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視信息生產力 發展信息服務業


    時間:2013-03-20





    信息生產力的特征

    通過研究可以發現,與其他生產力相比,信息生產力是以信息的創造、采集、處理與使用為主體而不是以開發和利用物質資源與能量資源為主體的生產力,這是當代信息生產力最為本質的特點。在這一基礎上,信息生產力凸顯了當代先進生產力的突出特征:第一,信息生產力是高度智能化與網絡化的生產力。第二,信息生產力是高滲透性的生產力。第三,信息生產力是全球范圍運行的生產力。第四,信息生產力具有高滿足性。第五,信息生產力將改變社會形態。

    信息生產力將為轉型期中國

    帶來解決問題的鑰匙

    (一)信息生產力更適應網絡化的協同生產方式。

    工業生產力的特征是稀有性、獨占性和集中性。信息生產力的特征是普及性、共享性和社會性。工業時代和信息時代有很多不同的東西,我們如果還用工業時代的東西來看待、約束、發展信息生產力,就會遇到很多矛盾。

    (二)信息生產力將帶領人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黨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要實現全民小康和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我們已經走過了殺富濟貧的路,也走過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路,這兩條路都以犧牲部分人的利益為代價。第三條路就是創造均衡的信息環境和教育條件,提高窮人的素質,讓他們自己創造財富,這就是互聯網的平等互利精神。這條路可能走起來更適合今天的中國。

    (三)大力發展信息生產力,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大力發展信息生產力,有利于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減少物資、能源消耗,改善民生;有利于提高普通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化解社會矛盾;有利于建立符合時代精神的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對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各領域都將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作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探索者和實踐者,面對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必須有更清醒的認識和對策。在進入新型信息生產力階段的關鍵時刻,必須認真總結信息化的經驗和教訓,發揮我國潛在的社會文化優勢和巨大的市場規模優勢,再次抓住跨越發展的歷史機遇。

    如何提高

    我國的信息生產力?

    (一)對基礎信息服務的公共企業性質重新定位。

    電信等基礎信息服務企業在信息生產力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們不但是社會信息化的基礎設施,而且承擔著重要的社會公共責任。鑒于基礎網絡服務的基礎性、公共性、社會性,應該與供水、供電、公共交通一樣將它定位為準公共物品和公共企業范疇。通過法律規制,使它以超低、簡單、透明的價格進行微利經營,同時要保有3~4家基礎運營商開展異質化有效競爭,均享受國家公共政策和稅收、公共資源與站址、小區接入方面的相應優惠。唯有如此,如今電信行業的小區進入難、征地難、共建共享難等許多難題才能破解,發展才能加快,百姓才能更加滿意,社會才能共享信息化的成果。隨著信息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各行業信息應用平臺也將具備準公共品性,也應該參照以上方案,逐步納入公共企業范疇。

    (二)制定和實施國家級寬帶信息化戰略。

    光纖寬帶網絡才是信息社會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各國政府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制定國家級寬帶信息通信網絡發展計劃,但我國僅有行業寬帶發展戰略,不足以支撐國家信息化發展,必須出臺國家級寬帶信息化戰略,從頂層開始設計、從制度給以保障、從資金政策給予支持。



    (三)組建國家綜合信息通信管理機構。

    專家認為,我國網絡融合的主要障礙在于高層體制設計缺位,為吸取教訓,當務之急是淡化行業和部門利益,超越以信息通道和媒體為核心的融合階段,以信息生產力階段的泛網融合思維方式,站在“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建立“國家綜合信息通信管理機構”。所有的信息網絡設施、臺、站以及非新聞媒體信息內容都應該由融合的“國家綜合信息通信管理機構”監管。在國家綜合信息通信管理機構的科學規制之下,避免行業之間的掣肘,建立適應融合的技術所要求的融合的管制政策而不是互相設防設限的政策,建立并落實信息普遍服務政策,為信息生產力的發展保駕護航。

    (四)建議國家制定“信息通信法”,建立健全信息資源共享、信息普遍服務和網絡信息安全保障機制。

    以往由主管部門負責起草的電信法草案,越來越糾結于行業和部門之間的利益,以至于多次起草多次流產、擱淺。建議打破常規,直接由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班子,重新起草《信息通信法》,將重點調節轉移到信息資源共享和信息普遍服務機制上來。

    據專家預測,未來5~10年,是全球信息技術持續創新和信息化能力快速提升的關鍵時期。國家需要真正從頂層設計開始,把信息產業當做重中之重,各地都應給予政策扶持、資金支持、稅收支持,建設改善信息服務基礎設施。企業需要在新的框架下組織產業發展,形成一個新型產業網狀關系,并最終達到提升效能的目的。只有這樣,我國經濟發展才能擺脫傳統發展軌道,也才不會延誤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的難得戰略機遇期,才能更好、更快地持續發展。

    在工業社會,人們要么為了效率而犧牲環境,要么為了環境而犧牲效率。而在信息社會,人們終于找到了既不犧牲效率又不影響環境的兩全之策,那就是信息服務業的使命。新的世紀,新的追求,新的中國夢想,要求我們必須將信息服務業的重要地位給予新的確認和重視,才是不辜負這一次全球新浪潮的應有之義。



    來源:人民郵電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