重要舉措。手機游戲是移動互聯網的殺手級應用,以游戲為突破口推動3G應用發展,培養用戶付費習慣,不僅有望增加用戶和營收來源,還可以探索與APP建立合理的商業模式,取得更多主動權,擺脫運營商淪為純管道的命運。
從更大的范圍看,此次融合計費可視為運營商以支付手段為切入點謀求移動互聯網的話語權的一次探索。如今,第三方支付蓬勃發展,大有繞過運營商直面用戶之勢,不過,手機第三方支付遠未普及。運營商擁有成熟的話費支付體系,其小額支付更加適合手機應用碎片化、用戶更趨低端化的特點,隨著應用內計費逐漸成為支付主流,話費支付的優勢越發明顯。據業內人士分析,通過對收費渠道和計費能力的整合,將融合計費打造成一種行業標準性質的支付手段,有助于運營商爭取移動互聯網產業話語權,探索新的移動互聯網盈利模式。
應用市場細分領域能否孕育新藍海?
三大運營商打通應用商城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由競爭到合作,前景看起來也是一片大好,但是從運營商目前面臨的形勢,自身的所具備的移動互聯網基因以及長久以來都沒有明顯變化的機制看來,要通過應用商城實現自我救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番運營商合體攪局,將使APP應用市場棋局更加復雜。目前,大部分APP都是免費應用,運營商的融合計費對其影響較小。但是對于游戲,音樂、書籍等數字內容來說,跨平臺的計費體系無疑將大有裨益。未來移動互聯網應用開發在平臺化之外,會朝著垂直化細分化發展,若運營商能在這些細分領域實現突破,無疑有望實現成功逆襲。
例如,目前應用商店以娛樂應用和個人用戶為主,而面向企業的APP市場尚待挖掘。企業級APP為應用商店開發者提供建立多種收費渠道的可能性,如根據APP下載量收費、根據APP應用產生的收益分成,或在APP應用中植入廣告。多種潛在商業模式的存在為企業級APP良性發展創造了條件,尚處于發展初期的差異化細分市場也為運營商在應用商店領域獲得先發優勢提供了可能。據悉,中電信已先行一步,于2012年在天翼空間開通了應用工廠,主要提供面向中小企業的移動APP,目前,已開發了北京拿鐵酒吧、朋樂早教、世紀佳緣等應用。此外,中國電信與移聯展開合作,通過開發、推廣、維護等措施,扶持企業APP市場發展。中聯通和中移動也有類似舉措。重慶聯通去年底發布移動互聯網APP生成服務平臺,能夠讓普通零售商、餐館、咖啡廳、健身房或房產中介等中小企業從業者方便地創造自己的移動應用程序。
來源:比特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