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新寵,三網融合也隨著數字化的普及成為了行業日趨關注的焦點,它將給傳統的電信網、廣播電視網、計算機網絡帶來一場深刻而的變革。
什么是三網融合?
一直以來關于三網融合的消息層出不窮,各抒己見,聚焦熱點。所謂三網融合,是指廣播電視網、電信網與互聯網的融合,三網融合的本質是業務融合:從實現方式上看,三網融合一種是指相同的服務和內容既可在廣電網又可在電信網上被提供;另一種是廣播電視網與電信網配合,從而實現業務融合。
對于三網融合將怎樣改變普通用戶的生活,工信部副部長楊學山曾表示,在實現三網融合后,百姓家就不需要電視有條線、電話有條線,一種線路所有服務都可以得到。除了可以節約資源,三網融合還實現了數據、聲音、圖像這三種業務用一個網絡、一種平臺進行服務,為業務創新提供了空間,為產業發展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由此可見,三網融合的可預見性對傳統廣播電視行業有著深遠的影響。
然而,自三網融合推廣布局以來,其狀況卻是“一路曲折”。
三網融合的階段性試點
隨著三網融合日漸明顯的走向,電信、廣播電視、計算機等傳統的行業分類將逐漸被新的行業分類所替代,內容提供商、接入服務商、業務集成商、傳輸介質提供商等,信息產業領域需要借助信息技術進行重組整合。
中國三網融合工作將分兩個階段進行:
2010年至2012年為試點階段,以推進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階段性進入為重點,制定三網融合試點方案,選擇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試點,不斷擴大試點廣度和范圍;加快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升級改造,加快培育市場主體,組建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基本形成保障三網融合規范有序開展的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
2013年至2015年為推廣階段,要總結推廣試點經驗,全面推進三網融合;自主創新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取得突破性進展,掌握一批核心技術,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下一代互聯網的網絡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
據報道,今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開始向12個試點城市的廣電企業發放業務許可,同意廣電企業開展基于有線電視網的互聯網接入業務、互聯網數據傳送增值業務、國內IP電話業務。
那么,三網融合試點工作所帶來的,又會是怎樣的局面?
三網融合試點結束:格局反成迷局
1.浮出水面問題多 障礙重重突破難
三網融合的試點工作結束,出現了懸而未決,步伐艱難的局面。
“有進展,但沒有實質性突破”,多位專家和從業者對這一年三網融合的工作做出比較一致的評價。
事實上,在過去一年的試點工作中,三網融合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處于“停滯期”,進展遠遠落后于國家決策部署。甚至曾有電信高層直呼“三網融合有夭折的危險”。
盡管從某種程度上,三網融合總體上的方向和目標已經為各方所接受,數字電視、IPTV互聯網電視已經成為各方認同的三網融合重點。然而,三網融合進展不順,諸多問題,多重障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2.是非爭議多棱鏡監管體制障礙是最大癥結
三網融合的推進遲緩發展不利,折射出的根本癥結所在還是監管體制障礙。
“體制問題是三網融合推進的最大障礙”。今年7月出版的第14期《求是》雜志發表溫家寶總理《關于科技工作的幾個問題》一文,文中直言,“推進三網融合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體制問題是影響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一大障礙”。
3.終端難以水平化實現困于受益性
三網融合,終端難題同樣是其一大致命傷。
據消息稱,國家廣電總局科技司科技處處長盛志凡在“2011中國數字電視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在三網融合的過程中,廣電產業在終端水平化和智能化方面都做得不好,應該在終端和業務保護上實現水平化。
盛處長認為,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是實現終端的水平化和智能化。在終端水平化方面,主要實現業務承載水平化和業務保護水平化。
簡而言之,終端水平化問題就是廣電通過推進三網融合,希望從“看電視”演變成“用電視”。積極推進下一代廣播電視網智能電視操作系統及多種智能終端。
目前來說,三網融合的“終端水平化”依然是亟待解決的關鍵點。
三網融合只有產業沒有鏈醞釀新變局是重點
1.三網融合試點結束進入全面推廣各方博弈仍處高峰
根據國務院此前公布的《推進三網融合整體方案》,我國的三網融合將從2013年起結束試點,進入全面推廣的階段。
據行業消息透露,2012年9月以來,工信部和廣電總局互相發放業務許可,以及中國廣播電視網絡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廣電網絡)組建方案獲批,也表明三網融合正在提速。
有業內人士指出,三網融合的提速,說明長達三年的試點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具備了推廣的基本條件。
然而,目前看來,三網融合依然處于步履沉重,產業疏散的狀態。只有產業沒有鏈。三網融合的未來仍舊不能清晰明了。
同樣,對三網融合下一步進展持謹慎態度的人亦不在少數。分析人士表示,雖然三網融合將結束試點進入全面推廣階段,但各方博弈仍未結束。此外,近年來OTT(OvertheTopTV,基于開放互聯網的視頻服務)的興起,也將使得三網融合的格局變得更加復雜。
各方博弈像是一場三網融合的拉鋸戰。在三網融合的試點階段,廣電和電信圍繞試點城市名單、業務雙向進入等展開了長久的博弈。盡管問題仍然不斷涌現,不過,三網融合在雙方的博弈中還是取得了某種程度上的進展。
目前,在進入三網融合全面推廣的轉折性時期,這場業內的博弈仍處高峰,未曾以終結的姿態消失在人們的視線和話題中。
2.競爭炙手可熱立足醞釀新變局帶來新道路
在試點階段,由于運營格局的分散,市場化經驗的缺乏和運營主體遲遲未能成立,廣電在和電信的博弈中,始終處于被動地位。
由此,如何改觀廣電的弱勢局面,醞釀新變局將成為三網融合的一大突破點,有望帶來新的道路和新的進程。
然而,分析人士對此多持謹慎態度。德勤中國管理咨詢業務合伙人王歡在11月舉行的2012年三網融合高峰論壇上表示,廣電總局仍將面臨較大的壓力。王歡指出,廣電運營商的整合困難主要表現在市場主體小且分散、缺少資金和所有權結構復雜等方面。
在當前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中國廣電網絡如何面對年營收額上千億元的電信運營商的競爭,成為了業界共同的擔憂。同時,在三網融合的局勢中,除了廣電和電信的競爭,三網融合的另一方互聯網,也在不斷積蓄力量,并將對三網融合未來的格局產生影響。
而在三網融合全面推進階段,隨著業務融合的不斷深化,OTT廠商分羹市場蛋糕的機會也更大。三網融合的格局,也將從以往的廣電、電信的博弈,演變成廣電、電信和互聯網企業三方的競爭。
競爭不可避免,醞釀新變局仍然是三網融合未來的核心重點。3.在反思中成長在迷茫中重生
作為一項跨行業、涉及諸多利益主體的大工程,三網融合的推進歷程也引起了業內人士的總結和反思。
王寧遠表示,三網融合從提出到現在的全面推進,經歷了漫長的時間和等待。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廣電總局和工信部一直就三網融合后誰居主導地位相持不下,而此矛盾之所以遲遲難以解決,則是源于我國監管機制、規范體系的不完善、不明確,使得電信行業以及廣電行業各自為政,遵從不同的行業標準,為三網融合平添阻礙。
相比之下,美國的三網融合歷程或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示。據王歡介紹,美國的三網融合是由市場和資本驅動的,此外,美國1996年頒布的《電信法》,徹底打破了美國信息產業混業經營的限制,允許電信和廣電企業相互進入對方市場,業務互相滲透,互相參股。
而作為美國廣播電視、電信的唯一獨立監管機構——聯邦電信委員會,只負責宏觀政策,仲裁有線與電信的糾紛問題,并不負責電視等內容業務牌照的發放。
王歡認為,建立一個融合的監管機構能夠解決制度困境,從而更好地推動行業和業務的融合。
王寧遠也對記者表示,為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建設統一完善的監管體系是當務之急。
由此可見,三網融合重新走上正軌,獲得新生的正能量,茁壯成長,解決內在問題,彰顯成熟姿態,才是真正的定心丸。
結語:三網融合演變迄今,風雨歷程皆是財富,未來將是一幅新的藍圖。我們期望三網融合的下一步會是變革的真正重頭戲。
來源:慧聰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