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民間資本進入電信業就好像是通信行業中的一個傳說,運營商睜開眼,這個傳說就好像一個齜著獠牙的狼,正虎視眈眈的看著自己眼前的食物,運營商閉上眼,這個傳說就好像天邊的彩虹,連一絲風都感覺不到。
直到2013年1月8日,工信部起草了《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征求意見稿),方案一出,不得不說,該來的終究要來。
國家鼓勵 工信部支持
早在2010年10月,國務院下發的《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就明確指出:應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電信建設。
2012年6月27日,工信部發布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的實施意見》,該意見就明確指出鼓勵民間資本以參股方式進入基礎電信運營市場;支持民間資本開展增值電信業務。
“試點方案的出臺,意味著虛擬運營商時代的到來,虛擬運營商會是中小資本切入電信業的機會。”飛象網CEO項立剛表示。
另有專家認為:民間資本進入電信業最整個產業來說是好事,能夠進一步激活產業的競爭效率,降低重復過度的競爭程度,從長遠來看,可能會引到產業走向良性競爭。
但對于運營商來說,情況卻并不是那么樂觀。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導致通信業務中的彩信、短信業務量明顯下滑,甚至語音業務量也遭受重創,深感危機的的運營商都在另辟蹊徑,希望在3G、4G上尋找新的突破口。此時國家卻一再頒布政策政鼓勵民資進入通信業,對運營商來說挑戰不言而喻。
“合作”多于“進入”
對于民資進入上述領域,業界仍存在比較大的爭議,另有業界人士認為:目前民資運營電信增值業務均是和運營商合作,一旦可以自由運營,將產生難以想象的監管難題,例如有人從運營商租用設備和服務器,再多次轉租給他人,過程中就有可能給電信詐騙,以及色情網站等非法活動提供可乘之機。
為了打破運營商的壟斷局面,曾有不少民資企業進入電信業,但與其說是民資的“進入”,不如說是與運營商的“合作”,由于電信業屬于高新技術、資金密集型行業,進入難度較大,雖然眾多專家一直在為民資企業出謀劃策,但終究是紙上談兵,民資企業只能依附運營商成長,一直游走在行業的邊緣。
目前來看,草案的出臺為民資進入電信業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案,但民營企業仍是弱勢競爭者,無論資金規模、技術積累均與運營商不可同日而語,并且每開展一處業務均要向運營商購買寬帶出口,同時民營企業還需要面對電信、聯通、廣電、鐵通多方面的壓力,這對于民營企業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若政府真想支持民資進入電信業,就必須營造公平透明的競爭環境,讓民資與國有資本享受國民待遇,而不是厚此薄彼。唯此,民資才對電信市場信得過。”工信部電信研究院資深專家周光斌表示。
來源:CCTIME飛象網 作 者:劉妍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