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云計算的行業實踐分析,尤其是針對富有特色的中國市場,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云計算。從已有的大量實踐經驗來看,創造利潤和降低成本是將云計算應用于行業的兩個最重要主題。
從創造利潤的角度看,企業必須通過開拓新市場和鞏固優勢市場等方式來獲取新利潤,滿足資本需求。在產業鏈整合和混業經營愈加深人的背景下,企業必須整合上下游資源,打造核心競爭力,來獲得新利潤。云計算具有開放、整合的特點,能夠適應企業的這種需求。從降低成本的角度看,企業對內必須降低運營成本。根據市場調研機構Forrester的報告,全球有超過40%的企業開始縮減lT開支。在這些開支中,用于維護硬件系統的部分約占80%云計算資源共享的特征能有效降低投資成本,動態響應的特征能靈活適應管理需求、降低運營成本。
對于身處不同行業的企業和機構,在具體落地云計算時,在戰略上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展面。
第一,業務創新層面。云計算對業務的創新,業務是對象,創新是方向,云計算是手段。這里的重點要放在業務創新上,也就是一定要在理解業務現狀和預期結果后,再考慮云計算的技術實現手段。去計算是實現特定業務目標的中介手段。在得到企業決策層的全力支持之后,云計算將成為推動業務創新的主要手段之一。
第二,技術創新層面。云計算涉及各項lT技術,云計算引領的發展趨勢也為各種IT技術提供了廣闊的創新空間。因此在技術層面,一部分廠商,比如運營商和互聯網企業,需要加大對基礎技術研究的投資力度,這一點從Google和lBM管理超過幾十萬臺服務器的具體實踐中就可以得到清晰的拴釋;另一部分廠商,比如跨平臺虛擬化的硬件和軟件廠商,需要從更大規模虛擬化的角度,升級老產品并研發全新的產品;對于系統集成商、負責業務建模的咨詢供應商,需要深入研究云計算帶來的變革相具體落地方案。
第三,風險控制層面。在開創新業務、引人新技術時,風險是應該被放在第一位考慮的問題。在當今的中國,超過30 年的高速增長和對未來激動人心的預期都孕育著各種各樣的機會,而如何識別、控制這些機會中潛在的風險則成為一道難題。首先,在具體實踐云計算時,我們需要深人了解技術本質,細致定義風險,做好云計算落地時的風險控制。其次,由于現實市場的接受程度有限,云計算咨詢服務商、集成商和設備供應商,以及使用云計算的用戶要周詳考慮云計算實踐的困難和風險。
在綜合考慮業務、技術、風險這三個層面后,企業需要根據自身IT資源和業務類型來選擇合適的云計算環境,以便創造出最大的商業價值。
根據不同的IT資源基礎,企業可以選擇私有云、公有云或者混合云。對于規模較大、IT資源比較完善的企業,可以在自有的數據中心里搭建私有云;對于缺乏IT資源的中小型企業,可以利用公有基礎設施云或平臺云來創建自己的應用,也可以直接訂閱公有應用云提供的服務:對于具有一定規模IT資源但并不充分的企業,可以通過應用和數據集成工具來搭建混合云,以實現對現有資源的充分利用。
對于不同的業務類型,企業應選擇相應的解決方案。各個行業的業務種類繁多,其申一些已經被驗證能夠運行證云中,而另外一些還有待進一步考察。目前,業界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為不同業務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可以應用于諸如開發測試、商業智能、桌面環境、存儲服務等多個領域。無論是哪種業務遷移到云中;企業都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應用的具體情況來進行綜合的評估和決策。
當企業對自身IT資源和業務類型的判斷達成共識以后,就可以將目標業務向云計算環境遷移了。這個遷移過程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步驟:第一,調研市場上可選的云計算服務提供商,這需要企業既深刻理解自身的需求,又廣泛了解外面的世界;第二,深人考察候選者并最終選定提供商,這需要企業根據需求排除不滿足條件的云計算提供商,并對保留下來的候選者進行深人的評測和逐步的篩選,最終選定通過驗證的提供商;第三,將業務部署到云計算環境,這需要企業將代碼、應用和數據等內容向云中遷移,如果前兩個步驟完成的效果好,最后的遷移過程將是平緩而快速的,企業將很快過渡到基于云計算的業務中來,并基于此創造新的業務和價值。
為了更好地幫助企業決策層制定合適的云計算戰略,本章將從公共服務、銀行、電信、物流、醫療、制造、互聯網和教育這八大行業人手,深入探討云計算給這些行業及產業鏈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來源:機房360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