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金融行業移動支付技術標準,先于國家移動支付標準。雖然僅僅是行業標準,但是對于從事支付業務的企業也是起到了規范與引領的作用。那么在這個移動支付后標準時代,移動支付企業又將面臨怎樣的問題?在支付標準統一后,下一步的工作將如何部署?專家表示2013年將會是移動支付產業集約化和商業運營模式積極探索的時代。
后支付標準時代到來
移動支付涉及到金融機構、銀行、電信運營商、終端廠商、芯片廠商等多個領域,移動支付的完成可以說是一個跨行業融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標準的統一至關重要。而移動支付標準由于涉及到各方利益以及專利產權的問題,遲遲不能統一。從移動支付標準的討論,到2.45GHz和13.56MHz兩種技術標準的斗爭再到13.56MHz技術標準占據上風,一直到近日金融行業支付技術標準體系的確定,銀聯以及電信運營商從分歧、磨合走向了統一。
“金融行業支付技術標準雖然僅僅是行業標準,但也是依據國家支付標準體系制定的,和國家支付標準并不沖突,是在國標的基礎上,體現了金融行業特色的有約束力的標準。”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耿力表示。國家支付標準主要規定了基礎架構和通用的底層技術,而行業標準是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融合了自身行業的特色。
據了解,無論是國家支付標準還是金融行業支付標準都主要規定了13.56MHz技術標準。金融行業支付標準主要涵蓋了應用基礎、安全保障、設備、支付應用、聯網通用5大類35項標準,從產品形態、業務模式、聯網通用、安全保障等方面明確了系統化的技術要求,覆蓋中國金融移動支付各個環節的基礎要素、安全要求和實現方案,確立了以“聯網通用、安全可信”為目標的技術體系架構。
無之不可 有之未必可
“我們應該看到移動支付標準對產業而言只是個必要的條件,并非充分條件。無之必不可,但有之未必可。”中國人民銀行金融IC卡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金融信息中心主任李曉楓表示。
李曉楓強調,金融行業支付標準主要強調了“三個關鍵點和兩個理念”。第一個關鍵點是指金融移動支付標準定位是全國聯網通用,安全可信支付。主要解決現存的線上支付不能互聯互通問題。第二個關鍵點主要體現了集成創新,并不是推倒重來。最后一個關鍵點就是強調支付標準的開放特點。“不僅規定了國內的線上、線下互聯互通,而且還解決了和國際的互聯互通問題。另外,如果2.45GHz技術標準發展成熟,也不是不可以。”李曉楓提到。
此外,還有兩個理念。一個是“聯網通用”,一個是“融合發展”。在談到“聯網通用”這個理念時,李曉楓表示電商和電信運營商對這一點的理解沒有銀行業體會深刻。“我們希望移動支付標準能夠體現聯網通用的思路,設備可以互換,支付平臺可以互通,有利于業務的競爭、合作、開展。”
2013年:商業模式探索活躍期
李曉楓主任也提到,支付標準的建立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支付標準解決不了業務模式的問題,解決不了運營商和銀行合作問題以及電商和運營商的合作問題。”
對此,工信部科技司副巡視員認為除了支付標準問題,移動支付商業模式仍在探索。如何降低成本、擴大收益成為移動支付發展的一個突破性問題。另外,移動支付安全、用戶習慣和商業環境也影響了移動支付的普及。“因此,移動支付產業的發展需要相關行業產業鏈各方的積極配合。”代曉慧認為。
目前,我國移動支付業務還處于市場起步階段,產業各方根據自己的理解開發了一些產品。但是并未產生集聚效應。先不說電信運營商和金融機構的融合統一問題。三大運營商之間發展的移動支付產品也是形態各異。中國聯通主要以SWP-USIM卡為載體的NFC手機支付模式;而中國移動則主要推NFC內置終端模式;中國電信則選擇了SIMpass方案。
不過,李曉楓提到,移動支付標準的發布將會開啟2013年的移動支付產業集約化和業務運營模式的積極探索時代的到來。
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柴洪峰表示預計在2013年初,基于一卡多用的TDM空中發卡和服務體系將逐步建立。同時,跨越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線下支付的共同商圈也將逐步建立。“下一步,中國銀聯將積極建立與商業銀行、通信運營商、支付機構現有在線商圈的合作,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商圈共享商業模式。”
來源:CCTIME飛象網 作 者:崔玉賢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