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分利用大數據推動我國云計算產業發展


    時間:2013-04-15





      從近日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云計算技術和應用研討會上了解到,我國云計算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但產業應用單一等現狀也暴露出云計算產業發展潛力仍待挖掘,相關專家建議,未來可充分利用大數據與云計算的結合推動我國云計算產業多方面發展。


      ——我國云計算產業初具規模

      云計算被稱為新一代互聯網、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的引擎和神經中樞。中國國際云計算技術和應用研討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指導,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主辦,以“云領發展,化云為業”為主題。記者在研討會上了解到,近年來,云計算逐步從概念走向實際應用,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越來越多地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參加中國國際云計算技術和應用研討會的專家表示,雖然總的來說我國云計算產業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但某些應用方面已初具規模。


      2010年10月,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通知,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等五個城市先行開展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工作。兩年多來,各試點城市云計算產業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各地也紛紛建設云計算中心,有20多個城市制定了云計算的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


      北京市經信委副主任姜貴平表示,北京市2010年啟動祥云工程行動計劃以來,云計算產業初具產業規模、初步形成了產業集群,初步探索了新的產業發展模式。2013年北京市將集中力量建設綠色的數據中心,做大做實四項云服務示范項目,帶動服務器產業的快速發展。


      據了解,成為試點城市以來,上海市新增云計算技術研發與公共服務企業過百家,云計算產業新增產值及帶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增收值超過500億元。


      ——產業發展潛力仍有待挖掘

     
      記者在與中國國際云計算技術和應用研討會同期舉行的展覽會上看到,參會企業雖然提供了多種多樣的云計算解決方案,但其中多數集中在云存儲方面,其他方面的云計算應用占比不高,云計算產業發展潛力仍有待挖掘。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高新民認為,我國多數云計算企業規模還比較小,能力有限,提供業務的模式服務還比較單一。



      據統計,我國目前已經部署云計算系統或者使用了云計算服務的用戶中,超過90%是企業,政府用戶占4%,非營利性組織占2%,而學校及培訓機構僅占1%。教育云、政務云等產品使用很少,這說明“中國云”還有廣闊的市場空間沒有發掘。


      中國科學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許魯認為,就目前的應用模式和整體構建而言,我國云計算面向專用的應用較多,普適的應用還存在很多問題,“不探索,不應用,云計算永遠不會成熟。”


      許魯表示,計算系統、網絡技術系統、存儲技術系統這三者都是云計算重要支撐點,但因為我國云計算技術和應用起步晚,計算系統規模、設計及控制能力還遠遜于發達國家。


      ——利用大數據推動我國云計算產業進步

      隨著云時代的到來,大數據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表示,大數據是“連接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的橋梁”。在云計算時代,大數據與云計算相結合將推動各個產業的進步。


      李德毅認為,大數據與云計算的結合可以應用到位置服務、天氣、醫療、教育等各方面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李德毅舉例說:“同樣是癌癥,但是因為年齡不同、基因不同,就應該用藥不同,實現精細化醫療。”通過大數據統計人從出生到現在的用藥情況,每次生病的恢復時間,家里的遺傳病史等情況了解每個人不同的身體條件,對病人采用不同的藥,同時也能節約成本。


      中國ICT行業主管陸海波談及自己對云計算的暢想時大膽設想,云計算與大數據相結合,可以使人們感覺到對方真實地在自己面前,從而使會議、學習、工作完全可以在家里完成。將來的教育也會實現個性化發展,根據對人學習能力及興趣愛好的統計,可以對人進行不同的教育。


    來源:新華08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