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營商回爐IM劍指微信推移動互聯網重構


    時間:2013-04-10





      在撲朔迷離的收費傳聞之后,運營商面對微信們帶來的挑戰終于從紙上談兵顯露出真刀真槍較量的味道。近日,中移動重構飛信計劃推出實質性舉措,正式上線公眾飛信平臺。按照計劃,中移動下一步將憑借其號碼資源的優勢,逐步實現全網用戶默認開通飛信業務。與此同時,中國電信和在中國聯通也分別傳出消息,將與不同的互聯網大佬聯手,重新打造升級已有的IM軟件。

      從微信收費爭論由業界探討發酵成社會熱點話題,到運營商集體跟進通訊應用,運營商與騰訊之間這場由微信引發的巨大社會爭議背后,實質上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入口的爭奪戰,也折射了新商業模式的探索和重構過程。各方若能從沸沸揚揚的微信收費爭議和道德審判中抽離而出,將之視為一場移動互聯網理念的社會大洗禮,探討出一個令各方共贏的商業模式,對于我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或許善莫大焉。

      運營商重拾IM熱情:移動亮劍電信聯通蓄勢

      在微信收費問題持續發酵之時,中移動低調上線了飛信公眾平臺v1.0beta版。據介紹,該平臺主要面向企業或機構用戶,可實現公眾賬號的注冊開通、好友管理、消息管理、信息管理等基礎能力,同時具備人工客服、投票調查等簡單應用管理能力。從功能和界面看,飛信公眾平臺與微信的公眾平臺頗為相似,但在身份認證上的要求更嚴格,申請者需填寫申請表及承諾書、提交營業執照、加蓋公章等。

      此前流傳出的一份內部PPT文件顯示,中移動把飛信視為正面迎擊微信等OTT業務的殺手锏,將從產品形態、功能、平臺能力三方面進行重構。按計劃,飛信和飛聊將合并為融合通信產品,全面覆蓋微信功能,如第三方公眾賬戶、二維碼掃描等;充分和中移動自身的靈犀、VOIP等產品功能結合,充分和手機聯系人、撥號盤等終端能力結合,盡快實現全量用戶默認開通飛信;充分結合定制終端預制、流量打包優惠等手段快速擴大用戶規模。

      面對微信們的沖擊,中移動躊躇滿志,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也未雨綢繆。消息稱,中電信正與網易合作,在翼聊基礎上研發一款名為“翼信”的殺手級反擊產品。據稱,除具備用戶群組聊天,發送信息、圖片、語音和視頻功能外,翼信最大的特點是支持與固話進行免費語音交流,并支持跨平臺,跨終端、跨網絡使用。據報道,中電信正研究對翼信推出“免流量”計劃。而中聯通或牽手百度,在年內對沃友進行較大規模升級。

    無論是正面迎戰微信,還是消息滿天飛的微信收費傳聞,都是行業大潮中激起的浪花。這場由微信引發的連鎖反應折射了移動互聯網對信息通信行業的重構。

      如今,微信呈現的巨大爆發力讓業界側目,不到兩年用戶達到數億規模的發展速度無人企及,其公眾平臺對第三方應用的吸引力不容置疑。有業內人士認為,“微信是一個承載基礎通信的工具,也是一個具備互動屬性的媒體,還是一個可以無限擴展的平臺。”類微信APP有望成為繼應用商店、瀏覽器之后的第三個移動互聯網入口。不僅中移動,據悉,新浪微博媒體公眾平臺計劃于4月15日上線內測。阿里巴巴旗下移動通訊工具“旺信”也正謀求打造公共平臺。

      運營商紛紛重拾IM熱情,可以看做是一場關于移動互聯網入口的爭奪戰。憑借用戶規模和先天的信息通信基因,運營商打造自身通訊應用具備一定的優勢。運營商的IM們不僅承載著應對OTT業務向通信領域滲透性競爭的重任,也是運營商布局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戰略產品,更重要的是其可發展成為提升用戶黏性、發展數據業務的有效平臺。

      從另一個角度看,如今,OTT業務對運營商傳統業務的替代已是不爭的事實。合縱連橫的IM熱背后,折射出運營商與OTT的關系已成世界性課題,也成為行業良性發展必須邁過的一道坎,其中,探索共贏的商業模式是關鍵。

      運營商OTT需應變移動互聯網規則

      正如工信部和各大運營商一致強調的那樣,運營商和OTT公司不是你死我活的對立關系,而是魚水相生的合作關系。離開運營商的基礎網絡,互聯網公司將成無本之木,離開互聯網公司的豐富應用,運營商的流量經營將成空中樓閣。IM對抗以及微信收費爭議與其說是運營商想扼住互聯網公司的喉嚨,不如說是兩者在移動互聯網新的規則和新的生態系統下各自調整,探索新的商業模式的過程。

      事實上,OTT業務不斷沖擊傳統電信業務,如何協調兩者的關系已成為世界性難題。工信部電信經濟專家委員會秘書長陳金橋表示,歐洲網絡運營商主要通過推出自營同類OTT業務、上調移動數據資費或削減移動數據業務補貼、停止向新簽約的智能手機用戶提供不限量數據套餐等方式應對。今年初,法國電信同谷歌達成互聯網流量收費協議,這被視為電信業發展的標志性事件。

      作為早于微信數年誕生的飛信,曾幾何時也創造了用戶暴增的神話,但最終在封閉思維中錯失以互聯互通做大的機會。電信專家韋樂平指出,在互聯網應用領域,運營商屢戰屢敗,幾乎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成功案例,“體制僵化、技術理念落后、包袱沉重、創新乏力”是主因。

      與其被外部勢力革命,不如從內部進行自我革命。對于運營商來說,搭建平臺,明確自身優劣勢,進行轉基因式變革勢在必行。從運營商的IM回爐計劃可看出,其是在基于自身優勢基礎上布局OTT業務,龐大的號碼資源優勢、真實的人際關系、資費優惠政策等是運營商強化產品競爭力的手段。同時,運營商如何互聯互通抱團發展值得思考。在國外,西班牙電信、英國沃達豐、法國Orange、意大利Telecom及德國電信在內的歐洲五大電信巨頭,聯合推出自有即時手機短信系統Joyn以應對OTT沖擊。

      歸根到底,一味的對抗無濟于事。唯有擁抱變化,改變自身,才能跟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勢。


    來源:通信信息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