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數那些由云計算帶來的變革


    時間:2013-02-22





    變革的到來已勢不可擋。如果我們將視野放寬,把當下所處的時代定位于技術與經濟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就能夠更加清晰地理解云計算所帶來的變革與機遇。

    CarlotaPerez在其著作《技術革命與金融資本》TechnlolgyRevolutionsandFinancialCaptial中梳理了從18世紀工業革命起到當今信息時代近250年的人類社會發展史,回顧了五次由于基礎性的技術革命而主導的社會更迭,歸納了在這些更迭中由技術引致的從萌芽到高速發展、躁動到泡沫破裂、重建到最終成熟的循環規律。當前,我們正處于由lT技術主導的信息與通信時代,經歷了.com泡沫的破裂,目睹了金融危機的爆發,"社會的技術與經濟正經歷著秩序的重建。在這個過程中,雖然不再有虛幻的傳奇和狂躁,但技術的沉淀和演進將越走越實,其中蘊藏的機遇和財富將越來越廣。

    大勢所趨的轉型

    變革的背后往往蘊藏著規律,云計算的到來也不例外。它并不是隨機的、意外的,而是當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必然發生的。在這里,我們可以將計算技術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做一個類比,便不難探究出其中的規律。

    在農耕時代,家家戶戶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般的生活,自己制作工具,自己耕種收獲,看起來陿意,但只是低效地滿足了有限的基求生活需求。隨著鐵制工具的使用和生產技術的進步,農業勞動生產率獲得提高,也使農具的生產變得多樣而復雜,不能再由一家一戶獨立進行了。在這個背景下出現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二次社會大分工",由工匠進行專業農具生產,內農民專門從事農業活動。隨著社會生產率的進一步提高,工具的生產逐漸標準化和規模化,手工作坊的規模越來越大,農業生產的能力也越來越大,簡單的交換已無法容納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在這個背景下,商人出現了,完成了"第三次社會大分工"。隨著分工的不斷精細化,每個人和社會整體的效率與效益都獲得了提高,人類社會逐漸從荒蠻走向文明。

    反觀近百年來計算技術的發展,我們不難從中發現與社會經濟相似的規律。在早期的大型機時代,公司或機構自己購買、營運并使用計算設備。隨著半導體、網絡和軟件技術的綜合發展,計算技術進入個人電腦時代。互聯網上出現了多種多樣的服務提供商,嶄新的業務模式層出不窮。在這個過程中,提供商通過制訂標準來鞏固自己的專業地位與業務規模。這樣的專業化與規模化不斷深入,伴隨著技術的成熟,IT服務將逐漸成為如水和電一樣的,可以通過無處不在的互聯網隨處獲得。這就是云計算,順應著歷史發展的脈絡在我們這個時代誕生。當下,僅是一個開始,隨著IT生態系統的進一步精細分工,云計算將孕育出新興的產業鏈。新的參與者將加入,舊的參與者必須相機而變。

    新興的產業鏈

    云計算作為一種新興的IT運用模式,帶來了lT產業調整和升級,同時也催生了一條全新的產業鏈。這條產業鏈中主要包含硬件供應商、基礎軟件提供商、云平臺提供商、云服務提供商、應用提供商、企業機構用戶和個人用戶等不同角色。

    云計算產業結構中的角色如圖1·9所示。在云計算的產業結構中,位于中心的是云平臺提供商。云平臺提供商為云服務提供商搭建公有云環境,為企業和機構用戶搭建私有云環境。云平臺提供商從硬件提供商和基礎軟件提供商那里采購硬件和軟件,向上提供構建云計算環境所需的解決方案。應用提供商從云服務提供商那里獲得所需的資源來開發和運營自己的應用,為個人用戶和企業機構用戶提供服務。除了從云平臺提供商那里獲得私有云,從應用提供商那里獲得隨時可用的軟件外,企業機構用戶還可以直接從云服務提供商那里獲得計算和存儲資源來運行企業機構內部的自有應用。可見,位于產業鏈中游的云平臺提供商、云服務提供商和應用提供商從事著與云計算直接相關的業務活動,我們將他們統稱為云計算提供商。

    來源:中關村在線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