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云計算發展正在由虛轉實,各類云應用和云服務快速涌現。在日前召開的由中國通信學會主辦的“2012國際云計算大會”上,來自政府主管部門、電信運營商、研究院所以及設備制造商的嘉賓會聚一堂,共同分享了我國云計算發展的實踐和成果。通過這個會議,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加真實的云計算發展現狀。如果說前幾年談到云計算還只是霧里看花、概念多于應用,那么今天的云計算顯然已經開始腳踏實地,云應用和云服務日漸豐富。“云”正在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務,“云”正在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實踐步伐不斷加快
“中國的云計算正在快速發展。”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陳俊亮在會上表示。目前,包括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通信設備商以及軟件企業在內的產業鏈各環節都在積極推動云計算的發展,我國的云計算市場正在由虛轉實,加快“落地”步伐。許多企業已經開始優化IT基礎構架,并將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私有云上。同時,云產業已經成為各地產業升級、經濟發展的焦點。地方政府紛紛開始支持云計算產業發展,各地掀起了一股云計算建設熱潮。
云計算應用的范圍正在不斷擴大。工信部電信管理局巡視員張新生指出,我國公共云服務的企業群體已經初步形成。阿里巴巴、盛大、百度、騰訊等大型互聯網企業和軟件企業已經成為國內主要的云服務提供商。而私有云也已從大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中開始起步,包括電信、能源、電力、醫藥等行業的大型企業都在企業內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開始實踐云計算。此外,部分發達地區也已經開始將電子政務和社會信息化系統向云計算模式遷移。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云計算服務在國內市場的認知度和認可度正在顯著提升。張新生透露,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針對國內500余家小型企業IT人員的一項調查顯示,云計算的知曉率已經達到了80%以上,其中30%左右的企業已在不同程度地使用公共云計算服務。國內用戶在云服務性價比、售后服務、穩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滿意度均達到80%左右。
云計算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能力也在提升。工信部規劃司文劍處長表示,目前在虛擬化軟件、云網絡設備等云計算基礎設施方面,國內企業已經具備了研發能力,產品也已經得到了應用。同時,一些互聯網企業和電信運營商開始探索和運用基于云計算的節能技術并取得了明顯成效。在云計算操作系統方面,華為、浪潮以及中國移動等企業均推出了大規模計算存儲資源管理的云平臺產品。
由此可見,在政府和產業界的共同推動下,云計算的實踐步伐正在不斷加快,以公共云、私有云為代表的云應用不斷涌現,產業鏈進一步成熟完善,一個前景美好的云計算市場正在形成。
關鍵問題亟待解決
雖然我國云計算發展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云計算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容忽視,尤其是核心技術尚待突破、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規劃以及政策法規不夠完善等問題亟待解決。
“我國云計算的核心技術和產品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文劍指出,我國云計算的核心芯片、基礎產品以及核心技術主要依賴國外企業,在硬件輔助虛擬化等更進一步的技術創新上短時間難以突破。目前,擁有成熟商用解決方案的國際提供商成為國內云計算建設的最大受益者。因此,我國在云計算的關鍵技術、整體解決方案以及系統集成能力等方面亟待突破和提升。
我國云計算的安全法規和監管體系仍不健全。張新生認為,我國在數據隱私保護、跨境服務、跨境數據流動以及網絡犯罪治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仍然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
基礎設施建設過熱已成為云計算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張新生表示,隨著云計算市場的啟動和發展,基于未來的良好預期,我國對云計算數據中心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很多地方都在規劃或進行云計算數據中心的建設,但是這里面就存在一些盲目建設的情況,亟須政府的規范和引導。文劍也認為,我國云計算發展中存在重設施輕服務的情況。云計算的核心是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但是部分地方企業熱衷于云計算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云計算數據中心的建設缺乏統籌,不少設施空置。
云計算產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完善的標準。目前,我國在云計算標準制定上仍然比較薄弱。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秘書長楊澤民表示,對于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而言,云計算標準還是一個非常新的領域,目前業界已經開始重視云計算標準并通過具體實踐積極探索。工信部軟件服務業司司長陳偉也在本次大會上透露,工信部作為信息產業的主管部門,高度重視云計算產業發展,正在加緊編制云計算指導意見,進行IDC建設規劃,明確發展思路。
相比國際發達市場,我國的公共云計算服務市場的規模仍需擴大。據統計,我國公共云服務市場在全球占比約為2%,僅為日本的1/5、美國的1/30,并且國內云計算服務還主要以免費或者低價模式來吸引用戶,還沒有形成有效的商業模式。因此,我國還急需加快培育有影響力的大型云計算企業,創新云計算服務應用和商業模式,形成規模化的良性發展。
正是由于處于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我國的云計算發展必然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無論是上面提到的關鍵問題,還是云安全以及高速網絡互聯等問題的解決,都需要時間和實踐。我們有理由相信,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云計算將在產業鏈各環節的共同推動下迎來更加蓬勃的發展。
來源:人民郵電報 作 者:黃舍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