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中的一個標準計算設備是這樣的,一臺位于機柜或地下室中的服務器,加上單機加載的軟件,但這很可能是一種逐漸走向沒落的模式。
隨著云計算逐漸普及,企業和教育工作者們需要重新思考一下該如何訓練我們的新一代計算機科學專家還有普通學生們了。一些科技企業領袖和高等教育的專業人士紛紛這樣表示。
“現在云計算正在處于一個重大的轉變中,且這將從本質上改變云計算未來圖景,” Proxios公司總裁Steve Fey認為。該公司成立于1999年,在網絡(或云)上提供硬件和軟件。
Fey擁有計算、控制系統和技術方面約35年的經驗,他還曾分別任職于Texas Instruments,Honeywell,Tyco Fire和Security。
Proxios負責提供并維護必要的硬件和軟件組件,在非技術方面,客戶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法伊說。Proxios員工約20人,主要客戶定位于中小型企業。
1995年左右,“我們有了這樣的想法,即企業擁有并管理自己的電腦和網絡根本沒有任何意義,還不如在你的后院里擁有并管理一臺發電機以便在房子里獲得電力。”Proxios的 CEO ,Frank Butler說道。
Fey說:“我們已經使計算對人們來說更加容易…他們不必非得是程序員,不知不覺間,該技術已經越來越成熟。
他說:“作為一個用戶,你需要它變得很容易。但對于IT人員,他們必須確保無論你在哪里,一切正常運行并保持安全,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最近技術產品提供商CDW做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39%的組織報告說,他們正在實施或維護云系統,比2011年的28%有所上升。這份超過1200名信息技術專業人員的調查,包括小型、中型和大型企業,地方政府、州政府和醫療保健和高等教育專業人士。
“我們決定建立一個公司,基本上提供效用計算,你可以訂閱一項服務,你會在任何時間得到遞送到任何設備的軟件”,Fey表示。
“我們的目標是把你所有的一切放在服務器空間中…然后取你所有的軟件,將其安裝在我們的云中,再還給你虛擬機,我們能夠在遇到的幾乎所有案子中都做到這一點。”Fey補充說。
弗吉尼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副教授Marty Humphrey說,教育工作者的任務之一是確保學生能創作新的基于云的應用程序。
“一方面,這不需要徹底重新思考計算機科學課程,因為在核心上,云應用程序就是基于算法和數據結構的,它一直是計算機科學課程的基礎,”他在電子郵件中如此表示。
“但另一方面,云應用是如此重要,我們需要確保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學生擁有最新的知識框架并掌握最新數據分析工具,” Humphrey說,“這可能是一個挑戰,因為該領域變化如此之快。”
Humphrey已經設計了一個計算機科學課程,特別是關于云計算,但他說他的主要挑戰是選擇特定的技術,圍繞它設計課程。
皮埃蒙特弗吉尼亞州社區學院(Piedmont Virginia Community College)的首席信息官Shivaji Samanta說,他認為云計算顯然正在重塑導師對待學生整體教育的方式。
“我不認為它對計算機科學教育的影響有那么大,因為它影響教育一般有更深刻的方式,” Samanta在電子郵件中說道。他說:“今天的學生期望學習模塊能夠是小塊兒的,以便他們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來學習,這幾乎使傳統的演講模式過時。我們都在通過使用技術和教學風格來使個''翻轉教室''的模式運行起來。”
Humphrey還表示,當幾乎沒有任何企業采用傳統的信息技術設置、甚至傳統的IT人員時,時機就到了。
“云計算經濟已經引人注目有幾年了,”他說。這種轉變已經在弗吉尼亞州社區學院系統內開始進行了,PVCC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Samanta說,弗吉尼亞州社區學院的信息技術服務部門服務于超過來自40個校區、23個學院的50萬活躍的學生,全部來自一個集中的數據中心,用著世界上最大的Oracle的學生信息管理系統以及黑板學習管理系統(the Blackboard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然而,即使是這樣一個大的規模,Samanta說,他仍然不相信在這個時候,把PVCC遷移到云將是正確的策略。
“這些功能被轉移到第三方的云服務嗎?我對此表示懷疑,因為我們將無法保證這些特殊的功能服務能夠實現,“他說。“但是我們的確通過外包我們的學生電子郵件給第三方來利用云計算,因為這已經是一種由多個供應商提供的商品化的服務,我們正為我們的員工電子郵件和Web服務考慮類似的措施。”
Humphrey說,安全性是一個減慢云計算遷移步伐的問題。
“安全性一直是人們不遷移到云的首要原因,但一天又一天,這越來越不成為問題,因為人們認識到,在許多情況下,云計算和其他選擇一樣安全甚至更安全。“
盡管有這些挑戰,Fey說,他認為機遇大于不足,云計算更廣泛地被采納。
“技術,它總是不斷發展的,所以不管你今天依靠的是什么,明天都不一定能夠繼續指望。這是自然法則。”Fey說。
來源:企業網D1Net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