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未來五年:變革驅動力 深化金融改革


    時間:2013-03-05





    “十八大”給中國未來五年的發展指出了方向,在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已明確2013年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的總基調。展望2013年中國通信行業,金融改革、收入分配改革都進入深水區,這些政策轉變都對中國通信行業的發展起到了方向性的作用,同時要實現整體經濟平穩健康的發展,各行各業仍面對許多不確定的因素。

    變革驅動力

    通過收入分配改革和各種激勵政策促進低收入群體以及中小企業提高收入水平,間接來拉動消費并活躍民間經濟是未來五年的重頭戲。

    未來五年內,中國通信行業面臨經濟發展方式將從投資驅動型向消費驅動型轉變的重要任務,改革開放至今,中國通信行業主要依賴兩個輪子驅動,一個是投資驅動,一個是出口拉動。尤其是2001年中國加入WTO后,中國通信設備制造行業的出口快速增長;2008年金融危機后,中國各行各業經濟增長都多多少少依賴于政府主導的投資驅動,通信行業也不例外,例如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導的4萬億投資計劃。

    中國通信行業經濟增長的下一個驅動點將是消費驅動。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是消費大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可以通過通信行業的相關消費升級來帶動產業經濟發展。但目前在通信領域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現象,如中國移動作為世界上最賺錢的運營商已穩居世界前列,同時信息通信費用的高居不下,通信質量與服務的水平一直不能讓用戶滿意,同時居民的信息通信消費水平不高,農村的信息通信消費也增長緩慢,這就造成了壟斷型運營商賺的盆滿缽滿,大部分人消費被高額信息通信費用綁架。因此,通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促進國民提高收入水平,出臺政策讓民間資本參與通信行業等一系列舉措間接來拉動消費的需求是未來五年的重頭戲。

    破解壟斷

    放開準入限制,讓更多的民間投資主體加入通信行業,一方面防止國企腐敗,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通信行業的效率。

    2012年的經濟形勢有復蘇、企穩的態勢。從去年到現在,從貨幣政策上看,各種調控政策已經初見成效,從原來偏緊到現在適中的貨幣政策,經濟的增速從谷底開始攀升,所以2013年經濟增長的速度比2012年的預期要樂觀一點。但是困難也很多。比如勞動力價格上漲,用工成本增加等都會影響到企業利潤,而且這個成本是剛性的,難以降下來,這需要通信行業提高效率加速轉型提高效率。

    近年來,壟斷企業的壟斷程度不斷上升,所謂“玻璃門”也好,準入限制也好,作為壟斷行業它所經歷的利潤率由高逐漸變低,是不爭的事實。通信行業,原來通信費是雙向收費而且收費很高,現在競爭加劇,使通信費變成單向收費,各種優惠套餐使價格相對降下來了。對于壟斷行業怎么打破就是放開準入限制,讓更多的投資主體加入進來,一方面防止國企腐敗,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通信行業的效率。

    深化通信金融改革

    針對通信行業的金融改革未來之路,一是利率市場化,二是提高工資效率,三是稅費制度改革。

    金融改革一方面是金融資源配置改革,比如推進利率市場化。現階段中國各行各業的經濟發展很重要的是靠老百姓儲蓄來支撐,通信行業也不例外,統計實際的利息收入,扣掉通貨膨脹率只有0.25,收益很少。這實際是對居民持有金融資源的一種剝奪,換取的是像國內三大通信運營商這樣的貸款企業廉價利用金融資源。金融改革另一方面是融資機制改革,公司上市、IPO應力求做到公開、公平、公正,真正反映股市經濟增長點。中國經濟增長了,但股市卻在2012年保持全球墊底的增長速度。通信行業金融改革未來之路,一是利率市場化,二是提高工資效率,三是稅費制度改革。現在正在推進營業稅改增值稅,減少企業的稅收,這個問題很關鍵。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高度重視財政金融領域存在的風險隱患,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金融風險已經到了危險邊緣。具體的金融風險有幾個方面:一是銀行貸款資產的總量已經相當龐大,銀行的金融資產有100多萬億元;二是地方政府各種融資平臺貸款累加起來有12萬億元。地方政府主要靠土地財政擔保貸款。賣地不具有可持續性,銀行這部分貸款的風險程度相當高。三是來自一些創新的金融產品。比如說理財產品,居民因為儲蓄利息低,股市風險大就買了各種各樣的銀行理財產品,但理財產品又出了一些問題,投資人的收益和風險承擔不對稱,這也是金融風險存在的地方。


    來源:通信世界網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