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信運營商“師夷長技”以自救


    時間:2013-02-21





      在行業最危險的時候,電信運營商們選擇了抱團逆襲,而想對抗iOS與Android的兩極世界,他們就必須“師夷長技”,擁有自己的OS平臺。

      作為唯一一家沒有引進iPhone的日本電信運營商,2012年,NTT DoCoMo每月約有9萬個簽約號碼轉投KDDI和軟銀,而春季購物高峰時期的3月、4月份的轉投數分別突破14萬、10萬的大關。

      移動互聯時代,“沒落”的不僅僅是Wintel聯盟,全世界的電信運營商們都發現自己在這個時代越發費力不討好了:智能手機的用戶們一邊用著類似微信、米聊這樣的軟件替代著電話和短信為自己省錢,一邊伙同網絡巨頭們抱怨著自己通信的帶寬永遠不夠用。

      2012年的最后一天,胡延平發了如下一條微博:“在微信、微博、短信漫天飛來飛去的跨年之夜,報告個剛剛獲悉的數據:2012年電信運營商短信量比去年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電話業務量下降5%,真正由用戶自己發送的短信在短信總量中的占比不到40%。”

      語音通話和短信服務,這兩個讓全世界電信運營商賴以生存的根本,在移動互聯時代,正在他們為用戶提供的“流量”里逐步消弭。在蘋果和谷歌依仗著各自的移動端OS搭建起的生態產業鏈上日進斗金的時候,無論是App Store還是Google Play,甚至是在各種混亂版本的應用市場里,電信運營商都無法像以前那樣靠自己的后臺地位“強制”讓用戶在移動終端上使用自己的增值服務了。從2012年開始,OTTOver The Top成為電信運營商的強勁對手。谷歌、蘋果、Facebook、騰訊等互聯網廠商在電信運營商的網絡上發展業務,繞過電信運營商,直接向用戶提供服務并收費,使得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與財力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電信運營商淪為單純的“傳輸管道”。大量虛擬語音和信息服務的井噴,讓他們不僅失去了“主角光環”,還有進一步淪為“啞管道”的危險。

      這是任何一家電信運營商都不想看到的局面,如果在3G時代他們都被趕下舞臺,那么在即將到來的4G時代,他們必然永無翻身之日。

      一切圍著電信運營商轉的2G時代徹底遠去,3G時代的聚光燈只屬于蘋果、谷歌,以及那些可以在移動終端的應用里只手遮天的網絡巨頭。在這個行業最危險的時候,電信運營商們選擇了抱團逆襲,而想對抗iOS與Android的兩極世界,他們就必須“師夷長技”,擁有自己的OS平臺。

      在目前流出的Tizen聯盟成員圖里,已經包括了日本NTT DoCoMo、法國Orange、韓國SKtelecom、西班牙Telefomica、美國Sprint、以及跨國的沃達豐等多家電信運營商。

      “現在蘋果是如來佛祖”

      即便是“日本移動互聯之父”榎啟一,如今也對電信運營商的未來沒有那么樂觀:“現在日本固定電話運營商的利潤率只有1%到2%,未來移動通信的利潤率下降到這個程度,也是有可能的。”

      十多年前,由他一手在日本開創的i-Mode模式,曾在日本創造出驚人的移動互聯網市場,形成世界移動互聯網發展的第一次高潮,運營商成為主宰移動互聯網發展的中心,并由此開創了運營商的黃金時代。

      中國的移動互聯網被認為是深受日本模式影響的。中國移動的“移動夢網”,就是深度借鑒日本i-Mode的結果,中國移動的前董事長王建宙甚至在很多場合都言必稱日本的運營商。

      在日本最大的電信運營商NTT DoCoMo的i-Mode模式里,運營商始終牢牢地占據著主導地位,其他如手機廠商、銀行、移動互聯網IT公司等,都圍繞著運營商這個核心開展業務。運營商和服務提供商SP及內容提供商CP按比例分成,運營商起到代收費的作用。

      在日本這樣封閉的電信市場里,日本人購買手機絕大部分都是直接從運營商的渠道購買,因此運營商對手機的掌控度極強。日本移動運營商的手機終端部門,甚至比許多手機廠商的人還要懂手機,他們直接向夏普、東芝、京瓷、NEC這樣的手機廠商下達指令,在清單中詳細列出他們所需要的手機的各種規格。這種情況帶來的好處是一些關鍵標準高度統一,例如手機支付模塊、二維碼識別軟件這些應用可以很快迅速推廣。

      不過,這種運營商高度強勢的體制,極大地扼殺了手機終端廠商的創新活力,這為日本移動互聯網日后受到美國模式的沖擊埋下伏筆。

      2007年蘋果推出iPhone后,NTT DoCoMo曾經很希望引入iPhone,但和蘋果的談判以失敗告終。因為喬布斯干凈利落地拒絕了他們在iPhone中植入大量運營商自身服務的要求。

      此后,孫正義領導下的另一家運營商軟銀率先在日本引入iPhone,在更好用的iPhone3GS和iPhone4推出后,日本國內迅速掀起了搶購iPhone的熱潮。盡管日本運營商定制的各種功能手機的服務已經相當強大,但iPhone卻是摧枯拉朽的完勝。

      也就是從那時起,智能手機成為了電信運營商們又愛又恨的心結:一方面,他們要靠販賣手機產品吸引用戶,另一方面,手機OS后面的應用生態卻賺走了他們的利潤。2010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包括AT&T、Verizon Wireless、沃達豐、Orange、NTT DoCoMo、軟銀、中國聯通、中國移動、西班牙電信Telefonica、德國電信T-Moble、SK Telecom在內的全球最主要的24家移動運營商宣布結成聯盟,組成所謂的“大規模應用社群”,共同抵抗蘋果這只老虎,又引來了Android這條狼。

      3G時代的全面到來,讓原屬于電信運營商們為用戶提供的服務,都轉化成了各種移動OS自身的APP應用,原本應該從“管道”里流進自己口袋的利潤,在“管道”里就被蘋果和谷歌們“劫走”了。

      如今,滿頭白發的榎啟一已經退休,只留下了NTT DoCoMo高級顧問的頭銜,喜歡看《西游記》的他說:“十年前運營商是如來佛祖,但現在蘋果是如來佛祖。”

      移動互聯網使電信產業鏈的價值發生轉移

      如果運營商有了自己的OS

      在日本這樣的封閉市場,雖然運營商的增值業務受到很大沖擊,但是日本運營商的數據流量、支付等基礎業務仍然擁有雄厚的功底,暫時沒有滅頂之災。例如日本運營商定制的Android手機里面普遍加入了手機支付模塊、手機電視模塊等特色應用,還有運營商自己的軟件商店等基礎服務。

      而在充分開放競爭的歐美市場,各個電信運營商與互聯網巨頭們的對抗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2013年伊始,法國第四大電信公司、第二大寬帶服務商Free開始允許其旗下500多萬互聯網用戶屏蔽網絡廣告。該舉措已經在網絡出版商等公司中引發了驚慌情緒,因為這些公司已將其整個業務模式的基礎都放在向消費者提供免費內容上,它們讓付費廣告充斥在所有網頁上。

      法國數字經濟部長佩樂琳Pellerin也表示,互聯網內容供應商應該為網絡運營商分擔一些運營和網絡升級成本。這意味著,法國政府可能考慮讓谷歌等內容供應商為互聯網流量的增長埋單。

      最近,法國電信高層證實,已經成功要求谷歌為擠占網絡流量付費。法國電信旗下運營商Orange的高層對外證實了消息,他們已經成功和谷歌達成了協議。據稱,此次協議期為一年,谷歌支付的補償費用,將用于法國電信維護自己的通信網絡。

      但在管道上“維權”,得到的丁點收益彌補不了商業價值轉移帶來的損失。榎啟一認為,盡管運營商被管道化已經不可避免,但人們的手機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不離身,圍繞著手機的各種業務,運營商還有很多機會:“現在蘋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系統是主流,運營商也可以自己做一個操作系統,如‘DoCoMo OS’,如果運營商做操作系統成功,話題就變了。”

      可以想象,如果電信運營商擁有自己的OS,就會像谷歌將自己的google map、Gmail、google+、youtube這些產品裝進Android的程序界面一樣,讓諸如原來“移動夢網”之類的服務牢牢占據在“第一屏”,甚至不可卸載。

      這也正是三星從開發Bada起,占據韓國通信市場近60%份額的SK Telecom就積極參與的原因。等到Tizen開發初始,全球行業第二位的NTT DoCoMo也隨同英特爾一起“入伙”。諸多電信運營商們成為了“支撐”Tizen的第三股力量,并且這個參與者的名單還在不斷加長:沃達豐、法國電信,以及還有尚未公布的歐洲電信運營商。

      或許很多互聯網人士認為,已經被市場邊緣化的電信運營商們已經掀不起多大的波浪,沒有什么力量去推廣一個新的移動端OS,這顯然還是低估了他們的能量。至少,在日本、韓國、印度以及中國二三線城市這樣“封閉性”的市場,電信運營商們還擁有著全面的渠道,用戶只認硬件牌子而分辨不清OS之間的區別。

      在這樣的市場里,以NTT DoCoMo為代表日本電信運營商們近年來已經充分總結了“反管道化”的經驗,其核心就在于“服務”:在中國,如果一款定制智能手機出了問題,運營商的營業廳和手機品牌公司的售后服務網點之間互相踢皮球是常見情形。但在日本,運營商卻將用戶來營業廳解決手機問題視為一個千載難逢的向他們銷售新業務的好時機,那些新潮的手機動漫、手機錢包、手機視頻業務,很可能通過這種面對面的交流很好地銷售出去。

      這種“服務”的嚴苛幾乎達到了變態的地步:NTT DoCoMo每年都會舉辦虛擬服務大賽,超過5000名來自營業廳的員工最后只有一個優勝者。比賽中,營業員不僅要面對顧客形形色色的有意刁難,還要巧妙調查顧客對服務的滿意程度,并且完美地將業務推廣給顧客。不久后,這些優秀營業員的表演會被制作成視頻,通過DVD和網絡視頻供全日本的NTT DoCoMo營業廳學習。

      這種極致服務始于2006年日本開放的“攜號轉網”,如今卻成為了運營商的利器。走在日本的大街上,NTT DoCoMo、KDDI和軟銀三大運營商的營業廳幾乎和7-Eleven一樣常見,在中國電信營業員普遍認為不可能接受智能手機的老年人,卻可以成為日本智能手機推銷員最喜歡的推銷對象。

      如果Tizen手機里可以預裝這些運營商的應用,那么這種地毯式的推廣,一樣可以成為這個新OS的福音。即便Tizen只能在封閉的亞洲OS市場里占去一塊蛋糕,那也足以讓Android感覺到壓力。

      國內運營商“求聯合”的信號

      去年夏天,安徽聯通濉溪分公司總經理助理王峰在試用了微信新版本后,“覺得脊背一涼”。他發現微信的視頻和語音功能是聯通旗下的同類IM即時通訊產品“沃友”所無法比擬的,隨后發表的一條微博中,他提到更關鍵的一個問題:“在3G或Wi-Fi環境下,可以免費視頻通話,也可切換為語音通話,除了消耗一些流量,運營商顆粒無收。運營商的管道之路該怎么走?進入管道的內容,是否該無所限制?”

      這條微博引發業內不少人士的回復討論,有同僚給他回復:“對微信有恐懼感,感覺語音業務已被徹底打敗。”

      或許在王峰談論“沃友”的時候,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的員工也在擔心著他們的“翼聊”和“飛聊”。

      中國移動多年來對日本模式的學習消化,曾逐步使其發展成為全球第一大移動運營商。但在3G時代,它卻成為了落到最遠的那個。GSM時代的“移動夢網”早就沒有人記得了,而TD-CDMA的先天不足,讓其連與蘋果談判iPhone定制機的主動權都沒有。有媒體人士在微博上貼了一張圖,圖上兩條K線分別為中國移動和騰訊5年來在H股的走勢——紅線的騰訊漲漲跌跌,依舊爬到了“300%”,藍色的中國移動像一條平穩下滑的直線,卻指向了“-50%”。

      正是因為這一點,中國移動是國內三家電信運營商里對淪為“啞管道”危機意識最重的一個。去年12月5日,在廣州舉辦的中國移動全球開發者大會上,中國移動總裁李躍多次提到新時代新業務對運營商的沖擊。他明確警醒大家:“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已經到來,凡是和這個時代不同的做法,必將被未來發展的移動互聯網洪流所淘汰。”

      隨后,李躍和中國聯通總經理陸益民明確表態“微信已威脅運營商主流業務”。據消息人士稱,馬化騰和李躍正在談判。不過兩者都非常強勢,騰訊與中國移動的移動互聯網之戰不可避免。

      面對目前的不利地位,國內的三大運營商,除了拉攏各路手機品牌商為自己生產定制機進行防御性的“機海戰術”之外,也有了主動的反擊打造自己的移動OS的意圖。

      最近,中國移動原董事長王建宙在雜志上發表文章,呼吁“中國企業應該積極參與到手機操作系統的研發中去”。

      “手機操作系統再復雜,我們也不能永遠做局外人。只有進入手機操作系統開發的領域,才會有發言權,才能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拓展。”王建宙說,“在操作系統開發時,要提倡聯合開發,畢竟不可能每一個移動終端制造企業都擁有自己獨有的操作系統。研發機構、制造商和運營商要加強合作,集中優勢,開發出既安全可靠又具有競爭力的新的操作系統。相信由多廠家支持的開放式的操作系統一定會優于封閉式的自有操作系統。”

      在王建宙執掌中移動期間,中移動曾推動自主研發的智能手機OPhone操作系統平臺。時至今日,盡管沒有官方宣布OPhone失敗,但就市場反饋而言,可以說是無疾而終。

      而此時Tizen的出現,在國內已經得到了華為等手機廠商的呼應,英特爾、NTT DoCoMo、松下、NEC都是錯失移動互聯網大潮機遇的昔日巨頭,國內三大運營商同樣作為“大體量”的亞洲企業,如果可以有一個OS平臺讓自己“事倍功半”,為什么不去考慮跟著關系不錯的手機品牌商們一起“入股”呢?

      24家

      2010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全球最主要的24家移動運營商宣布結成聯盟,共同抵抗蘋果對其核心利潤的侵蝕。

      如果電信運營商擁有自己的OS,就會像谷歌將自己的產品裝進Android的程序界面一樣,讓諸如原來“移動夢網”之類的服務牢牢占據在“第一屏”。


    來源:數字商業時代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