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眾化的服務,云計算需要什么樣的網絡環境來支持?
當微軟、雅虎、亞馬遜這些IT巨頭在建設各種各樣的的“云”來推動云計算在全球范圍內普及時,一種聲音逐漸響起:我們需要更寬、更順暢的網絡接入。
由于網絡接入的限制,很多人曾把云計算定義為“未來”的應用。例如李開復在早期對云計算的表述中,就包括“未來”兩個字。
因為,云計算的實施,使得企業CIO們不得不面對如下的問題:
大量的應用服務器集中在一起,如何有效地運行;云計算將跨越廣域網運行,如何有效解決網絡接入問題;
真正的云計算結構將會有分布式的多個數據中心,這些分布在各地的數據中心如何有效協調;龐大的數據將如何有效安全地存儲、管理。
而解決這三個問題的根本是網絡能力,即網絡的大帶寬、高質量、高可靠和高安全。據悉,微軟最近正在全力構造一個全球化的計算網絡,而擁有上述特性的新一代網絡設備則是重點的采購對象。
事實上,在云計算的推動下,網絡設備尤其是核心交換機產品也在進行著一場新的進化。
性能競賽
云計算環境下的數據中心,由于業務集中度和服務的客戶數量遠超過傳統的企業數據中心:隨著IO加速技術、IO虛擬化技術的不斷提升以及服務器多路多核計算能力的提升,當前的服務器IO已經由千兆向萬兆快速發展,這種來自網絡接入層的高性能吞吐必然驅動云計算網絡架構采用更高的性能,以滿足能力的匹配。
同時,以太網技術迅速發展,當前10GE技術已經在數據中心的骨干廣泛應用,2010年的以太網技術40G/100G標準發布,表明基礎網絡已快速進入超高速時代。
因此,圍繞著新一代數據中心,H3C的S12500系列交換機、思科的Nexus 7000系列等相繼發布,支持40GE和100GE以太網標準成了標準配置。
云計算網絡分為云數據中心,云服務傳輸管道,云終端三個層面,目前圍繞著云數據中心的討論非常熱烈。實質上,作為云應用的承載層,園區城域網絡也需要適應業務發展,在網絡規模、帶寬、質量、接入方式、安全性等方面不斷演進與提升,這對網絡設備的性能、可靠性、虛擬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傳統園區網交換機的性能難以滿足高度不定向突發性的流量等需求,首先面臨技術的全面升級。新的應用趨勢要求城域網網絡應具有一些關鍵特征,包括網絡安全一體化能力、統一交換、萬兆端口密度、虛擬化能力、突發流量吸收能力、IPv4/IPv6支持能力和節能能力等。
2月24日,H3C在業內正式推出新一代核心交換機S10500系列。值得關注的是,S10500在架構、性能、虛擬化、多業務處理等方面實現了性能的突破,從而順應云計算時代對網絡靈活擴展和高效智能的需求。從該系列產品的基數參數來看,支持40GE和100GE以太網標準,在單槽位即可支持48個10GE接口的全線速轉發;
此外,S10500還采用OAA開放應用架構,集IPv4/IPv6轉發、MPLS VPN、應用安全、應用優化、WLAN、EPON、網絡流量分析等為一體,成為業界最全的一體化業務平臺,在園區網核心、城域網匯聚以及數據中心業務匯聚等場合都有著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
當然,網絡設備領域從來不是一個寂寞的領域,競賽角逐也多點開花。云計算的基本特征是動態、彈性、靈活,按需計算,傳統的網絡架構與技術雖然也能構筑云計算的基礎平臺,但是因此而形成的傳統運行架構卻無法支撐如此動態化的IT業務要求。那么新的技術方向在哪里?虛擬化。
來源:比特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