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維碼成病毒傳播新途徑


    時間:2013-05-03





      隨著3G與無線寬帶的進一步普及,連接云端服務的二維碼識別技術隨之發展迅猛。二維碼讓我們輕松享受著科技給我們生活上帶來的的各種便捷的同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二維碼新技術,傳播惡意網站、發布手機病毒,此時,手機用戶在“見碼就掃”的不良習慣下很有可能就跌入了陷阱。二維碼技術已然成為手機病毒和釣魚網站傳播的新渠道。用戶刷碼前須“驗明正身”,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損失。

      見碼就“掃”,小心“掃進”病毒

      現在走在大街小巷、商場車站,隨處都可見類似于迷宮圖案的黑白相間小方塊,甚至有些地鐵屏蔽門上面也有“二維碼”形式的廣告。由于使用簡單,二維碼的應用非常受人歡迎,只要用智能手機對著它掃一掃便可添加微信好友、下載優惠券、瀏覽網頁、視頻等,甚至有人用二維碼制作成自己的個人名片,大受歡迎。二維碼只要有專門生成軟件便可隨意生成,但必須使用專用掃碼軟件才能解碼。但智能手機自從普及以來其安全問題就沒有消停過,垃圾短信、手機病毒、惡意軟件、微信詐騙等等安全隱患如影隨形。故而在掃描二維碼時需要多留心眼,因為多數民眾對二維碼的生成和解碼原理不了解,極易被犯罪分子借二維碼之名進行“高科技”的“包裝”所蒙蔽。

      據中國日報稱天津市民王女士去濱海新區塘沽新港周邊某飯店就餐,在餐廳外的墻壁上用手機掃了一張團購食品的二維碼,結果話費瞬間被吸走119元。王女士當即拿出手機,對宣傳單的右下角的“二維碼”進行了掃描,但此后王女士并沒有得到任何關于團購信息的通知。這種“見碼就掃”的結果,輕則個人信息被泄漏、倒賣,重則被亂扣話費并消耗大量上網流量。

      根據今年2月份發布的《2012年手機網絡安全報告》,二維碼已成為手機用戶感染病毒新渠道。據騰訊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2月底,共檢測二維碼網址達1701萬條,攔截惡意網址達35.1萬條。而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各地也陸續出現了利用二維碼“包裝”后實施詐騙的警情及掃二維碼后發現被扣費、浪費流量等案例。

      多重原因促使二維碼病毒泛濫成災

      移動互聯網時代,二維碼成了網絡瀏覽、下載、在線視頻、網上購物、網上支付等的入口。如今,廣泛見到的二維碼火車票、飛機票等均屬于二維碼電子憑證類別。二維碼已漸漸的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二維碼對于消費者是一個方便快捷享受服務應用工具,而對于商家,因其獨特的大容量、低成本等諸多優點,成為商家的一個便捷移動營銷平臺,二維碼受移動技術青睞變得順理成章。

      當然在智能手機領域,所有的熱門應用也都會受到病毒“青睞”。二維碼本身并沒有病毒,它只是一個中介。但因為二維碼是抽象的矩形圖形組成,人們無法判別它所承載的內容。而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二維碼這個中介,將一些有毒或帶插件的網址制作成為一個二維碼,然后對外宣稱為優惠券、軟件等,來誘導用戶進行掃描。他們往往都是將“傳統的詐騙套路”,套上高科技的外衣。而這種專門針對手機上網用戶的詐騙手段,多是采用強制下載、安裝應用軟件等方式,達到獲取推廣費用或惡意扣費的目的。這種多元化的病毒傳播渠道,使得手機病毒泛濫速度大幅加快,二維碼便成了手機病毒傳播的新途徑。

      據悉,二維碼的生成幾乎不存在門檻,只需要在網上下載一個二維碼生成軟件,二維碼就可以隨意生成。也就是說二維碼誰都可以制作,而二維碼包含什么內容并沒有相關規定。這使得二維碼病毒更是泛濫成災。此外,由于二維碼是一個還處于發展階段的新鮮事物,用戶還沒有對其有一個全面客觀的了解,因此缺乏應有的防范意識。不少用戶好奇心強,看到二維碼后只想到隨手拍一拍、掃一掃,卻忽視了最重要的安全問題。

      提高安全門檻是二維碼發展的首要任務

      各類平臺的應用商店層出不窮,二維碼等自動識別技術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有關二維碼的冒充身份電話或網絡詐騙、涉案類電話詐騙、販賣公民身份信息等違法犯罪行為可能會進一步增多;而對于識別跳轉的網站、下載的軟件進行安全過濾,一直是所有從事此行業的企業面臨的大問題,也是用戶擔心的問題。



      對于用戶來說,避免二維碼詐騙首先要了解并掌握響應的二維碼知識及常見的犯罪手法和案例,同時提高安全防范意識。用戶最好在手機上安裝有二維碼安全檢測工具的掃碼軟件,對要掃描的二維碼進行安全鑒定。其次,在日常生活中盡量不要用手機掃描街頭廣告、不明商家的二維碼,應盡量選擇權威性平臺上的二維碼。當然二維碼掃描軟件也最好到官方應用商店、論壇下載。

      二維碼的應用是大勢所趨,不能因為詐騙而因噎廢食。構建安全、和諧可信的移動應用環境需要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商家和用戶等多方面努力。對于監管部門來說,要不斷地加強惡意手機應用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的建設,進一步規范市場發展環境,保護用戶的合法權益;互聯網和手機廠商也需要自律,從信譽、認證入手,積極建立網絡誠信的體系。同時,應用開發商也應擔負起社會責任,積極配合清理惡意插件,給用戶一個潔凈的互聯網環境。



    來源:信息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