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傳聞工信部將頒發虛擬電信運營牌照的消息重歸于沉寂,但民資入局電信業確實迎來了實質破冰的關鍵期。工信部近日就《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公開征求意見,自1月7日開始,本次征求意見時間為30天,截止日期為2013年2月6日。方案明確指出符合條件的民資轉售企業可經營移動轉售業務,試點時間為兩年。一旦試點政策落地,民營資本有望從三大運營商手中購買移動通信服務,重新包裝成自有品牌并銷售給最終用戶,參與移動通信市場的競爭。
目前國內移動用戶已經超過11億,三大運營商無論是2G還是3G的競爭都已經呈白熱化狀態。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以及市場競爭的推動,移動通信業務資費不斷下降。民資入局移動通信市場,無論是市場競爭還是利潤空間都對他們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移動業務轉售試點引爆通信概念股
從工信部公布《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征求意見稿)看來,試點意在鼓勵、支持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充分發揮民間資本靈活、創新的優勢,鼓勵服務和業務創新,滿足移動用戶個性化、差異化的應用需求,探索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與移動通信轉售企業之間合作競爭的模式和監管政策,進而提升移動市場競爭層次和服務水平。試點可以說是電信業改革的一個縮影,同時也是一個突破口。
試點方案征求意見稿一經發布,相關概念股旋即成為市場熱捧的焦點。龍頭股二六三連續3天封上漲停,三五互聯當日也強勢漲停,天音控股、愛施德漲幅都超過8%。根據《試點方案》要求,試點期初定為2年,要求擁有移動網絡的電信運營商,在試點期間至少與2家轉售企業簽署合作協議,并開展合作。這就意味著,至少有6家民企可望入圍。有分析認為,包括電子商務公司在內的互聯網公司,國美、蘇寧等家電連鎖企業,迪信通等終端銷售連鎖企業入局的機會較大。
試點方案被認為是民資入局電信業的實質舉措,但是對于民資未來在移動通信市場的前景,業界有不同的看法。華創證券TMT首席分析師馬軍指出,從國外的規模來看,在初期1-3年,滲透率在0%-2%的水平。兩年試點期,預計2015年能夠帶來幾千萬元的市場規模。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則表示擔憂,他的觀點是:通信服務講究的是規模經濟,如果小的民營轉售企業得不到很好的制度保障,根本就沒有辦法從強勢的運營商口中分得利潤。
移動市場競爭激烈發展空間有限
業內對民資前景的擔憂并非杞人憂天,放眼移動通信市場已是一片紅海。
國內電信業自2008年六合三重組以來,三大運營商全業務競爭越來越激烈。在移動業務領域,目前三大運營商移動用戶規模已經突破11億戶,3G用戶數也已經突破2.2億。隨著智能手機的大規模興起,三大運營商爭搶用戶的“戰爭”持續不斷,業務資費不斷下降,服務品質穩步提升。
目前的移動通信市場格局,中國移動憑借超過7億的用戶基數依然延續著一家獨大的格局。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借助3G和固網寬帶的優勢不斷沖擊中國移動霸主地位。剛剛過去的2012年,可以說是國內移動市場自2009年3G發牌以來競爭最為激烈的一年。
在業務方面,中國聯通2012年掀起的“隨意打”以田忌賽馬式的差異策略有力地沖擊了中國移動2G市場,而隨后的“隨意玩”、“隨意充”等3G流量業務則強勢攪動了3G市場。一系列的市場策略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卷入2012年移動市場價格大戰中,并且一直延續。價格戰的直接后果則是包括語音通話和移動數據流量業務的價格不斷降低,移動通信業務利潤空間被壓縮。
在終端方面,自2009年中國聯通引入iPhone以來,運營商對終端的補貼就一直在上升。無論是2011年占據主流的千元3G智能手機還是2012年的1500-2000元中檔智能機,三大運營商對終端的補貼此起彼伏。終端補貼在蠶食運營商自身利潤的同時也在無形中提高了運營商獲取新用戶的成本。
移動通信市場激烈的競爭意味著運營商需要提高運營成本,而相應的業務資費收入則在下降,這一升一降之間不斷壓縮著市場利潤空間。
民資入局需擺正心態找準定位
在三大運營商光鮮形象的背后是硝煙彌漫的市場競爭。如果說,業務、終端的競爭還不足以說明移動通信市場焦灼的競爭態勢的話,那么每年八九月份運營商校園市場的火拼甚至武斗則是最好的縮影。這也從側面說明,移動通信市場并不缺乏競爭,民資入局需要調整姿態找準定位。
民資入局移動通信市場首先需要擺正心態,即便政策開閘之后,“虛擬運營商”要掘金移動通信市場還面臨諸多瓶頸。
首先是成本的投入,電信業是典型的規模經濟,沒有形成規模,盈利就無從談起。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表示,轉售商前期需要自建客服、自建渠道,成本投入較高,而收入只是資費與運營商批發價間的差價,利潤空間有限。不過,民營資本有選擇地涉足移動通信局部業務,還是有市場空間的。
其次面臨的是市場管理和業務發展經驗的考驗。中國物聯網產業協會秘書長柏斯維認為,民資在具體操作上并沒有那么容易,很多壟斷行業包括電信業在內,在資金上、管理經驗上有著很多的積累,民資一時很難參與進去。民資即便是通過資本參股形式進入電信業這個領域,首先也還是要從學習開始,然后加強行業監督,最后才能慢慢走向成熟、發展。
在三大運營商激烈競爭的背景下,民資入局需要找準差異化定位。從國外虛擬運營商的發展經驗來看,移動虛擬運營商大多針對特定用戶群進行業務創新,實施精耕細作的業務提升用戶價值,主要用戶群包括青年人、體育迷、音樂迷、商務人士、低消費群體、信徒、少數民族、企業用戶等。
無論如何,電信業的開放已是大勢所趨,移動通信業務轉售是我國電信改革、打破行業壟斷的一個里程碑。政策開閘將促使更多有技術、有財力的民企能夠進入電信業,有利于行業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
來源:通信信息報 作者:符周順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