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移動:太依賴Android硬件有差距


    時間:2013-03-06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最近發布《移動互聯網白皮書》報告,談及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現狀及面臨的挑戰。

      產業以6個月為周期升級

      報告認為,移動互聯網把整個ICT產業拖入快速發展通道,產業迭代周期由PC時代的18個月(摩爾定律)縮減至6個月。過去二十年間,微軟和Intel所組成的Wintel陣營作為產業軸心,依照摩爾和安迪比爾兩大定律,共同推動計算機產業以18個月為周期升級演進。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則呈現自身獨有特色:移動芯片設計和制造的分離、SOC模式與Turnkey模式、多樣化的傳感器件和交互方式等推動移動智能終端硬件平臺的迭代速度已由摩爾定律的18個月縮短到6-12個月甚至更短,軟件平臺尤其是操作系統近乎與其同步,iOS和Android兩大系統平臺的版本升級也提速至每年一個大版本、數月一個小版本;同時,應用生態的跟進也在加快,不管是應用種類、數量、下載量、使用量等各個方面均加倍遞增,而網絡整體流量也在以每年100% - 200%的增速增長。總之,當前終端硬件、軟件、應用、流量都以驚人一致的速度——6個月的短周期升級或增長。

      用戶需求仍在釋放,近五年內仍將延續當前的發展速度。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根本是用戶需求在驅動:在功能機時代,手機無需承載操作系統和較多復雜功能的應用,核心芯片等硬件可以數年不升級,主頻由100Mhz升至200Mhz花費十余年,移動終端市場的競爭更多集中在外觀設計以及供應鏈和渠道的管理;而進入智能機時代,差異巨大的用戶需求導致迥異的發展方向和速度,可自定義的智能化使用需求使得操作系統成為手機標配,進而對硬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一款Android手機G1主頻僅為528Mhz,而三星最新旗艦機型GalaxyS3主頻已達1.6Ghz。智能手機在過去五年中重大功能、性能的變革性升級次數已經超過功能機整個生命周期的總和,卻仍未達到市場和用戶的預期,在可預見的3-5年內,隨著智能手機普及率的繼續提升,繼操作界面流暢度之后,用戶對3D游戲、高清視頻等應用服務需求的釋放,仍將繼續推動手機軟硬件的持續發展。

      國內自主操作系統普遍未超過1%

      移動智能終端操作系統格局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演化,Android初步占據主導地位。從市場層面上看,當前全球移動操作系統格局已全面翻盤。2008年諾基亞主導的Symbian系統占全球市場移動操作系統全年銷量的52%,之后受到iOS與Android劇烈沖擊,至2012年第3季度僅為2.6%,基本上退出歷史舞臺。蘋果iOS自2007年上市,2012年第3季度市場占有率為13.9%。Android則由2009年的3.9%市場份額發展至2012年3季度的72.4%,其規模化成功甚至超越Symbian最輝煌的時期。從國內市場看,我國移動操作系統格局翻盤更趨徹底,Android顯現絕對優勢。2009年,Symbian系統仍占據中國移動操作系統市場全年出貨量的74.7%,而隨著Android系統以開源、免費吸引中國企業大規模進入智能終端領域,迅速成長為市場主導力量。至2012年底,Android已占到增量市場的86.4%,其它系統中,Symbian僅余2%,蘋果iOS占8.6%,Windows占1.2%,而國內自主操作系統普遍未超過1%。

      我國已具備良好產業基礎但形勢依然嚴峻。我國目前已具備了發展移動操作系統的良好產業基礎。一是技術研發取得實質性進展。開源技術極大降低了操作系統研發壁壘,采取Android兼容路線的企業對Android進行多層次優化,在功耗、安全、圖形顯示、Web引擎等方面在某些版本上達到甚至超越原生Android的水準;采取基于Linux原創路線的企業在系統功能優化、兼容更廣的應用方面也不斷進步。二是產業生態雛形漸顯。我國企業在“應用生態接口”方面進行了大量創新,基于自有操作系統的獨立應用生態規模雖小,但也取得一定進展,初步形成了終端、應用和云服務一體化的生態系統。此外,利用全球的開源代碼,我國企業大大縮短了學習時間,掌握全球最頂尖的知識成果以快速提升智能終端產業。2012年上半年,以宇龍、華為、聯想、中興等為代表的國產品牌智能手機市場總份額首次超過國外品牌。三是產業資源高度集聚。除了原有做手機操作系統的公司以外,華為、阿里巴巴、百度等都把手機操作系統作為公司重要的戰略方向之一,人力物力投入巨大。

      構建我國移動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及生態體系的挑戰仍然突出。一是我國移動操作系統研發對Android存在嚴重路徑依賴。我國企業普遍在Android基礎上進行深度優化與開發,Android系統當前雖保持開源,但其核心技術和技術路線受到谷歌公司的嚴格控制,我國操作系統研發企業時刻面臨谷歌的商業歧視,如延遲代碼共享時間、通過商業協議制約終端企業等。二是市場化深度和廣度不高,我國移動操作系統起點低、起步晚、多呈現點狀突破,移動操作系統產品成熟度仍待提高,移動操作系統產業生態體系均較弱小,自主操作系統的裝機規模仍然有限。三是自主操作系統發展難度加大。目前谷歌、蘋果占據了明顯優勢,形成了龐大的生態系統,后進入者在應用與硬件生態方面將遇到巨大阻礙。四是知識產權受制于人。目前智能手機主要核心技術及專利仍被歐美廠商控制,我國未形成有效的專利體系。



      硬件

      從2012年的發展情況看,日韓在屏幕方面的優勢仍然領先,并且短期內難以撼動,TFT和OLED兩大顯屏供貨均由日韓廠商把控,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和地區雖然積極攻堅扭轉被動局面,但收效甚微,所出產品多配備于低端及超低端手機。

      我國在硬件領域中的問題仍較顯著。一是終端硬件整體布局不足仍存,除電池外,在關鍵的元器件如屏幕、存儲、傳感器等,國內企業實力普遍偏弱,提供的元器件技術含量偏低,致使終端制造產業對國外器件供貨商依賴度較高,產業受到明顯制約;二是TD芯片整體技術發展水平仍然落后國際主流水平一代左右,國內芯片廠商普遍集中于65nm-40nm工藝區間,而Intel、高通、三星等主流廠商已全面升級到32nm-20nm工藝區間;三是部分核心技術仍需繼續攻堅,包括工藝制程的換代升級、多功能集成芯片技術等。

      程序店

      應用程序商店在未來2-3年內仍將是業務應用組織的主導平臺。目前來看,從用戶體驗到商業模式,應用程序并不是一個短期現象,其本身是滿足移動(無線)環境下用戶體驗的最佳表現,未來極可能是常態化的形式。相應的,應用程序商店也促進了移動互聯網業務的爆炸性增長,其改變了業務創新的組織模式、業務營銷模式甚至產業的競爭格局(終端廠商的反向業務轉型),影響極其深刻。相比Web,應用程序也有一定的缺點或問題:一是可運營性弱,應用程序的更新相比Web更為困難,而且影響用戶體驗,因此應用程序本身存在內容、功能難以實時更新的問題。但這種特點利弊共存,在網絡環境較差的地區恰恰需要這種離線使用的特性;二是相對封閉,應用程序象一個個孤島,彼此之間不能訪問及資源共享。但目前封閉式信息孤島似乎演變為一種趨勢,在互聯網上的各個SNS正在向巨型信息孤島發展,目前難以確定信息的封閉對業務創新的影響。三是操作系統擁有者對業務的深度掌控,引發的行業巨頭濫用市場壟斷地位問題,但隨著行業監管的加強,此趨勢會被遏止。因此總的來說,相比Web,應用程序的缺點并不明顯,而受終端、網絡以及標準制定等條件制約,Web應用程序商店在未來至少2-3年內仍無法超越現有應用程序商店成為主導。

      邊界模糊

      在移動通信和互聯網融合的大背景下,兩個重要的邊界正逐步模糊。一是互聯網業務與基礎電信業務之間的邊界逐步消失。米聊、微信、iMessage、盛大有你、飛豆等移動即時消息應用已經在替代電信運營商的彩短信業務,而谷歌、蘋果、微軟在其操作系統上整合VOIP,未來對電信運營商業務的影響將更為顯著。二是移動智能終端系統軟件與上層應用之間的邊界在消失。在PC時代,操作系統、應用服務均由不同企業提供,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巨頭不斷整合其系統軟件與應用服務,不斷擴大其系統軟件的邊界,也將極大影響應用服務的競爭。兩個模糊甚至消失的邊界對產業將有深遠的影響。

      我國發展機會

      本土智能機重度依賴Android陣營,自研操作系統產業化進程艱巨。當前我國有超過300家本土企業生產Android智能手機,Android手機在國產智能機中已經占到了97.7%,與此相對應,自研操作系統終端廠商支持范圍小、產量低,尚未出現代表性產品。近期由于谷歌不斷通過反分裂協議進行產業博弈,自研系統產業化進程將更為艱巨。未來1-2年內,本土廠商憑借整機成本與本土化設計優勢向高端機進軍,薄利態勢全面擴散。

      我國手機制造主要集中在廣東、北京、天津、福建、山東、浙江等地(按出貨量順次排名),近年來各產地均進入了智能機替代功能機的時期。廣東轉型最為迅速,2012全年出貨量達到1.57億部,同比增幅4倍;北京受Symbian智能機下滑影響,全年僅出貨0.18億部;天津、福建、浙江、上海智能機市場則開始發力,其中浙江省2012年智能機出貨量達531萬部,超過歷史上出貨量總和。此外以西安、成都、重慶為代表的西部地區正加快終端制造布局,以鄭州為代表的中原地區已引進富士康代工廠,終端制造產業規模正不斷擴大。但我國手機業“南北呼應、西部崛起、中原跟進”的城市分布格局主要是手機制造產業本身特點決定的,新產地醞釀還需條件。

      手機廠商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北京、天津在核心技術研發、高技術人才方面具有先天性優勢,匯聚了大量國際知名品牌手機研發中心和移動互聯網產業鏈上下游領軍企業,成熟的技術和產業配套環境有利于手機的迅速量產。深圳、廣州繼續保有其在終端制造和國際貿易等方面的優勢,無論在非智能機還是智能機市場,都能迅速響應跟進。西部、中原城市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手機制造的人力成本,在當前手機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部分成熟產線將轉移,但以產業速度制勝的主流智能機產業還需積累。

    來源:搜狐IT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