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微信談起,如何優化互聯網APP心跳機制


    作者:孫宇彤    時間:2013-04-25






      微信的信令風暴將人們的目光導向心跳機制,那么心跳機制是怎么回事呢?

      最早的心跳機制用于服務器的安全備份機制,是為了防止服務器死機,而在服務器之間采用專用的端口和線路,周期性傳送簡短的信息,心跳就是形象的比喻。一旦收不到對方的心跳信息,服務器可以接管對方的業務,避免業務的停滯。為了業務的順暢進行,服務器發送的心跳信息可以非常頻密。

      這種機制被手機上的互聯網應用所借用,無論是Android的原生應用,還是QQ、微博和微信,都采用了這種心跳機制,也就是終端定時向應用服務器發送簡短的信息。但是與服務器之間的心跳機制相比,還是有一些差別:

      1.心跳信息是單方向的,只有終端發到應用服務器;

      2.心跳信息的周期比較長,比如舊版QQ的心跳周期為30s,新版QQ為180s,微信為300s,Google原生應用為1680s左右。

      另外,互聯網應用的心跳包除了宣告終端在線外,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提供終端的即時地址,方便應用服務器的尋址。

      有了互聯網應用的心跳機制,應用服務器可以及時下發Push用戶相關的信息,比如微信中的短消息、圖片或者語音等。

      心跳包也會帶來很多副作用,比如終端更為費電,還可能給移動通信網絡帶來信令風暴。

      看起來很完美的心跳機制,為什么會給移動通信網絡帶來信令風暴呢?

      原來,移動通信網絡中由于用戶眾多、資源稀缺,每個用戶都是動態占用資源,比如IP地址以及無線信道。每次發送心跳包,都需要移動通信網絡為用戶分配資源,分配的過程體現在信令的發送和接收上。一次心跳包的發送過程,牽涉的信令多達幾十條。

      隨著互聯網APP的普及,大量的終端周期性地發送心跳包,效果類似于IP網絡中的DDOS,必然對移動通信網絡設備帶來沖擊,造成擁塞等情況,這種現象就是信令風暴。信令風暴不僅中國移動的GPRS網絡存在,中國聯通的WCDMA網絡、中國電信的CDMA網絡都存在。由于中國移動用戶數量龐大,因此信令風暴的影響更顯著而已,簡而言之,就是50步與100步的差別。

      互聯網APP的心跳機制對移動網絡的沖擊很大,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緩解乃至解決這個問題呢?

      從互聯網APP的角度看,應該區分是移動網絡接入還是WLAN接入,智能調整心跳包的發送頻率。在移動網絡接入時,降低心跳包的發送頻率,這樣雖然服務器推送的信息會有一些延遲,但是終端更省電,移動網絡更穩健。比如舊版QQ的心跳周期為30s,新版QQ為180s,微信為300s,已經呈現出逐步延長的趨勢,還可以再調整,直至接近Google原生應用的1680s左右。

      目前,互聯網APP心跳包的發送頻率由APP一手包辦,這是不合理的,應該開放給用戶進行設置,允許用戶在省電和及時等多個場景間切換。

      現在每個人的手機上都裝有多個互聯網APP,比如QQ、微信、微博和淘寶等,如果每個APP都發送心跳包,心跳包的發送頻率將大幅增加。像微信、QQ等APP,可以考慮聯合發送心跳包,這樣可以減少不少心跳包。另外如果從操作系統的層面統一心跳包,效果會更好。蘋果的IOS已經做了一個很好的嘗試,建立了一個位置寄存器APNS,將所有的APP聯合起來,統一發送心跳。Android系統其實也可以如法炮制,據稱小米手機有意這樣做,像阿里OS也應該可以做。運營商自己開發的OS更加應該是這方面的表率。

      終端側的這些做法,將能有效減少心跳包的發送,從而緩解信令風暴。

      從網絡側的角度,如果終端發送心跳包是一個既成事實的話,及時進行設備擴容就是勢在必行的了。目前看,基站控制器以及核心網的設備受信令風暴的影響大,需要優先擴容。當然,運營商有苦衷,認為是在幫APP打工。但是,運營商也必須明白順勢而為的重要性,與其被動接招,不如早作打算。



      什么打算呢?就是宣傳從移動網絡的角度看,心跳包并不是必須的。利用短消息與APP深度整合,不用心跳包也可以方便地實現APP消息的推送,又節省終端的電力,又避免對移動網絡的沖擊,兩全其美,何樂不為呢?

      這樣釜底抽薪后,心跳機制對移動網絡的沖擊將是可以控制的了。


    來源:創事記 作 者:孫宇彤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