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曾經虛無縹緲的概念到現在觸手可及的應用,2012年的云計算正在加快“由虛入實”的步伐。隨著越來越多的云技術被用在實處以及更多成熟云服務的涌現,2012年被業界稱作云計算的“落地年”。
“中國的云計算正在快速發展”。在不久前召開的2012國際云計算大會上,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陳俊亮對我國的云計算發展給出了如此判斷。他認為,目前在產業鏈各環節的積極推動下,我國的云計算正加快“落地”步伐。而最為直接的印證就是,國內的許多企業已經開始優化IT基礎構架,并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私有云上。同時,云產業已經成為各地產業升級、經濟發展的焦點,許多地方政府紛紛開始支持云計算產業發展,各地掀起了一股云計算建設的熱潮。
作為典型的云計算應用形式,我國的公共云服務也正在蓬勃發展。據有關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公共云計算市場規模達到35億元左右,較2011年增長70%,遠超于同期國際市場增長速度。阿里巴巴、盛大、百度、騰訊等大型互聯網企業和軟件企業成為當前國內云計算主要服務企業,并初步形成一批公共的云服務。與此同時,國內的私有云建設也正在電信、能源、電力、醫藥等行業的大型企業中推廣開來,如三大電信運營商均開展了基于云計算技術的內部信息化系統改造、中石油規劃了集團級兩地三中心的云計算數據中心,以及11個區域數據中心。此外,部分發達地區也開始將電子政務和社會信息化系統向云計算模式遷移,如山東青島市就建設了全國黨政系統的第一個電子政務私有云平臺。
尤為可喜的是,云計算服務在國內市場的認知度和認可度在2012年得到了顯著提升。工信部電信管理局巡視員張新生透露,目前國內公共云服務的用戶群體仍以中小企業為主。據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針對國內500余家小型企業IT人員的一項調查顯示,云計算的知曉率已經達到了80%以上,其中30%左右的企業已在不同程度地使用公共云計算服務。國內用戶在云服務性價比、售后服務、穩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滿意度均達到80%左右。
在產業鏈日漸完善的基礎上,我國云計算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能力也在2012年得到了加強。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文劍處長透露,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云計算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能力。在虛擬化軟件、云網絡設備等云計算基礎設施及技術方面,國內的企業已具備了一定的研發能力,產品得到了應用。一些互聯網和電信運營企業開始探索和運用一些節能技術,并取得明顯成效。在云計算操作系統方面,華為、浪潮、中國移動等企業均推出大規模計算存儲資源管理的云平臺產品。
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云計算產業的發展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目前,我國政府正在完善法規制度,營造有利于云計算發展的法規政策體系,推動云計算安全、規范、有序發展。同時,在政府機構、行業組織以及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還在積極推進建立云計算標準和服務規范體系,為產業更好更快地發展奠定基礎。
雖然相較于國外發達市場,我國的云計算發展仍處于發展初期,仍然存在產業環境不夠完善、產品成熟度不高、研發能力不強以及各地云計算中心建設缺乏規劃等諸多問題,但是發展中的問題需要在發展中解決,這些不足都將會在未來隨著云計算的進一步發展而得到彌補和解決。2013年我國的云計算發展將更加值得期待
來源:人民郵電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