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通信發展司司長張峰表示,當前各地存在一些盲目上馬云計算項目的現象,工信部已聯合四部委發布了《關于數據中心建設布局的指導意見》,針對已建數據中心,鼓勵企業利用云計算、綠色節能燈先進技術進行整合、改造和升級。
云計算在我國開始于2008年,是基于互聯網,通過虛擬化的方式共享IT資源的新型計算模式,是并行計算、分布式計算以及虛擬技術等技術不斷發展演進和商業模式創新等共同形成的產物。
作為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云計算通過IT資源在網絡環境下的按需配置、優化配置和管理,以服務化的形式呈現,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和安全應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
曾有業內人士指出,探訪一個云計算項目讓他們大為吃驚,這個項目投資數千萬元,但運營一段時間以來,用戶寥寥,每月收入僅夠支付一名前臺接待人員的工資。項目由當地政府與民間資本合作建設,政府是大股東。
與此同時,為該項目中心服務的技術團隊不得不“另謀生計”。工作人員稱項目中心雖然沒什么客戶,每天卻在接待多批“取經者”,儼然成了當地一張簇新的“城市名片”。
政府和云計算公司是否完全接地氣?就該問題,速途網采訪了中國科學院云計算中心計算所分中心劉祥濤博士。
“云計算政府投入的力度大,自2008年開始,在全國幾十個城市,投入幾百個億,云計算公司不斷成立。但是落實層面不是很到位,現在是政府是主推力,講故事的人多,很多公司自己比較盲目。市場比較混亂,我認為執行力比較重要,政府可以在東莞、廣州這樣比較開明的城市做試點。”劉祥濤說。
深圳智慧城市研究會會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云計算研究院院長吳紅輝則表示“目前云計算發展一直處于一個正常的發展軌道,只是在基礎技術這一塊投資的力度過度,平臺級和軟件級分級都處于正常的投資階段。”
同時,吳紅輝指出,未來1-2年內,中國企業會針對云計算的架構,形成全球云計算標準。
來源: 速途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