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結束之后的一段時間里被認為是寬帶中國戰略落地的關鍵時間窗。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寬帶中國戰略方案草案已經制定完成,專家組和相關部委正在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部分已經完成。然而在傳聞之外,寬帶中國戰略何時落地依然是個謎。
伴隨著互聯網信息化應用的快速普及,用戶對高速帶寬的訴求在不斷提升,從4M到8M,從10M到20M甚至100M。自2011年起,國內寬帶運營商接二連三的提速降價,而今在應對用戶需求上已經顯得十分吃力。對于寬帶設備商而言,雖然寬帶建設規模日益擴大,但寬帶設備價格并未因需求增長而提升,反而日益下滑。因為缺乏寬帶中國配套政策的財稅支持,寬帶產業鏈各方承受著巨大的發展壓力。
運營商強顏歡笑支撐寬帶提速
一邊是寬帶運營商轟轟烈烈的寬帶提速運動,一邊則是用戶喋喋不休的抱怨寬帶網速慢,我們國家的寬帶發展到底怎么了?作為國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礎設施,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將寬帶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而回望我國,寬帶信息化的發展還依然停留在通信企業的市場發展層面。
為滿足用戶需求,通信運營商只能強顏歡笑不斷提速降價,進一步縮小與國際上的差距,然而在這背后牽扯到產業發展的諸多問題。作為國內最主要的寬帶運營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2011年寬帶投入資金分別約為350億元和187.5億元;而2012年,兩大寬帶運營商當年的投入已經超過了600億元。據悉,中國電信寬帶用戶已經接近一億。ChinaNet骨干互聯網帶寬達到20T,國際出口帶寬達到440G。這些硬件資源投入,無疑成為了中國電信在寬帶中國建設中最大的砝碼。但與此同時,也讓中國電信背負了較重的負擔。
運營企業作為市場經濟運行的主體,相對于其巨額的成本投入來看,所得的回報顯得不相稱。由于光纖到戶投資巨大,用戶價格承受能力弱,導致運營商巨額投資難以收回。在業務應用方面,運營商提供的高帶寬接入業務并沒有相應的高帶寬使用業務進行配套。有的用戶表示,自從家里的帶寬由4M被免費升級為20M的FTTH后,除了感覺上網速度更快一些,都不知道該干些什么。更多的情況則是,用戶大量帶寬被視頻網站、比特下載等業務占據,運營商管道化危機加劇。
由于光纖到戶投資巨大無法收回,寬帶產業鏈上包括設備供應商等各個環節的利潤無法保障,直接誘使供應商以次充好,最終導致網絡質量下降,為未來的發展埋下隱患。中興通訊近日發布了2012年財報,雖然寬帶建設規模日益提升,但寬帶設備價格并未因需求增長而提升,反而日益下滑,企業難以收獲建設紅利。
寬帶中國熱潮之下暗藏隱憂
業內預計寬帶中國戰略有望帶動近6000億元的相關投資,這對整個寬帶產業鏈來說都是利好,但是寬帶中國戰略的落地還有很多問題亟待理清、解決。
由于寬帶中國相關的配套扶持政策未能落地,但巨大的用戶需求初顯,激進的網絡投資熱潮已經出現,產業缺乏頂層設計規劃,市場競爭機制無法有效發揮作用,這或將對產業鏈造成破壞,導致參與者不盈利,最終使用者也將難免“受傷”。
從寬帶運營商方面來說,在寬帶提速降價無限風光的背后,一方面面臨著投資回報期較長的問題。目前農村光接入網絡建設剛剛起步,還存在投資產出比低、重復建設、實施難、維護難等問題。據悉,在同等條件下,寬帶運營商在農村每戶接入建設上的投資是城市的5倍以上。除了光網建設回報周期長的問題外,運營商眼下的寬帶接入以及光網改造還面臨著“最后一公里”的瓶頸。盡管工信部聯合住建部在今年4月1日已經下發并正式實施了光纖入戶新規,但是能產生多大效果還有待后市觀察。此外,市場上還普遍存在著骨干網、駐地網運營商無底線價格競爭以及二三級寬帶運營商缺斤短兩造成的“假寬帶”亂象。
從寬帶設備商供應商方面看來,因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參與運營商設備招標,“面粉比面包貴”的現象比比皆是,不參與則有可能失去這一市場。長此以往,寬帶產業鏈各方迫于壓力,無暇提升寬帶服務感知,用戶體驗必然受到影響。
市場競爭不能包治寬帶發展百病
互聯網正在深刻地變革著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隨著信息化社會的逐步成型以及互聯網對社會生活的全面滲透,寬帶建設與公共服務之間的界限越發模糊。寬帶提速,產業鏈受到很大的壓力,這折射出了我國寬帶產業鏈發展在政府調控、市場調節、社會協同等方面的失衡,從這一點來說,我國寬帶國家戰略的落地已經刻不容緩。
我國寬帶市場的供、求都很旺盛。但由于多個部門的認識不同,無法形成有效的政策支持。解決寬帶發展難題,國家政府調控需要寬帶中國戰略落實財稅政策支持以及完善相關的監管機制;市場調節則需要寬帶產業鏈各方,特別是寬帶運營商創新經營模式,盤活市場競爭。
目前看來,我國的寬帶發展基本上是靠運營商市場化運作在推進,寬帶運營商是寬帶建設的主力軍,這一地位也是由運營商特殊的國企身份以及寬帶產業自然壟斷的特性所決定。同時,國家也在這方面出臺政策鼓勵包括民營資本在內的更多企業參與電信市場的競爭,投身到寬帶產業的發展中來,但是,要實現中國的寬帶夢顯然依靠企業的市場競爭是不現實的。寬帶建設不僅是市場行為,其社會效益大于運營商的直接經濟效益更是輻射到未來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社會的協同則顯得至關重要。
知名電信專家楊培芳認為,在中國人的觀念中,只存在“政府”和“私人”兩個空間,缺少了最重要的“公共空間”,人們一直把公家當成了官家、官家就當成了政府,沒有公共空間概念。協調寬帶產業發展,政府是第一只手,市場是第二只手,社會協同是第三只手,社會協同的基礎就是公共信息網絡。如果不解決這些,寬帶戰略就落不到實處,只能是口號。
來源:中國信息產業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