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微信用戶數量突破2億后,曾有業界人士預測其擴張速度可能會減緩,但事實證明并非如此,騰訊CEO馬化騰上周在廣東互聯網大會上透露,明年1月微信用戶數量將破3億。從2億到3億,僅用了不到4個月時間,強大的微信不僅對傳統運營商業務構成巨大的沖擊,也讓外界對其商業化的前景充滿了想象。
運營商:
微信帶來嚴峻挑戰
“如果按照用戶數量來衡量,騰訊實際上已經是中國的第二大運營商。”此番驚人言論并非來自行業觀察人士,而是出自中國聯通寬帶在線總經理何華杰之口,這足以表明微信已經讓運營商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事實上,早已有業內人士將騰訊視為移動、聯通和電信之外的第四大運營商。
中國移動總裁李躍日前在“2012年中國移動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表示,運營商原來的短信、話音甚至包括國際電話業務都受到了很大挑戰,他隨后更是罕見地“敲打”了騰訊:“希望騰訊的業務有更多的發展,但是也希望他們的業務能保護現有的總體環境,保護客戶依法通信的行為。”
用戶:運營商再便宜
也沒有微信便宜
今年7月,微信加入了視頻/語音通話功能。只要是使用智能手機的用戶,就可以安裝微信應用,只要網絡環境暢通,即可通過互聯網實現遠距離免費通話。隨著智能手機和無線上網(WiFi)的普及,微信的這一通話功能顯然讓運營商們如坐針氈。以國際長途業務為例,記者查詢了從國內打美國長途的資費標準,聯通固話直接撥打美國長途是8元/分鐘,加撥10193IP,是在市話基礎上加0.39元/分鐘。移動全球通打美國長途,最低資費標準是0.4元/分鐘。記者從電信了解的資費標準則是,打到美國的費用是市話的基礎上再加2.4元/分鐘,如果買電信推出的專打美國的17900IP卡,最低資費標準是市話再加0.3元/分鐘。可見,盡管運營商近幾年多次下調資費標準,但與免費的微信比起來還是沒有任何競爭力。再加上微信對傳統的短信、彩信業務的替代作用,運營商已經充分意識到微信帶來的嚴峻挑戰。
馬化騰:
與運營商探討創新合作
騰訊方面也察覺到了運營商的焦慮,因此馬化騰近日主動向運營商示好,他表示騰訊與運營商關系是上下產業鏈承載關系,不是外界所說的對立和并行的關系。
對于微信取代運營商的觀點,馬化騰稱這是不理解未來業態的變化,“互聯網開發商和運營商是一種互惠共贏的關系。”他將這種關系比喻為商業地產和店鋪:商店經營得越好、客流越多,那么商業地產的價值、租金以及物業一樣增值。
馬化騰還透露,騰訊與國內幾大運營商一直以來保持著密切的溝通,并且準備在廣東嘗試創新型的合作,“騰訊一直在對自己的移動應用進行優化,以減少運營商的數據壓力。”
業內人士:
微信商業化道路還在試錯
當微信用戶即將突破3億的時候,其商業化路徑再次成為整個互聯網行業都在探討的話題,微信前不久對開放平臺進行了一次升級,因為部分企業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傳播、分享營銷內容,導致許多微信用戶不勝其煩,微信團隊很快接到了馬化騰的指示,關閉了公眾平臺的部分分享功能。
這次風波只能算是微信商業化進程中的一個小插曲,擺在騰訊面前更大的問題是如何為微信這樣一款通訊工具設計出商業模式,同時還不讓用戶反感,而提到做生意尤其是電子商務,外界往往認為這不是騰訊的強項。
為了加快微信的商業化,騰訊公司內部的資源明顯在向微信傾斜,騰訊電商的多個部門正在加緊探討微信商業模式的開拓,“如果微信的商業化和騰訊電商能夠成功結合,未來騰訊股價應該可以再翻一倍。”騰訊電商相關人士預測。
來源:北京青年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