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計算快速發展 ICT的融合時代


    作者:東北    時間:2013-01-09





    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這更是一個融合的時代。2012年之前,ICT領域從未有過如此富有深度和廣度的融合。無論是蓬勃發展的云計算、方興未艾的大數據,還是為我們描繪了更美好未來的智慧城市,都是CT和IT碰撞、交匯的產物。在產業界線日漸模糊的今天,融合正被賦予更加特殊的意義。告別了單純的CT和IT,具有更強生機的ICT為我們生動詮釋了“1+1>2”的魅力——以云計算為基礎的云服務帶來了計算資源的靈活利用;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演進架起了通向智慧城市的橋梁;大數據時代下的數據成為了新型生產資料;綠色ICT正在幫助更多產業實現節能降耗……


    云計算加快“落地”步伐

    從曾經虛無縹緲的概念到現在觸手可及的應用,2012年的云計算正在加快“由虛入實”的步伐。隨著越來越多的云技術被用在實處以及更多成熟云服務的涌現,2012年被業界稱作云計算的“落地年”。


    “中國的云計算正在快速發展”。在不久前召開的2012國際云計算大會上,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陳俊亮對我國的云計算發展給出了如此判斷。他認為,目前在產業鏈各環節的積極推動下,我國的云計算正加快“落地”步伐。而最為直接的印證就是,國內的許多企業已經開始優化IT基礎構架,并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私有云上。同時,云產業已經成為各地產業升級、經濟發展的焦點,許多地方政府紛紛開始支持云計算產業發展,各地掀起了一股云計算建設的熱潮。


    作為典型的云計算應用形式,我國的公共云服務也正在蓬勃發展。據有關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公共云計算市場規模達到35億元左右,較2011年增長70%,遠超于同期國際市場增長速度。阿里巴巴、盛大、百度、騰訊等大型互聯網企業和軟件企業成為當前國內云計算主要服務企業,并初步形成一批公共的云服務。與此同時,國內的私有云建設也正在電信、能源、電力、醫藥等行業的大型企業中推廣開來,如三大電信運營商均開展了基于云計算技術的內部信息化系統改造、中石油規劃了集團級兩地三中心的云計算數據中心,以及11個區域數據中心。此外,部分發達地區也開始將電子政務和社會信息化系統向云計算模式遷移,如山東青島市就建設了全國黨政系統的第一個電子政務私有云平臺。


    尤為可喜的是,云計算服務在國內市場的認知度和認可度在2012年得到了顯著提升。工信部電信管理局巡視員張新生透露,目前國內公共云服務的用戶群體仍以中小企業為主。據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針對國內500余家小型企業IT人員的一項調查顯示,云計算的知曉率已經達到了80%以上,其中30%左右的企業已在不同程度地使用公共云計算服務。國內用戶在云服務性價比、售后服務、穩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滿意度均達到80%左右。


    在產業鏈日漸完善的基礎上,我國云計算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能力也在2012年得到了加強。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文劍處長透露,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云計算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能力。在虛擬化軟件、云網絡設備等云計算基礎設施及技術方面,國內的企業已具備了一定的研發能力,產品得到了應用。一些互聯網和電信運營企業開始探索和運用一些節能技術,并取得明顯成效。在云計算操作系統方面,華為、浪潮、中國移動等企業均推出大規模計算存儲資源管理的云平臺產品。


    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云計算產業的發展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目前,我國政府正在完善法規制度,營造有利于云計算發展的法規政策體系,推動云計算安全、規范、有序發展。同時,在政府機構、行業組織以及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還在積極推進建立云計算標準和服務規范體系,為產業更好更快地發展奠定基礎。


    雖然相較于國外發達市場,我國的云計算發展仍處于發展初期,仍然存在產業環境不夠完善、產品成熟度不高、研發能力不強以及各地云計算中心建設缺乏規劃等諸多問題,但是發展中的問題需要在發展中解決,這些不足都將會在未來隨著云計算的進一步發展而得到彌補和解決。2013年我國的云計算發展將更加值得期待。



    ICT引領“綠色增長”


    綠色ICT,毫無懸念是2012年度行業的一個熱詞。在過去的一年,ICT行業一方面加大自身的“綠色化”速度,在綠色通信、綠色制造、綠色物流、節能網絡設備、網絡IP化等方面勵精圖治;另一方面,ICT產品與技術正在加快與傳統行業融合,促進傳統行業的“綠色化”,在智能電網、智能建筑、智能物流、無紙化媒體、視頻會議等領域大顯身手。


    “十二五”期間,中國將把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作為重要的約束性指標。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全面推動我國環境保護、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低碳循環經濟,提高節能降耗和低碳環保意識等相關政策,為綠色ICT的誕生提供了政策土壤。


    在行業自身發展方面,去年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在北京首次發布一項全國性的信息通信技術行業對綠色ICT認知調研。結果顯示,業界對綠色ICT認知較高。與其他行業相比,通信業在技術節能方面先行一步,目前已經通過大量技術應用實現節能,如手機信息、電視電話會議、電子郵件、智能化管理、智能交通系統、智能建筑等,同時擁有一大批通信業正在應用的新技術,其中“光進銅退”、新型低功耗基站、軟交換等。這些已被國資委列為技術節能的典型案例。從交換機到個人終端再到成套的數據中心解決方案,無不顯示出ICT設備制造商和服務提供商對綠色的追求之心。此外,云計算、大數據、智慧城市等服務的深度融合,把之前散落在各處的資源有機整合起來,讓資源通過重新排列組合提高運行效率,減少能耗。


    ICT技術的應用也為其他行業的節能減排作出了貢獻。ICT在移動辦公、視頻會議、視頻監控等領域的應用讓傳統產業減少運營成本;在傳統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特別是在設備制造、工程設計、網絡建設和運營維護等領域的節能,讓傳統行業“如釋重負”;在研發設計、工藝過程和生產的管控等各個環節,ICT同樣能為工業能源管理降本增效。此外,綠色ICT在智能城市的污染排放以及能源利用等環節的表現也可圈可點。

    智慧城市有名更有實

    2012年,我國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設不再是紙上談兵,許多應用已經開始有了實質性應用甚至是商用。在自身不斷成熟的同時,智慧城市還為新興產業提供了“落地”的土壤。


    2012年,我國有22個大中城市規劃文件中明確提出建設智慧城市。根據相關預測,“十二五”期間中國將有600至800個城市建設智慧城市,加上后期各種數據中心、分析設備和服務設備的投資,市場總規模將達2萬億元人民幣。


    智慧城市是未來的發展目標和必由之路。2012年我國智慧城市市場需求也不斷增加,智慧城市的興起帶動了智能交通、數字城市管理、城市安防、醫療信息化、綠色建筑、地理信息、云計算、物聯網等一系列的應用發展,而綜合布線作為信息傳輸通道成為智慧城市最為重要的基礎設施。


    新興產業通過智慧城市實現“落地”。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當前各地經濟發展的一大重點。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健康發展”。而加快建設智慧城市步伐,將有助于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為相關產業的“落地”提供示范和實踐機會。上海“智慧城市”建設正依托云計算、物聯網、高端軟件、高端芯片、光纖技術、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等一系列最新高科技、新技術,為城市構建起智能水網、智能電網、智能醫療、智能教育、智能市容監管、智能災情預警等系統,并由此為一大批新興技術、新興產業提供了“用武之地”。



    去年,國內數百個城市都在探索建設智慧城市。產業鏈上的參與者既有網絡和平臺運營商,也有傳統通信設備制造商,還有新型的ICT企業。在他們的共同推動下,國內大型城市發展的重點是完善城市智慧化基礎設施,發展區域性的智能電子商務、智能節能物流、智慧虛擬企業和小區級智慧化生產協作站點等。而一些地區級大中型城市,則主要著力于提升電力交通、供水供氣、排污、垃圾處理、園林綠化、環境監測等城市設施的智能化水平。伴隨這些項目的實施,包括物聯網、云計算、城市光網、智能電網等在內的諸多新興產業也將迎來快速發展。

    大數據催生“隱形金礦”

    仿佛是在一夜間,“大數據”就從一個陌生名詞變成了2012年度整個ICT領域最熱門兒的技術。當網絡運營商、設備廠商以及互聯網企業還在為海嘯般襲來的數據而焦急苦惱之時,數據就像被發現的金礦讓無數企業重新興奮起來,一個“大數據”的全新市場正在悄然打開。


    曾經,數據在我們眼中僅僅只是數量龐大且會造成網絡管道擁塞的“猛獸”,而當“大數據”的理念被提出之后,這些“猛獸”也呈現出了溫柔可愛的一面——只要適當地加以分析和利用,就可以成為幫助企業甚至國家實現正確決策的利器。


    相信很多人還記得不久前的美國總統大選,奧巴馬是最終的贏家,而“大數據”借助這次競選也出盡了風頭。在奧巴馬再次贏得美國總統選舉的當天,美國《時代》雜志就刊登了一篇文章,講述奧巴馬競選團隊是如何通過數據挖掘來贏得選舉的。競選工作組發言人Ben LaBolt也坦言,數據是奧巴馬能夠擊敗羅姆尼的最根本優勢。因此,美國總統大選甚至被稱作是“被大數據改變的一次競選”。


    那么,大數據究竟是什么?研究機構Gartner給出了這樣的定義。“大數據”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具有更強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和高增長率及多樣化的信息資產。世界經濟論壇在2011年發布報告,認定大數據為新財富。而麥肯錫公司通過分析后也認為,數據就是生產資料。


    當數據的價值被重新定義,人們開始以更加積極的心態看待全球數據的飛速增長,迎接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據Cisco公司預測,到2016年年底,全球忙時IP流量將達到720Tbps,相當于每秒傳送120萬分鐘的視頻。有關統計顯示,全球數據總量在2011年達到1.8ZB,與此對比的是2000年為800TB,2010年為600EB,這意味著全球信息總量每兩年就可以翻番。也就是說2011年~2012年產生的數據量是人類有史以來到2010年產生的數據量的總和。


    雖然挖掘之后的數據堪比“金礦”,但是如何在如此海量的數據中進行分析和挖掘卻是一個難題,需要成熟先進的數據分析工具。對于奧巴馬的競選團隊而言,花費兩年的時間收集數據,再進行復雜分析模型的建立是可行的。但是對于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而言,自己花費巨資開發數據分析工具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因此,商業數據分析工具市場應運而生,并在2012年漸漸興起。


    在數據分析工具市場,Hadoop的陣營正在不斷壯大。作為一個分布式系統基礎構架,Hadoop已被公認為新一代的大數據處理平臺。目前,包括IBM、微軟、EMC、Oracle等知名IT企業都已經站入了Hadoop的隊列,并相繼推出了自己的產品。據IDC報告預測,Hadoop MapReduce的2011年市場份額為7700萬美元,而到2016年市場份額將會達到8.13億美元。


    除了在Hadoop這一開源平臺上加大力度,許多IT“大佬”也推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技術和產品,甚至還有一些企業通過收購的方式快速補充實力。與此同時,大量的新興公司也開始瞄準“大數據”,以期在市場發展初期搶占一席之地。


    來源:人民郵電報 作者:東北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