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收費的盤算及其背后的利益博弈


    時間:2013-04-03





      國家發改委專家及運營商高管的頻頻“放風”,讓微信等OTT應用收費成了當下移動互聯網領域最熱的話題。

      從用戶角度出發,如何避免這個利益博弈最終不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或者影響用戶體驗?爭議背后的本質是什么?運營商與互聯網企業應該如何才能真正雙贏?

      收費的盤算:怎么收?

      無論從技術手段,還是從目前運營商內部討論來看,所謂收費無外乎三種方案:一是向用戶收費;二是向OTT企業收費;三是采用分成的模式建立利益共同體。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向用戶收費其實是個“偽命題”,因為用戶已經為此支付了流量費,何來再繳費。

      一家廣東運營商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向用戶收費絕對不現實,因為整體移動通信的費用在下降,那樣做會激起用戶強烈反對。

      向OTT企業收費,估計是運營商最愿意的方式。這樣既不得罪用戶,又多了收益。可能的情形是,針對不同的OTT業務,采取優先放行、保證到達率等差異化服務來收費。比如,騰訊向運營商付費之后,微信就可以比其他APP享受更穩定的網絡。

      廣東南方律師事務所律師甘貴賡認為,此舉違背了國際通行的“網絡中立”原則,造成網絡使用的不公平和相關業態的不公平競爭。

      廣州一家從事APP開發的企業負責人則擔心,如果應用開發商需要向運營商支付額外的通道費用,那么必然會破壞現在互聯網領域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一些小企業完全不可能與已是市場巨頭的大企業抗衡,甚至會危及生存,這對移動互聯網的創新顯然不利,對用戶來說,那就意味著不僅僅運營商只有三家,連應用也會沒有了選擇。

      利潤分成模式實際上已有先例。騰訊與中國移動在移動QQ上就是如此。分成模式實質上是向企業收費,但前提是互聯網企業已有穩定客觀的盈利模式,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現在的問題是,騰訊多次表示,微信目前完全免費,也沒有實現盈利。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分成模式似乎沒有所謂利益共同體的基礎。

      收費爭議的實質是壟斷與競爭的爭議

      目前,發改委專家及運營商拋出的收費理由在于,OTT業務占用大量的信令資源,這可能導致基礎網絡通信癱瘓。

      移動互聯網達人陳橙對此有個形象的比喻:運營商好比一家飯館,微信OTT服務好比在店門口免費發放榨菜。結果,用戶覺得榨菜味道好極了,總拿著和飯館里的飯菜一起吃,吃的飯好比流量多了,菜好比語音和短信卻少了。

      對于中國用戶而言,飯館就三家,原本他們菜的價格都不低,所以過去一直賺取了高額利潤。網絡調查顯示,用戶認為運營商的高額利潤很大程度上與其壟斷地位直接相關,并非靠市場競爭贏得。所以,當出現挑戰時,他們不應該拿現在與過去相比,因為過去的壟斷狀況本來就不合理。

      IT律師劉春泉認為,這場所謂的微信收費爭議,表面看起來是技術與商業模式的爭議問題,實質是壟斷與充分自由競爭的爭議問題。

      對于運營商而言,OTT市場是完全開放的。實際上,三大運營商也都推出了自有品牌的OTT應用,如飛信、翼信和沃友。近期,三大運營商還透露出強化其OTT業務的行動,中國移動在整合飛信和飛聊,中國電信對翼信改進后實現了手機和固話之間的語聊。

      但從運營商之前開發的多款應用來看,都沒能發揮用戶規模和管道優勢,最終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產品。換言之,運營商是可做卻沒做好OTT業務。反之,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運營商市場卻是 閉的,甚至連虛擬運營商也不敢涉足。


      中山大學民商法教授張民安認為,收費除了維系運營商壟斷地位及其由此而來的高額利潤,對其他市場參與者和消費者來說都是有害的,這不符合社會總利益最大化原則。

      消費者十分清楚地知道,只有充分競爭,才能使一些行業的利潤率趨于社會平均水平,最終獲益的是消費者。

      運營商應該怎么做?

      在歐美、日本以及香港等地區,運營商提供的套餐中,包含短信數量動輒上千條,甚至過萬,數據流量多為無限量,反而語音數量不多。以中國移動在香港推出的一款套餐為例,68港元包含了無線本地數據流量和10000條網內短信。

      廣東電信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對運營商而言,比較可行的方案,也是最容易被市場和用戶接受的方案是調整現有套餐的產品結構,比如降低套餐內的語音通話數量,提高短信和數據數量。

      項立剛認為,運營商若想擺脫可能淪為純粹的“管道提供者”角色,作為飯館,應該做的不是找免費送榨菜的要錢,而是怎么提高自己菜的品質和花樣,比如做甜點。


    來源: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