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運營商牌照或將頒發未來發展不樂觀


    作者:郭曉峰    時間:2013-01-23





    近日,民資進入電信業再次成為業界關注焦點,這個開放的信號是好是壞?何時可以獲得運營牌照?而誰又會是首批進入該領域民資企業的猜想更是不脛而走。

    騰訊科技最新獲悉,此次試點方案征求意見時間為30天,工信部就正式方案正加速推進出臺,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包括整體框架和具體實施細則在內的一整套方案,預計3月起可接受企業申請,最快5月發放首批運營牌照,試點期初定兩年。

    根據方案要求,要求擁有移動網絡的電信運營商,在試點期間至少與2家以上轉售企業簽署合作協議,并開展合作。一直以來,國內市場僅有中國移動微博、中國電信微博和中國聯通微博三家電信運營商,且均為國企,這也意味著未來將有至少6家民資企業將獲準運營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成為所謂的“虛擬運營商”。

    那么這6家民資企業又可能會是誰呢?

    競爭激烈發展空間有限

    目前,三大運營商無論是2G還是3G的競爭都已經呈白熱化狀態,而隨著移動通信業務資費的逐年下降。民資入局移動通信市場,無論是市場競爭還是利潤空間都對他們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試點方案對民資企業進入電信業明確提出了幾點要求,其中,除企業需具有持續盈利能力外,還要求具有相當的硬實力,其中包括“應有固定的辦公地點,有與轉售業務相適應的營業場所或營銷渠道”、“必須設有專門的客服部門和客服人員,建立服務質量管理體系,公布監督電話,受理用戶投訴”等。

    根據要求,虛擬運營商可能的來源有三種,一是有SP/CP業務經驗或經營移動服務業務的公司,如二六三、三五互聯等。二是具有較大客戶數量,且有一定網絡特色應用的公司,如騰訊、百度、淘寶等。三是具有線上應用的傳統零售商,如蘇寧、國美微博、迪信通等。

    從近日的各路媒體報道來看,家電企業蘇寧、國美已開始積極做申請準備。兩家均與三大運營商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包括首發定制手機、合約套餐辦理等等。對于蘇寧、國美而言,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終端市場的開發,借助該牌照,雙方都將可能占領更多的市場渠道和移動互聯網先機。

    傳統手機零售連鎖商迪信通也有望加入。迪信通總裁金鑫微博對騰訊科技表示,公司正在計劃申報經營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未來迪信通的虛擬運營商業務的側重點在于針對細分市場如教育領域等進行業務創新,更多地做信息服務產品。

    除此之外,擁有大量用戶和特色業務的互聯網公司可能性也比較高,其龐大的服務團隊更容易對增值業務提供電信級的服務。這里騰訊、百度、淘寶等硬件條件已十分符合,且其擁有的特色業務也有相當穩定的市場和用戶,這里不一一贅述。關鍵在于一旦后續有更多的民資企業進入這個領域后,其生存空間又會如何呢?

    眾所周知,三大運營商如今在3G市場已打得熱火朝天,激烈的競爭意味著運營商需要提高運營成本,而相應的業務資費收入則在下降,這一升一降之間不斷壓縮著市場利潤空間,對于民資企業進入后其發展空間已十分狹窄。

    其次,民間資本都活躍在電信行業的二級運營領域,主要包括信息內容服務和信息技術服務等增值服務領域,由于民間資本的進入該領域產生了大量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所以自身競爭自然會加大,再加上同運營商成熟、穩定的業務渠道相比,短時間內無法盈利很自然。

    此外,網絡設施和基礎電信業務領域一直為三大電信運營商所掌控,一年多以來,民間投資在電信等重要領域的進展甚微。

    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羅國三日前曾表示,從行業來看,鐵路、能源、金融、市政公共事業等重要領域并沒有進展,金融領域幾乎未對民間資本有實質性的放開;能源、電信和鐵路等領域仍然被國企壟斷,民間資本在一些壟斷行業領域的空間并未得到擴張。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陳金橋也表示,民間資本要真正進入電信行業,在資金投入、創新能力等方面也面臨障礙。民間資本無論是在資本規模、技術還是在運營經驗上,都與大型國企有不小的差距。由于民營企業缺乏必要的資本、技術和運營經驗積累,其在基礎電信業務上很難有優良表現。

    運營商喜憂參半

    去年6月27日,工信部正式發布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的實施意見》,提出將引導民資通過多種方式進入電信業,積極拓寬民間資本的投資渠道和參與范圍,鼓勵民間資本以參股方式進入基礎電信運營市場。

    最近工信部公布的《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征求意見稿)給出了更具體的細節,即進一步細化民資進入電信業的方式和路徑。除此之外,還將逐步試點允許民資進入具體電信業務,以及規定民營資本的相應資質。

    行業人士認為,移動轉售業務開放是移動通信領域市場開放的重要一步,將有更多的主體參與到競爭中來,有效推動移動通信市場的競爭。而按照方案,接入網、移動通訊轉售業務、增值電信業務中的部分業務將首先向民資放開。對此,國內三大運營商各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三大運營商對民資進入電信業一致表示歡迎,但需要國家有序的調控和監管措施。中國電信相關人士對騰訊科技表示,在很多實體店營業廳中,中國電信已開放了民資的進入,對于有些區域已按照承包制的方式供外部這運營,目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郊區以及三、四線的城市。但業務上目前僅以基礎業務為主,如開戶辦理號卡、話費交納、部分合約機購買等。

    對此,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也有相應的措施。但該兩家運營商也認為,民資進入對運營商的業務統一規劃會有所影響。如運營商轉售的業務如何與新參與者進行匹配,哪些業務適合新參與者,都需要重新規劃,而這不利于整體業務統一發展。如果與運營商運營相同業務也會造成價格制定的困擾,而這些都需要長期時間來摸索。

    此外,目前民資運營電信增值業務均是和運營商合作,一旦可以自由運營,將可能出現有人從運營商這里租用設備和服務器,再多次轉租給他人,就有可能給電信詐騙,以及色情網站等非法活動提供可乘之機。

    上述行業人士則表示,電信運營商之所以持反對態度,是因為民資進入電信業將對目前運營商的收入和壟斷地位造成沖擊。應加快民資進入基礎電信業的法律法規制定,否則開放民資就沒有足夠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可見,開放是開放了,但進入后發展瓶頸急需突破。

    目前,全球共有1100多家移動虛擬運營商,其中大部分位于歐美等發達地區。據統計,2011年全球共有移動虛擬運營商用戶1.05億戶,占全球移動電話用戶數的1.8%。預計到2015年,全球虛擬運營商的移動用戶數將達到1.86億,占全球移動電話用戶數的2.6%。目前比較有名的移動虛擬運營商,比如維珍移動,已在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8個國家開展業務,用戶規模已超過1500萬戶。

    雖然虛擬運營商在國外運營多年,但真正成功的案例目前少之又少,所以民資進入電信業未來道路依然荊棘密布,虛擬運營商不是那么好當的。



    來源:騰訊科技 作 者:郭曉峰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