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全國城鎮化規劃草案還在制定過程中,但新型城鎮化的指導原則已經基本成型。其中明確要求,“集約高效,合理控制建設用地規模,合理設置城鎮建設標準”,同時要“完善城鎮的功能,改善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在此原則的指導下,我國已經有154個城市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的目標,而寬帶網絡則是“智慧城市”的基本保障。事實上,對比世界的網絡發展規模,中國的寬帶建設早已經到了“非升級不可”的地步了。
截止2010年,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2億人,而互聯網普及率更是達到31.8%,僅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規模便達到2.77億之巨。然而中國互聯網擁有的只是龐大人口基數帶來的巨大市場,在互聯網價格和技術的比較上,卻著實輸得一塌糊涂。2010年,我國互聯網網速平均速率僅1.774M,當時的排名位列全球第71位。而兩年后,這一排名在全球互聯網升級的大潮中,更是進一步滑落到了90位開外。
我們先看看技術方面的差距,目前,大多數先進國家已經普遍采用了光纖入戶的聯網方式,傳輸速度大約在50M到100M之間。而中國仍處于ADSL銅線入戶的發展階段,技術上的落后幾乎相差了一個世代。
然而在此基礎之上,西方國家仍然將網絡建設放在了相當重要的位置。美國政府已經做出計劃,責令美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制定《國家寬帶計劃》,并向國會申請250億美元專項資金,用以建設高速互聯網絡和無線寬帶網絡。
而歐盟方面,更是早在幾年前便正式對外公布了一項未來十年的公共寬帶服務的新計劃。目標是在2020年之前保證歐洲境內一半以上的居民都可以享受30Mbps的超高速率寬帶服務。
然而就在全球都在為互聯網建設而相互追趕的同時,中國的寬帶提速卻受制于所謂的居民消費水平有限和改革成本過高而遲遲無法推行。
中國網民的互聯網消費水平真的有限嗎?我們不妨對比一下同為亞洲地區的幾個代表性國家的寬帶資費。2008年,中國寬帶用戶平均月資費83.8元,按照當時的匯率相當于每Mbps每月6.7美元。這一成本,是同為亞洲國家的韓國寬帶0.37美元/月/Mbps的18倍、更是達到了日本的51.5倍之多。而如果我們將收入差距的因素考慮到其中,中國網民承擔的寬帶資費水平則將一舉達到韓國的124倍之多。從數據上看,中國寬帶其實早已經超前消費和敲詐了網民很多年了,又何談消費水平之下影響的互聯網硬件升級呢?
而成本方面更是如此。相應的例子我們不妨看看當年的法國。2010年時,法國政府啟動了預計總投資超過300億歐元的“超高速寬帶”計劃。而這一計劃的大背景,是持續多年的法國財政困境的日益嚴峻。法國政府為了削減財政開支甚至需要靠巴黎等重點城市夜晚的熄燈來節約支出。然而即便如此,對于類似的西方國家政府來說,互聯網建設的投資舉動,仍然是非常劃算的買賣。
事實上,拋開人民生活和社會發展等虛無的命題不談,僅以促進經濟建設的角度講,寬帶普及所帶來的好處也是實實在在且具有相當分量的。1980-2007年間,有相關機構面向15個中高等收入國家的研究顯示,寬帶對生產率產生的影響絕對是正面的。以美國為例,2001-2005年間,美國寬帶普及率增長了10%,而直接受益提速產生的生產效率提高便達到了3.6%。
對于網絡革命之后的現代化社會來說,互聯網硬件的建設意義,早已經不亞于工業革命之后,經濟對于公路鐵路的依賴了。然而互聯網的重要意義,并不能阻止中國的網民仍然淪陷于高價格和低帶寬的低等級寬帶的泥潭之中。
中國互聯網的寬帶提速,在相關企業的壟斷把持之下,在蹣跚中前行了10年。也正因為如此,國家政策對于寬帶中國的全面鋪開,才具有更大的意義。按照工信部的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中國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將累計投資1.6萬億元,其中寬帶接入網投資5700億元。
這些都將成為相關企業的長期利好,而從城鎮化的角度來看,農村人口的遷徙或者城鎮化過程,也將同時解決農村地區人口分散光纜覆蓋難度大等最為重要的問題,恰恰可以成為寬帶建設最大的政策性利好。而個股上的選擇,我們認為,拋出主營通訊的公司之外,兼有智慧城市概念的個股可能會在寬帶中國的炒作中異軍突起。
來源:新浪財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