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互聯網引發大融合與大變革


    時間:2013-01-28





    作為移動通信與互聯網的融合產物,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技術發展最快、市場潛力最大、前景最為廣闊的新興產業,蘊含著巨大的產業和社會變革機會。伴隨著移動互聯網浪潮的滾滾而來,終端、應用領域均呈現出全新的技術趨勢,而這正是前進的動力所在。

    智能終端的云端結合與軟硬一體化發展的趨勢正日益明顯

    2012年智能終端爆發式增長成為產業主旋律,終端操作系統市場已發生變革。2012年,在包括PC在內的各種電子設備全球出貨量中,iOS和Android所占比例超過45%,Windows僅剩35%的市場份額。其中,Android的發展速度最快,基于Android的手機、平板電腦、TV已占據市場主流。另外,微軟推出覆蓋PC、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的新一代統一操作系統WIN8以期望扭轉局勢,值得關注。

    終端是用戶體驗應用最終入口,為“掌控入口”,眾多移動互聯網廠商、軟件廠商等非傳統終端制造商紛紛爭先恐后地進入終端生產定制行業。互聯網公司希望通過終端的深度定制,占領用戶入口。阿里云手機、小米1和小米2、360終端、盛大終端已經陸續在國內市場上市。通過定制UI可以改進用戶終端體驗,還可以把業務應用和終端自身功能緊密耦合,從而提供云端結合、軟硬一體化的服務。

    桌面程序和瀏覽器是終端入口的重要載體。Android終端提供桌面自定義功能,可以通過桌面程序,對UI進行重新布局,實現淺度終端定制的作用。隨著HTML5和WEBAPP的興起與升溫,瀏覽器的入口作用越來越重要,當前一些瀏覽器已經可以支持HTML5部分特性,并可以支持本地能力的封裝,從而實現類似本地應用的體驗。

    創新應用深刻改變人們生活,優勢應用平臺化效應初顯

    當前各種移動互聯網創新應用層出不窮,其中Android和iOS平臺的應用數量均已超過70萬。美國風投KPCB合伙人瑪麗·米克發布的《2012互聯網趨勢報告》指出,移動互聯網正促進“輕資產時代”的形成,從個人娛樂中的音樂、視頻、游戲到學習工作中的教材、筆記、招聘,再到社會生活中的住房、交通、貸款、協同等,移動互聯網極大地促進了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互動與融合,越來越多的生活方式正被改變和重新定義。例如,Facebook、微信類應用改變人們通信溝通與交際方式,Square、支付寶等應用改變商務交易的金融支付方式,Twitter、新浪微博等應用改變媒體與消息的傳播方式。

    在眾多應用中,社交網絡和位置服務不僅僅作為獨立應用發展,并已逐漸成為各類應用的基本元素和基礎能力,平臺化效應漸顯。

    社交網絡的本質是人與人社會生活溝通分享的互聯網化,其核心是人與人的連接關系網以及通信。Facebook、QQ、新浪微博等社交類應用從桌面向移動端延伸,并從單獨的社交應用發展為社交平臺,通過賬號連接如QQ登錄、新浪微博連接等為各類應用注入社交網絡屬性。同時,天然面向移動的應用如微信、Instagram等則聚焦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持續提升產品體驗,拓展產品功能,豐富服務內容。如微信從單一的IM應用發展為專注溝通分享的社交服務平臺,不僅提供各種IP多媒體消息聊天,還推出面向身邊好友的朋友圈分享、面向企業和名人與大眾用戶之間溝通交互的微信公眾平臺服務。

    位置服務的本質就是通過位置維度對互聯網信息和服務重新整合。當前位置服務的發展趨勢有兩種,一種是專業化的趨勢,將原有的互聯網服務增加位置屬性以提高原有服務的能力,例如大眾點評、攜程等應用。另一種則是把位置服務的面做寬,通過地圖服務、聚合應用門戶等搶占位置服務的互聯網入口,例如中國電信近日推出的翼周邊、愛優惠以及圖吧隨行、老虎寶典等,在應用聚合方面提供周邊信息和服務的查詢。

    電信運營商應基于差異化優勢,推動業務的創新和規模化發展

    電信運營商一方面作為移動寬帶網絡提供商,肩負著推動作為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的網絡智能化發展,為上層應用提供更好的網絡資源調度、質量保證、無縫連接等能力;另外一方面,運營商擁有豐富的業務能力、資源以及渠道,可基于差異化優勢提供平臺能力和服務以及部分內容應用產品,如中國電信基于通訊錄提供與已有電信網絡消息和語音融合互通的社交通信產品ECP/翼聊,當前用戶已經突破5000萬,具有自身獨特的競爭力和優勢。

    在發展移動互聯網的過程中,電信運營商已經認識到需要以創業的心態、互聯網的機制和規模來發展業務,為此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紛紛在產品基地模式基礎上建立專業化公司獨立運作。為進一步順應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和激發內部員工,中國電信還成立創新孵化基地,建立了內部孵化機制,并專門成立天翼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開創國有資產體系下自主創新和企業發展的新模式,成為大型國有企業在創新實踐方面的新嘗試。

    來源:人民郵電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