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推進大信息通信市場布局


    時間:2012-11-14





      信息化,是我國社會經濟民生發展的關鍵詞:十六大報告提出,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十七大報告進一步強調,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而十八大報告則再一次提到,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我國信息通信產業的十年,是波瀾壯闊、極不平凡的十年,是堅持科學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的十年。自改革開放以來,信息通信業經歷了從行政性管理到通過引入競爭、企業重組和調整企業產權結構而逐步實現市場競爭和開放的漸進式發展歷程。如今,信息通信業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引,以改革發展為大旗,引入和強化競爭,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格局,在大信息通信市場的大潮中實現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大刀闊斧推進重組:三家全業務運營商塑格局

      十年間,信息通信產業大力破除壟斷、引入競爭、推進電信運營和監管體制改革、推動基礎電信企業上市與重組,逐步形成3家基礎電信企業全業務運營和2萬余家增值電信企業充分競爭的格局。

      重組,是信息通信業發展不能跳過的關鍵詞。2002年5月,國務院對電信進行南北拆分重組,將北方九省一市劃給中國網通,成立新的中國電信集團公司,電信業的改革經歷“摸著石頭過河”階段;2008年,推進新一輪重組,現有6家運營商變成“3+1”模式,其中中國聯通的CDMA網與GSM網被拆分,前者并入中國電信,組建為新電信,后者吸納中國網通成立新聯通,鐵通則并入中國移動,組成新移動,原有的中國衛通保持不變。由此,重組后形成新電信、新聯通、新移動加上原有的衛通,也就是“3+1”的格局。這是一次為改變電信競爭架構嚴重失衡,合理配置電信網絡資源,形成相對均衡的電信競爭格局而深化的電信體制改革。

      歷時十年的改革,涉及各方復雜利益調整,關乎產業命運前程,取決監管層觀念變革,觸及復雜體制變革,但電信運營業在思維的變革、機制的創新、組織架構的再造、價值取向的重建等方面,經歷了從被動到主動、從淺層到深化、從探索到實踐,脫胎換骨式的改革為產業注入全新活力。2008年電信業重組的目的是扭轉競爭格局失衡局面,從目前三大運營商的利潤率、增長速度看,重組預期初步實現。

      重組改革為電信業的發展注入 全新的活力:電信業2012年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9%超GDP增速,同時電信業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持續保持在1.5%左右;電信業從失衡壟斷走向均衡競爭,三足鼎立之勢漸成;3G發展拉開大幕,2億3G用戶滲透率達20%;我國已發展成全球手機生產第一大國,智能手機用戶躍居全球第一;全國手機用戶總數增長2倍,用戶數約14億戶;通信網絡覆蓋到廣袤的農村和邊遠山區,實現所有行政村通電話、鄉鎮通寬帶,行政村通寬帶比例超80%,自然村通電話比重達94.5%;手機電視、IPTV、移動支付等服務快速興起。此外,自主研發的TD—SCDMA和TD—LTE增強型技術分別成為3G、4G國際標準,加速我國通信技術升級步伐。

      敢為先下先謀轉型:華麗轉身立潮頭

      轉型,是通信業這十年改革發展又一個繞不開的關鍵詞。通信業已成為社會經濟轉型的中堅力量,以巨大的能量強力驅動著社會經濟的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同時在支撐社會經濟大發展的同時,也不斷加快自身轉型改革步伐。

      作為傳統固網運營商,為在困境中尋找突破口,2004年12月19日,中國電信在年度工作會議上率先提出“從傳統基礎網絡運營商向現代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轉型的發展新思路,從而開啟產業轉型大幕。隨后,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也相繼提出發展方式轉變的企業發展戰略。從2005年起,我國電信業轉型的聲浪不斷高漲,依托信息通信業新技術、新業務的發展大機遇,通過網絡、業務、管理的全面轉型,培育新增點,從語音業務提供商向立足于整個信息服務業的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轉變。轉型,為電信業的未來增加新的發展維度。

      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6月,通信業非話音業務收入占比達到50%;而在2004年,這個數字還不到10%,話音業務雖然還是運營商現階段的現金“奶牛”,但隨著寬帶業務、數據業務等藍海業務的發展,語音業務微利化、低值化對電信業可持續發展的威脅正在減弱,電信業已在話音業務之外尋找到市場新增點,并逐漸走出低谷。例如,在改革發展前沿的福建,經過這十年的改革轉型發展,今年前8個月,全省非話音業務收入達151.6億元,占54.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實現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近年來,云計算、物聯網等新型技術的發展,拓寬了行業發展空間,運營業吹起了流量經營、智能管道之風,傳統運營商力圖突破啞管道困局,在信息服務大市場中尋找新藍海。在運營業率先提出轉型的中國電信,就已先后成立了視訊、云計算等八大專業化公司。目前,中國電信的號百、ICT、互聯網增值業務等轉型重點業務年營收規模均躍上百億元級,從單一的固網運營商成功轉型成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并在3G市場實現三分天下有其一。

      通信制造業、互聯網企業的崛起也是產業轉型發展的突出成果。以中興、華為、聯想為代表的通信制造業,在順應技術與市場變化的大潮中成為國際通信市場的中堅力量,雖然轉型之路困難重重,但在立足傳統運營商市場,拓展企業市場、終端市場,尋求新的增長點的道路上,制造商積極走向海外市場取得良好發展;以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這十年已成為發展增速最快的行業之一,網絡經濟成為支撐宏觀經濟轉型、服務民生的重要力量。

      正是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信息通信業率先拉開了轉型發展的步伐,才能在產業發展的大潮中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破發展制肘加速跨界:轉基因式變革尋藍海

      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司長張峰表示,培育新興信息消費是促進行業發展的重要源泉。從現在整個業務發展來看,語音業務已基本上得到了巨大釋放,新業務增長點主要是在數據業務,數據業務中的移動互聯網業務是今后發展的一個非常好的方向,也是發展非常快的業務。在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大環境中,中國電信業的改革也從單純依靠行政手段向運用市場機制的方向轉變。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行業間的跨界風不斷升溫。

      據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電子商務整體市場規模達到5萬億元,同比增長13.7%,數據及互聯網業務同比增長29.1%。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指出,電信業務呈現互聯網化和智能化。不僅運營商加快了向互聯網業取經的步伐,互聯網企業、制造企業也加快了向運營業滲透的步伐,在整個產業的轉型大潮中,行業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跨界融合的步伐也越來越快。例如,截至8月底,IPTV用戶超過1900萬戶,手機視頻用戶接近5000萬戶。

      3G時代是不同于傳統電信業的產業生態圈,對傳統電信運營模式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面對移動互聯網撲面而來的競爭和創新壓力,電信企業、制造企業、互聯網企業開始了“第二次轉型”征程,順應移動互聯網發展機制,為突破行業圍墻這一產業發展的掣肘,又開始發力新一輪轉基因式的變革。

      中國電信提出“智能管道的主導者、綜合平臺的提供者、內容和應用的參與者”的“新三者”戰略;中國移動提出“智能管道、開放平臺、特色業務、友好界面”的移動互聯網發展“十六字方針”;中國聯通開始加快從市、區(縣)分公司管理體制改革步伐,壓縮管理層級,為基層“輸血”。此外,運營商們近年推進基地獨立公司化運作、專業化運營、業務流程再造等發展模式,為產業發展拓寬新的增長路徑,也尋找到更適應于移動互聯網運營的新型機制和藍海市場。

      除了產業鏈之間的互聯滲透與跨界外,隨著政府逐漸放開民資進入電信業的步伐,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通信業的競爭將呈現新的變化。據悉,工信部等相關部委正在加速推進民資進入電信業的試點方案出臺。相信隨著新競爭主體的進入,產業將引入新的競爭方式,拉動信息通信業新一輪發展。

      信息通信產業對經濟建設的支持、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在全球產業中的地位以及對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提升等領域,發揮著基礎性、先導性作用。

      改革,成為貫穿信息通信業十年發展的主線。信息通信業通過制定新的戰略、定義新的邊界、開拓新的市場、挖掘新的客戶、創造新的價值,規劃大信息通信市場尋找新藍海,并為建立科學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打下基礎。信息通信業實現華麗轉身,并將在新發展征程中,奏響信息文明華美樂章!

    來源: 通信信息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